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献志 - 大唐:开局我就是开国将军 - 施恩不图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四百四十六章献志

赵子云送走了长孙无忌,长乐和朱婉也出现在赵子云的身边。如今大唐周围已无强敌,赵子云也能继续好好休息,但是如今长安城风雨欲来,赵子云终究还是要波及其中。

朱婉上前给赵子云揉揉肩膀,看着闭眼思索的赵子云问道:“夫君,今日司空前来寻找夫君是有何事?”

一旁的长乐也看着赵子云,整个人的一脸的严肃,似乎觉察到了长安城中诡异的气氛。

长乐作为皇室公主,在关于皇室方面的嗅觉一向灵敏,她感觉今日舅舅的拜访不是简单的走访,而是带着任务前来。

赵子云看着面前的两个夫人,不想将压力施加给她们,舒展眉头笑着说道:“无事,司空今日是为了魏王的地志前来。”

“魏王如今编撰地志,司空将魏王的地志和我所献出的坤舆图作为对比。”

“认为我们两人的地志和坤舆图应该相辅相成。”

赵子云将自己和长孙无忌交谈的内容隐过,没有将真相告知两人。

朱婉和长乐闻言知道赵子云心中有事,也就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她们也知道赵子云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她们有所隐瞒。

既然赵子云不愿意透露,她们也不会去追问。

李泰手下之人在长安城中大肆造势,朝臣们也得知魏王编撰的地志即将完成。此事自然也被朝臣们议论起来。

就在长安城满城热度的渲染下,李泰终于完成了地志的编撰。

很快赵子云便听到消息,李泰要将编撰的地志进献给李世民。

赵子云知道这些日子围绕这这本地志的风波前奏已经完毕,接下来便是的风雨来临。

果然随着李泰进献地志给李世民的消息传出,长安城中开始流传出李泰有明君之相的传闻。

但是李泰的手下人很聪明并没有高调宣传李泰多么聪慧机智,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李泰的品格之上。

他们大肆宣传李泰为人宽厚仁和、礼贤下士,这顿时赢得了羁旅长安的文士们的好感。

如今虽然世家势微,但是学阀之相隐隐浮现,不同学派之间的碾压和争斗愈演愈烈。

没有靠山的文士想要出头,要么只能是才学出众得到朝中大臣甚至是皇帝的欣赏,要么只能投入名士门下,等待机会的来临。

而且大唐如今步入繁华之期,随着世道太平,文脉更是继续复兴,加上朝廷科举对各类文人的发掘,越来越多的文士出现。

如今李泰已经成为文士心中的标杆,得到不少文士的支持。

而长安城中各种传言的出现,也让东宫中的李承乾神经紧绷起来。

眼看李泰在民间的声望越来越高,自己若是不予以限制和坐以待毙有什么区别?

东宫的李承乾也开始暗中行动起来,后宫的阴妃也没有闲着。

如今魏王李泰之心,后宫众人谁人不知?

他现在不仅在长安城中造势,同时还要献上什么地志,进一步取得陛下的偏爱。

若是陛下真的因为此事下定决心,那么自己的祐儿可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就在长安城的满城风雨中,李泰正式向李世民进献了自己集结众人之力编撰的地志。

太极殿上的李泰无比郑重地将编写好的地志原本送到李世民面前,恭敬地对李世民拱手一拜。

李世民接过地志,认真地翻阅了一番,转手将地志交给一旁的长孙无忌、魏征等人大臣。

长孙无忌看后夸赞李泰的话不绝于耳,就连一向苛刻的魏征也忍不住点点头称道。

这让李泰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把目光看向了同样站在殿上李承乾。

李泰的眼睛中充满了得意和挑衅,似乎根本没有把李承乾放在眼中。

很快地志传到了赵子云的手中,这时李泰的目光也落在了赵子云的身上。

之前自己在西突厥被俘,又在安西将士面前失了面子,自己心中对赵子云十分不满。

可是舅舅前些日子前去拜访赵子云,意图说服赵子云支持自己,可是遭到赵子云的拒绝。

舅舅回来之后支持自己的热情也忽然小了很多,自己也不知道赵子云到底向舅舅说了什么。

不过赵子云很有可能在此时给自己找茬,故意为难自己。

赵子云随手翻看了李泰记录的安西高昌地志,看到书上详细记录了高昌的习俗和男女风情,轻笑着点头说道:“陛下,臣认为魏王此书尚可!”

龙椅上的李世民听后也是轻笑着说道:“子云认为此书尚可,看来这地志确实不错。”

赵子云此时将地志传给一旁的李勣,上前拱手对李世民说道:“不过臣认为此书还有改进的地方。”

李泰闻言冷笑一声看着认为赵子云这是欲抑先扬,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茬。

李承乾听到赵子云对李泰的地志有意见眼中爆发出精光,期待赵子云出手打压李泰的势头。

然而赵子云接下来的话,让李承乾和李泰都是一愣。

“臣认为,此书有大用,朝廷可配发给文武官员,人手一本,以供治军治民参考。”

“但是此书辞藻过于华丽,不便文武和百姓理解,希望魏王可以再编撰一本简单明要的精简本,作为朝廷配发文武的样本!”

李泰听到赵子云没有故意找茬,而是合理提出意见整个人顿时一愣,之前准备好的反驳话语一瞬间失去了作用。

随后李泰反应了过来,赵子云的话不仅没有打压此书,反倒是将此书抬高到朝廷文武人手一本的位置,这让李泰有些喜出望外。

李世民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出言看着赵子云说道:“子云,既然你认为此书有大用,正好此书尚无名称,你就代替朕赐名吧!”

赵子云闻言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括地志》三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