第174章
今年冬天比以往更冷上几分,瓦沟镇镇上,刀子般的风裹挟芝麻大的雪粒,浩浩荡荡扫过街道。
寒风过境,昨夜集结的白色雾霭被吹散开,路上行人一个两个双手插袖,恨不得把脖子缩进土里才好。
纵使如此,街道上还是不乏人影,甚至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因为又是接近年关的日子,各家各户都要来镇上置办年货。
早晨是李记吃食铺生意最好的时候,吃早餐的队伍一直排到铺子外头还打了个弯,铺子里头的热汽时不时溢出铺子,与人声刮进风中,十足的烟火气。
虽说外头队伍排得老长,但是李记的馄饨和包子可是镇上一绝,为了吃上一口热乎又美味的馄饨,吹吹寒冬的冷风也是值得。
钱玉兰也怀着这般想法,她左右手各牵着一个小的,排在前头的二狗子紧紧攥住另外两个小的,祖孙六人冒着冷风,就是为了那一口鲜香美味的热馄饨。
钱玉兰作为大人还忍得住,五个小的被冻得鼻子脸蛋红通通,鼻涕都快掉了下来,却还是伸直短短的脖子往铺子里看,简直口水都快流了出来。
钱玉兰又是无奈又是好笑,摇着头蹲下,拿出手绢轮流给四个小孙子擦鼻涕,至于大孙子二狗子,他如今很有当大哥的气势,只用昂首挺胸的背影背对着他们,自己偷偷擤掉鼻涕。
最小的喜妞小胖手紧紧拉住钱玉兰的衣摆,嘟着小嘴脆生生地撒娇:“奶,手手好冷哦,啥时候才轮得到咱们呀?”
钱玉兰给宋婉儿家的小福子擦鼻涕,一边哄道:“喜妞乖啊,再等一会儿,肯定很快就到咱们了!早上你不是你说只愿意吃他家的馄饨吗?”
喜妞眨巴眨巴水润的大眼,小胖手放进嘴里,吃吃傻笑:“因为,李爷爷家的馄饨好好吃!”
喜宝凑上来抓住双胞胎妹妹的小胖手,放在嘴边哈气,哈完奶声奶气地说话:“奶,妹妹说的都是对的,李爷爷家的馄饨最好吃了!”
宋平东家的小女儿素素和小福子以喜宝喜妞马首是瞻,一个个小鸡啄米似地不住点头。
四个四五岁的小矮墩子凑在一起,在宋家强大的基因下一个个长得跟面团似的,粉雕玉琢,可爱得不行。
当四个小娃娃同时奶声奶气地开口说话,小动作又憨态可掬,可把周围的人给萌坏了。
哪怕钱玉兰天天对着这四个宝贝小孙子,还是没忍住在四张小脸上各自香一口。
一旁的二狗子甚至都有些眼馋了,但是这是在外头,他只敢在弟弟妹妹们脸上揉两把,过过手瘾。
祖孙几人正说着话,一位白白胖胖、留着短须的男人从铺子里出来,擦着手径直朝他们走过来。
“钱嫂子?你来了咋也不支会我一声,你带着五个小的被冻着咋办?走,你要的馄饨都你留着呢!”李义笑容满面地道。
钱玉兰愣了一下,心想李义怎么会知道她今天带孙子来吃早饭,不过她最心疼孙子,稍微想了一下便牵着喜妞和素素跟着去了。
前头排队的人只当他们是自家人,自觉让开道,其中有一位眼睛不太好使的老头子,弓着背笑眯眯地道:“老板,这几个小的一看就是你们夫妻俩的孙子,脸模子像奶奶,白白胖胖像爷爷,一看就有福气,呵呵呵……”
钱玉兰和李义没来得及说话,老头子的孙子偷偷拉老头子一把,面带歉意:“对不住对不住,我爷爷他年纪大了,记性不太醒了,眼睛也不太好使。”
李记吃食铺开这么久,谁不知道李记老板的事,只要稍微知情的人都不会在人家跟前提起跟子孙后代有关的事情。
不过李义是镇上出名的脾气好,为人和善,只笑眯眯地摆摆手,便开路让钱玉兰祖孙六个进铺子。
倒是钱玉兰有些不自在,微微发烫的脸颊被风吹得冷下来,可她的心却乱了一瞬。
怎么还有人错把她跟李义当成两口子?她还比李义大三岁呢!
可是钱玉兰身在局中不自知,近年来家中条件越来越好,儿子女儿都出息,她心中越发轻松。
生活中没有烦心事,吃得好穿得好,儿女也孝顺,精神状态自然越来越好,如今甚至比几年前还要好。
她与李义站在一起,谁能看出三岁的差距?
钱玉兰进去铺子里头才发现,今早来吃馄饨包子的人特别多,甚至一个空位都没有了。
正四处张望时,李义走近她,手指头指向后院,温声道:“这里坐满了,屋后还有地方,我领你们去?”
钱玉兰看着五双扑闪扑闪的眼睛,笑着点头:“那就麻烦你了!”
李义在几个小娃娃头上摸了一把,眼中满是慈爱:“几天不见,几个孩子好像又长高了?不过天这么冷,你一个人带这么多娃,可别累着?”
提到孙子,钱玉兰便有说不完的话题,眼底铺陈着暖洋洋的笑意:
“我可一点不觉得累,你别看他们小,其实一个赛一个的精,出门都不用我说,就知道要互相牵着手,眼睛还尖,人再多都能一眼找到他们奶,不然我跟孩子们爹娘哪里放心这么多娃跟我出来?再说了,我两个儿子家离这儿也不远?”
钱玉兰一下打开话匣子,一路上话就没歇过。
钱玉兰说话时,李义就认真听着,可能他看向她的目光太直接,钱玉兰再次觉得脸有些热。
“前头那么忙,你快去帮忙吧,不用招待我这个老主顾了,我跟孩子们坐这儿就行了。”
李义笑呵呵地应下,像是想到什么开心的事情,离去的脚步比以往要轻快几分。
钱玉兰祖孙六个快吃完的时候,李义再次来到屋后。
钱玉兰喝下最后一口鲜肉馄饨汤,抬眼发现李义竟然换了一身衣裳,手里还拿着一个包袱。
“你……”
“我……”
两人同时开口说话,笑笑过后,钱玉兰示意他先说。
李义脸上是温吞平和的笑意,他打开包袱,露出里头花花绿绿的手套、帽子、围巾。
“我无儿无女,小福子他们兄弟姐妹四个算是我看着长大的,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我半个孙子。这不过几天就过年了,我听很多人提起镇上卖钩针物件的铺子,就去买了几件,刚好他们兄弟姐妹五个一人一套,二狗子也有,呵呵……”
钱玉兰看一眼,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
“咋了这是?”李义笑问。
钱玉兰扶住额头:“老李,卖钩针物件的铺子正是我家两个女儿跟媳妇儿一起开的!你买这些给孩子不是破费吗?再说了这些可不便宜。”
李义除了刚开始有点懵,很快坦然,笑道:“那也是光顾你家生意,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