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肖艳平已经预演过他和于得华的对话过程,她知道,在于德华面前,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竹筒倒豆子地来个痛快。
“爸爸,是有一件事来向您反映。莲塘村村民因为征地款过低而闹事的事,您知道了吗?”
在一次省委常委讨论全省不稳定因素的会上,于得华听省政法委杨书记汇报过这件事。在会上,周书记再三强调,在处理这件事上一定要着眼于维护全省政治稳定的大局,工作既要耐心细致,但维护政治稳定的这个原则又必须坚定不移。
周书记的这个话,不偏不倚,外行人也许听得云山雾罩,但内行人就知道这些话的倾向性。
于得华仍旧闭目享受着女儿的按摩,一边漫不经心地问:“你一个女孩子,怎么会关心这样的事?”
肖艳平一边认真地为于得华揉捏着肩部,一边说:“爸爸,你知道原先买这块地的老板是谁吗?”
“谁?”
“他就是包庇张健的那个刘副厅长的老三儿子刘铭。刘副厅长的三个儿子被称为‘用州三少’,老大是用州市城管局长,老二就是张健手下的那个夜总会的总经理,老三刘铭是我的初中同学。仗着父亲和哥哥的权势,在用州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我刚毕业的时候想回去多住几天,他就对我强行逼婚,吓得我在家不敢多呆一天,匆匆忙忙地返回到省城。”
“有这样的事?”
“在我们班的同学聚会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开地威胁我说:只要你们家还在用州,就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吓得我第二天就赶紧搭乘彭雯阿姨的车到省城来了。不信,彭阿姨可以作证。”肖艳平巧妙地搬出了彭雯,以加强她说话的份量。
“那块地的事你知道多少?”于得华仍然闭着眼问。
肖艳平把周公子讲的一些情况转述了一遍,其中自然隐瞒了周公子炫耀他与村支书关系的情节,但又添油加醋地渲染了村民们的愤怒情绪。
于德华知道,失地农民阻挠拆迁,阻挠施工的事在全国或者全省都不是新闻,他更知道,解决失地农民的闹事从来就是十分棘手的事。听完肖艳平的叙述,于得华已经大体知道这块土地背后的利益纠葛。就象南海因为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风暴眼一样,由于三市融城的进一步加快,由于汽车南站投入巨资的现代化改造工程,由于省府的南迁,这块土地的中心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块土地的价值自然今非昔比,觊觎这块肥肉的鹰隼也就越来越多,有一次他好象听秦老板也十分眼红地提起过这片地皮的事。至于肖艳平为什么会卷入这件事情,除了她个人对刘铭的愤恨情绪外,周公子和胡公子也肯定撒下了十分诱人的鱼饵。周公子和胡公子在省城商界的力量,于德华也早就有所耳闻。这件事情应该如何处理,周书记的话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为了平息失地村民的情绪,必须尽快给予村民们一定的补偿。但于德华从周公子和胡公子的动作中,已经看出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即使鹏程公司再次愿意割肉出血,周公子和胡公子也不会善甘罢休,他们不把这块地皮收入嚢中,这场闹剧恐怕就不会结束。他的明智之举,恐怕就是顺应周公子和胡公子的意思,做一个顺水人情。至于周公子和胡公子会怎样得到这块土地,他相信两位公子和南区的人肯定达成了默契。对冤大头鹏程公司的损失,相信南区在其它的项目中也会给予弥补。
有了这样的思考结果,于德华觉得全身更加轻松,就情不自禁地“噗哧”一笑。
“爸爸,你怎么不说话呀?”肖艳平用双手摇动着于德华的肩膀,撒娇地催促起来。
“艳平,这种事情,肯定要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协调,爸爸怎么能信口开河呢?不过有一点可以告诉你的是,省城的政治稳定是头等大事,这条原则是谁也不敢违反的。”
于德华的话跟周公子的推测大体接近,她虽然不太关心政治,但于德华的暗中承诺,她好象还是听懂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