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幕后推手
赵子云送走李泰,转身对长乐说道:“丽质,你看到了吧,如今我大唐外无强敌,内无贼寇作乱,看似平稳,实则暗潮涌动。”“如今太子失德,让人不由想起数年前的宫变。”
“可是隐太子当时和秦王名声不相上下,也并无做出失德之举……”
长乐捂住赵子云的嘴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一旁的朱婉见状上前抱住长乐。
赵子云叹了口气,如今自己的名望盖过太子,在此事中不可能不闻不问。如今李泰前来寻找自己,想要拉拢自己获得支持。
不过自己还不急着做出选择,毕竟不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泰,都是长孙皇后亲子,都是长乐的同胞兄长,也都是自己的妻兄。
很快赵子云便将李承乾扔到自己的军营中,想要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爱国主义教导,改掉李承乾喜穿胡服的癖好。
赵子云也亲自到大营中监督李承乾,确保李承乾在戒断中不会受到什么伤害,也限制李承乾在军营中摆出太子的威风,对燕北四虎发难。
四虎显然对此事非常上心,同时也队大哥李云冈的情况有些挂念。
李云冈带着一万大军驻守西域,帮助大唐稳定军心民心,快速建立新秩序,还提防西突厥可能的入侵,一时半会儿是没有办法回来。
军营中的李承乾在赵子云的注视下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赵子云监督了五日,因为李世民急召暂时离开,前往宫中拜见李世民。
李世民此次召见赵子云是因为部分官员上书斥责太子失德,希望李世民惩戒太子。
李世民并不愿意因此重罚太子,给文官们日后攻击太子的把柄。
一旦这一次重重惩罚太子,不论自己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让百官感觉自己对太子失去了信心。
“子云,如今那些谏官纷纷上奏,要求朕惩治承乾。”
“可是朕知道承乾要惩治,但是不能现在就惩治,也不能众目睽睽之下惩治!”
赵子云发现李世民眉头紧皱显然对此事十分担忧。
“陛下,既然言官进谏定若是不予采纳,势必会让言官们将矛头对准太子。”
“这样一来反而会让太子遭受言官的攻击!”
赵子云已经隐隐猜到这些言官进谏背后的人是谁。
想要觊觎太子之位的,除去那些非嫡子的皇子还有目前没有年幼无名望的小皇子。
只有越王李泰有这个能力和目的,指使言官攻击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经过赵子云的提醒也反应过来,若是自己不理睬这些言官。
他们不敢非议自己,一定会把矛头对准太子。
如此一来便是进退两难的局面,惩治太子会让大臣以为自己对太子不满,若是不惩治太子会让这些人调转枪口对准太子。
“子云,如今这种局面该如何处置?”
清官难断家务事,赵子云不相信李世民不知道此事的幕后推手,但是李世民也不好办。
一个是礼制下的嫡长子李承乾,一个是自己最为宠爱的嫡次子李泰。
两者又是一母同胞,与自己和大哥李建成的情况一致,自己是真的怕自己的事迹会再次出现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赵子云的看着面前眉头紧张的李世民轻叹了一口气,看来不止清官难断家务事,明君更是难断家务事啊。
不过自己早就有了方法,李世民既然问自己,那就告诉李世民。
“陛下,如今太子殿下被言官指责,而是言官有的放矢,若是不予以反馈,势必会引起言官强烈反弹。”
“臣认为此事既然是太子殿下处事不当,势必要由太子殿下亲自处理。”
“臣认为可让太子殿下先避过此次风头,待到从军营中出来,再向百官陈述罪己表。”
李世民听了赵子云的意见,眼前顿时一亮,如此确实是个好主意。
让太子自己上表论过,好过自己袒护他,导致言官不满。
“善,子云此计可行!”
李世民果断采纳赵子云的计划,对外表示太子前往军营体验将士生活。
同时李世民特意派遣将李泰唤到武德殿,父子两人不知在殿中说什么。
不过和赵子云的关系不大,赵子云如今将太子矫正完毕,就送回到东宫。
李世民也派遣王德将原来东宫的宦官全部发配到边远之地,为李承乾又挑选了一批老实听话的宦官侍奉。
经过半个月的训练,李承乾整个人黑了一度,却也比之前精神了不少,不再是原来那个病恹恹的模样。
虽然还不知道具体有什么效果,但是李世民对李承乾外表的变化已经很满意了。
李世民也特意给李承乾留下五天的时间,让他好好在孔颖达等人的指导下,写下一篇罪己表。
赵子云将李承乾送回东宫,敏锐地察觉到孔颖达等人的变化。
孔颖达看向李承乾时,眼中既不是最早的恨铁不成钢,也不是被李承乾恐吓后的恐惧,而是一众视若无睹的感觉。
这让赵子云的意识到如今孔颖达对李承乾的态度可能受到了李泰的影响。
极有可能李泰私下接触到了孔颖达,两者可能达成了某种交易。
不过李承乾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反倒是对孔颖达有了几分敬意。
就在赵子云准备离开东宫,返回自己府上的时候,越王李泰出现在东宫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