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客店之遇(下)
徐策此时可算是见到了亲人,他是一边哭,一边诉,将自己三年前去往长安赶考落难颖州,然后神奇逃脱再到老爹爹病亡,大名府再次落难等等一切的一切都道了出来。
“呀!”
“表弟,想不到咱们这几年未见,你的府上便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真是难以想象”
“还有我的舅父老人家.......”
这刘易此时此刻既气愤是又心疼,气之气,腐朽的朝廷竟然不去管理与查办颖州之事,疼之疼这自小经常在一起的表弟竟然是受了这么大的冤屈。
刘易不禁也跟着徐策是一起落泪。稍后便安慰道:
“徐策表弟,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现在能活着这就是希望,来来来,明日待表兄与你一起去京都衙门刑部与御史台告发,定要将颖州之冤洗清,为死去之人报仇”
徐策擦了擦眼泪,闻听表兄刘易这样一说,忙是摆了摆手道:
“表兄,不可,万万不可”
刘易疑惑,徐策又道:“表兄,你可知颖州案之复杂吗?岂是我一人能将他告到的,我没有证据,再者那颖州有惊天的秘密,如若我与表兄明日同去,以咱俩一介草民弄不好会掉头的,
到那时我岂不白白苦读。
“哦!那表弟之意.......?”
刘易继续言问:
“依我之意,我要赶考求取功名,求的一官半职,然后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刘易听后是点了点头,并伸出大拇指来称赞道:
“表弟,没想到几年不见,你变的是十分的沉稳,令表兄我自愧不如啊!”
徐策一声苦笑道:
“表兄说笑了,我徐策这也是被逼无奈?”
刘易叹了一口气并拍了拍徐策的肩膀道:“表弟,时辰也不早了,你一路走来,也已劳累,待明日咱们在叙”
徐策一见忙道:“难道表兄要走.......?”
刘易道:
“我在离此不远处的一家客店住下,那里有我的一位磕头的仁兄,我若不回,他定会寻我,所以我不能不回”
“哦!那好吧”
“表兄慢走”
“告辞.....”
就这样刘易起身离去,那徐策与盼儿一路走来也的确有些劳累,于是两人便各自上的卧榻床上是休息去了。
一夜无话,待到第二日天明,那徐策与盼儿也就刚刚起来,刘易便已到,这对表兄表弟在一起,是说天文,道地理,好不愉悦,就这样一连数日。
话这一日,刘易又早早地到来,徐策观他却是满面春风,很是高兴的样子,便有些不解地言问道:
“表兄今日似乎是有什么喜事,为何是这般高兴”
刘易是微微一笑道:
“表弟,这离赶考之日还有月余,一般长安城中的举子秀才们,在此时都要先举办一个诗歌大会,以文会友,并一争高低,这个热闹咱们可不能错过,也不能不去看呀”
“哦!原来还有个诗歌大会,好好好!我这就更衣”
徐策说完,便去更衣,时间不长他便穿戴整齐,而盼儿这个时候也嚷嚷着要跟随,徐策点头,就这样三人迈步走出了这岳家客店。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观天空万里无云,长安城中的行人颇多,用人挨人,人挤人来形容到也不算为过。
这个时候徐策言问道:
“表兄,那诗歌大会在何处?”
刘易道:
“不远,离此三里有座安阳楼,这诗歌大会便在那安阳楼上。”
三人是说笑着时间不长,便来到了这座安阳楼,到了安阳楼上徐策才发现这里早已经聚集了上百位赶考的举子与秀才。
到了这里刘易与几位熟识的举子秀才打过招呼后,便找了一张闲桌,与徐策盼儿是一同落坐。
此时的徐策用眼一扫众举子与秀才。
不禁脱口而出道:
“呀!怎么这人也在呀?”
刘易不解,忙问道:
“谁…….?”
徐策用手一指,那刘易忙顺着徐策的手指方向一观,却见一个年约二十六七岁左右的胖公子,看他那份量少说也的有那二百来斤。只见他是穿绸裹缎,富显奢华。而那张脸却又大如脸盆。但眼睛和鼻子又都小如黄豆,而那嘴则是张大蛤蟆嘴。这整个一个活脱脱一个大肉包子成精形象,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刘易看罢笑道:
“难不成表弟认识此人?”
徐策却摇了摇头道:
“不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