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出兵倭国
因为吐谷浑的归附让大唐朝堂看到了经济制裁的力量。李世民也开始认真考虑赵子云的减免长安城商税的事情。
此事再度成为大唐朝廷的议题,赵子云借助这股势头,提出了更为激进的方案。
削减河西走廊的关税,同时在广州设立市舶使,整顿往来商船。
赵子云想要通过削减河西走廊的关税,来刺激阿拉伯人进一步前往大唐,从而将长安打造成为这个时代的国际性大都市。
同时进一步规范海运,让朝廷从海运贸易中收取关税。
用一减一增来打消朝廷对削减关税的抵触,同时又增加了朝廷新的收入来源。
尝试过经济力量带来的甜头,李世民和朝廷百官很少有人抗拒。
李世民在思索过之后,决定在长安城减免商税,同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
但是没有按照赵子云的想法削减河西走廊的关税。
不过即使这样也引得商贾趋之若鹜,胡商们更是大量涌入长安城。
这也使得西域各国跟着尝到了甜头,阿拉伯商人的大量涌入,让他们作为中转站得到极大的发展。
赵子云的系统任务也顺利完成,同时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塑造大唐的经济霸权。
此事赵子云本来就在努力推行,如今接到任务到不算是那么的棘手。
随着长安的发展,周围的关中地区也跟着享受到了长安的发展红利。
大唐的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速壮大。
贞观六年,赵子云此时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些都是朱婉所出。不过长乐也有了身孕,如今正在家中休养。
此时距离倭国的遣唐使返回倭国已经过去了三年,赵子云三年中不断投入建设长安,对倭国的事情并没有怎么上心。
但是倭国使者在三年之后终于再次出现了在大唐的长安城中,不过这次他们代表倭国国主是前来请求援助的。
此前的倭国遣唐使返回倭国后,意外泄露大唐有意出兵平定倭国内的贵族,导致贵族们率先动手,向倭国天皇发起攻击。
两方人马大战几场,倭国天皇势力不敌贵族势力,派遣使者前来请求援助。
赵子云没有料到又是这样的结果,心中不禁暗笑,倭国要请求大唐的援助,可知请神容易送神难。
大唐出兵渡海,只怕倭国从此就要成为大唐的藩属了。
赵子云出言认为应该出兵援助,同时便是愿派遣手下五千大军平定倭国内乱。
李世民也知道倭国有丰富的矿产,正是现在朝廷所需要的。
随即大唐朝廷便决定出兵协助倭国国主平定内乱。
不过条件是大唐要在倭国驻军五千,同时允许大唐在倭国开采金银铜矿。
面对大唐君臣的条件,倭国使者根本没有犹豫的空间,为了保住天皇,什么代价都是可以接受的。
赵子云很快便将罗大肠唤来,带领五千士兵前往倭国平定内乱的事情交给了他。
罗大肠点起人马便可历史派遣五千唐军一同发兵倭国。
而且此次按照赵子云的规划,众人在琅琊出海,途径百济和新罗,在新罗补给后进入倭国境内。
半年之后罗大肠便传来捷报,唐军大破倭国叛军,并且按照赵子云的计划占领了九州岛作为唐军的根据地。
赵子云也禀告李世民,让李世民陆续派遣匠人和矿工前往倭国。
李世民也没有二话,直接同意了赵子云的计划,派人前往倭国开采金银铜矿。
在倭国境内开采的矿石很快运送回大唐长安,然后由朝廷陆续熔炼,制作铜钱以及各类金银器物赏赐给大臣们。
赵子云建议李世民将部分熔炼成锭的金银卖给商贾,让借此来回收市场中的开元通宝,保证开元通宝的良性流通,尽量减少商贾囤积货币的情况。
李世民对赵子云的想法十分赞赏,很快便派人着手此事。
而倭国天皇在唐军的协助下平定国内的叛乱后,接受了大唐的册封,成为了大唐的藩属。
大唐也呵止新罗和倭国之间的相互袭扰。
赵子云从李世民手中得到一处倭国银矿。
因此赵子云也获取铸造属于自己专属的奢侈品的资本。
第一船银矿石运回长安,赵子云也成功熔炼出一批银锭,并且用银锭打造了一批纯银勋章。
赵子云将这一批纯银勋章命名为“安北荣誉勋章”,用于奖励在灭掉突厥和薛延陀战役中立下功绩的将士。
同时又打造了一批安北纪念银币,用于纪念大唐灭掉突厥和薛延陀两次战役。
赵子云也提前向授勋的将士发出邀请,其中就有康思密和阿跌那两人。
如今他们都已经成为安北都护府下属的官员,收到赵子云的邀请后,也是马不停蹄赶往长安。
因为赵子云减免长安城商税的方案得到实施,长安城中的商贾对赵子云都是感恩戴德。
纪念银币一经推出,顿时引起众商贾疯抢,纪念银币的价格也在他们的追捧下越发高涨。
赵子云也宣布纪念币只有一套,之后自己不会再发行,这更是激起了长安城上层人士的追捧。
不过赵子云已经提前将准备好的纪念币送给李世民和共同灭掉薛延陀的李靖和李勣等人。
此事在长安城很快便成为了热门话题,长安百姓虽然没有钱财购买纪念币,却不妨碍他们激烈的讨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