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很快地,张健毕业的时间到了,他满怀希望地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而且自认为考得很不错,面试的时候也对答如流,毫不怯场。可金榜题名之际,他还是名落孙山,这时候他才怀疑,所谓的那些考试是不是骗人的把戏。
想进入官场的希望挨了闷棍之后,张健并没有灰心失意。进入一般的公司去当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这条路他是不会走的,辛辛苦苦地上班拿那么几个子儿,那是浪费了他的青春时光。他要利用爷爷和爸爸积累下来的有限资本,走自己创业的道路。
创业从哪里入手呢?当今房地产行业是最赚钱的行业,可是房地产行业的门槛太高,凭爷爷和爸爸积下的那点老本,只能望楼兴叹。
制造业的门槛是比较低的。可是一般的小企业辛辛苦苦制造出来的产品,要花老鼻子的力气去推销,而且推销出去以后还收不回来钱,中国市场上互相拖欠的三角债,把许多小企业都逼进了死胡同。
这时张健想起了他在重源公司实习的经历。重源公司是在上面的主导下,由省内几家重型机械厂合并组成的国有公司。重源公司组成之后,把省内重型机械的生产能力捏成了一个拳头,在重型建筑机械的市场上简直如出山猛虎,纵横驰骋,除了在国内市场上攻城掠地之外,还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重源公司的股票,曾经一度飚到了二百多。重型建筑机械上的电气控制柜,张健凭自己的专业常识知道,利润是相当可观的。而且凭他们的专业功底,随便拉几个同学,在技术上就没有半点问题。问题的关键,就是怎样才能成为重源公司的配套厂家。根据张健掌握的情况,现有的几家配套厂家都是深圳、上海以及省内的很有实力和名气的电气设备制造公司,要从他们的碗里虎口夺食,一般不成气候的小公司是不敢想的。重源公司主管采购配套的那位郭副总,实习的时候见过几面。此人是个山东大汉,浓眉大眼,威风凛凛,不苟言笑,大有当年关云长的遗风,一般的人见了他都有点发怵,要想把他拿下,一般的小企业哪里敢想啊!。
不敢想也要想,野心勃勃、颇有心机的张健可不是一般人。毕业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还不得不当啃老族,他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这时候,张健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那位贪玩任性的小师弟,那位拥有宝贵权力资源的公子哥儿。
尽管是啃老族,但口袋里吃喝的钱还是不缺的。在十月下旬一个周六的下午,张健把于勇约到了银河大酒店的一个包厢里。
已是大二学生的于勇已经敢于喝啤酒了,每人四瓶啤酒之后,于勇的舌头已经不大灵泛了。当张健提出希望他老子写一个条子之后,于勇说:
“妈妈的,做,做好事,我一年到头也难得见到我老爸几面,而且每次见到面,他对我不是作,作报告,就是瞪,瞪眼睛。我们一讲话,总是象一台老掉牙的计算机,一开机就死机。”
张健想不到他们父子俩的关系这么紧张,不禁有些扫兴,看来他老爸有点象那个贾政。只好又问:“你妈呢,你叫你老妈写一个条子,她会答应吗?”
于勇“噗哧”一笑,他一屁股坐到了沙发上,双脚搭在了一张凳子上,大大咧咧地拿一根牙签剔着牙说:“我妈呀,我要她把天上的月亮给我摘下来,她马上就会去搭梯子。”
张健心里转动了一下:“表面上看,他妈妈的条子威力似乎比他爸的要小一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从他妈妈的条子后面,也会看到那个非同小可的靠山。这样,他妈妈的条子,实际上就是两种力量的叠加。”
也是合当张健有贵人相助。这时候的重源公司,正为公司员工的小孩上小学的问题向市教育局求助。原来,在离重源公司家属区只有一路之隔的对面,是全市最有名望的英才小学。虽然只有一路之隔,但城市户口却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市区,按照户口分区上学的原则,重源公司的小孩不得不到离家还有三公里的另一个小学上学。现在的家长,最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重源公司的职工,早就十分眼热这所条件优越的小学,他们每年都要鼓动公司向市教育局打报告,以就近上学为由把自己的小孩送进这所名校。公司每年在报告中还承诺,如果教育局同意公司的小孩上这所学校,公司愿意出资三千万帮助学校再盖一栋教学楼。三千万差不多可以重新盖一座象模象样的小学了,这样的买卖何乐而不为呢?可问题是,这样一来就打破了按户口属地上学的原则,今后其它的单位闹起来,就会说市教育局见钱眼开,没有原则了。但是,规矩是人定的,要打破规矩总会有变通的办法。三千万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有了这笔钱,教育局就可以再上一些项目,而手里只要有了项目,上上下下的领导才会变成香饽饽。于是,美女局长就向省教育厅打了报告,就说重源公司的许多职工都在英才小学旁边的东域华府小区买了商品房,买商品房是可以上户口的。因此,重源公司的小孩应该允许在英才小学就近上学。省教育厅的领导对这个理由也心知肚明,于是大笔一挥:“同意”。美女局长拿到了尚方宝剑,也并不急于答复,而是守株待兔,待价而估。
就在这时,于勇緾着妈妈要给师哥写一个条子。一年多来,邓倩从宝贝儿子的口中经常听到了这位师哥的名字,而且她想起了那位年轻人紧紧地握住她的手的力道,就不禁有点耳热心跳。当重源公司那位主管后勤的陈副总拿着红包,再次卑躬屈膝地来到美女局长办公室的时候,邓倩把红包推到了一边,提出了张健希望成为配套厂家的要求。那位肥头大耳的副总掏出一包高档纸巾,抽出一张擦着满脸的油汗,神情也顿时松驰下来说:“只要产品质量有保证,应该没有问题呀!”
张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请已经在电气设备制造公司上班的两个同学,仿制出了一台电气控制柜。并且很快地就通过了重源公司检验部门的验收。张健租用了一间街道工厂的厂房作为组装厂房,其它零部件统统外协,请了二十个工人,第一年向重源公司提供了六百台电气控制柜,个人就获得了一千二百万元的纯利润。他以技术参股的名义,给于勇的名下划拨了四百万元。
在一年的时间里,张健与那位不苟言笑的郭副总也成了酒桌上称兄道弟的好朋友。郭副总觉得这个年轻人很重义气,讲交情,头脑活泛,两人几乎成了忘年交。第二年,因为张健提供的电气控制柜质量不错,订货由六百台增加到两千台。张健是个聪明人,在经营上很有天分,也肯花钱广结人缘。第二年,他个人获得的利润增加到四千万元。
第三年,张健有了自己的公司总部和厂房,重源公司的年产值已经突破了五百亿元,张健的电气控制柜定货也增加到五千台。这一年,他的利润已经达到一亿元。张健成为省城企业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作为大学生创业明星,他在税收和贷款扶持方面还享受到了各项优惠,并理所当然地成为省政协委员,不到半年,又成为省政协常委。。
这一年,于勇也即将从大学毕业。按照他的天分,考个研究生易于反掌。可他的本性是不愿死啃书本,小小的课堂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牢笼,什么研究生博士生的破学历他也不看在眼里。他緾着张健,要到张健的公司来上班,因为他觉得跟张哥在一起没有压力,特别好玩。考虑到于勇玩电脑的水平堪称一流,而且这位公子哥儿可是他张健必须供奉的保护神和财神菩萨,于是张健出资替于勇注册了一家网上商城。并出资使这家网上商城成为许多名牌产品的代理商。于勇对经营网上商城很有兴趣,于勇设计的网页花花点子特多,很能吸引网友们的眼球,他在网上商城经营的大多是一些名牌产品,而且,他经营网上商城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只是觉得好玩,是赔是赚反正有张哥给他兜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比其它的网店便宜得多,价亷物美是硬道理,不到三个月,这家名为四海商城的网上商城便名声大振。使张健想不到的是,这个他根本不打算赚钱的项目,半年之后便给他带来滚滚的财源。他想起他妈对他说过,小时候他妈曾经请一个算命先生给他算过命,算命先生说他今后必是大富大贵。看来他命里就有神仙保佑,他随手往河里扔一块石头,都能砸中一条大鱼。
这个无心插柳枊成荫的项目使张健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那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必须多元化。于是他又收购了一家经营不善的夜总会,委托了一个原来在这个夜总会里跟他混得很熟,胆子很大,人十分机灵,而且善于拍他马屁的领班刘宇负责管理。这个夜总会位于新开发的河西新区,毗邻新迁入的市府大楼。这个已经混不下去,差不多濒临倒闭的夜总会在刘宇的经营下居然很快地起死回生,生意变得十分兴隆,成为有钱人乐而忘返的娱乐场所。至此,他更加相信他命里注定就是一个大富大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