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宝藏那些事(二) - 一路怪谈 - 余白白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一路怪谈 >

第25章宝藏那些事(二)

这个宝藏,其实在多年前,岷江河边上的人,都知道。

提到这宝藏,还要提到一个人。可能这个人,现在说出他的名字,年轻一辈的人都不清楚,但稍微老一辈的,绝对听过。这个人,就是张献忠。

说到张献忠,还要说到明崇祯时期。

张献忠在明崇祯十六年攻克武昌后,建立了大西政权。就在崇祯十七年,第二次进四川,攻克成都,也就在成都定居。

大西政权在四川仅存了十八年,清兵入关,张献忠不得不退出成都,而大西国,也被吴三桂给毁灭。不过,张献忠这十八年来也收缴了不少财宝,或者说根本就是宝藏。

但是,张献忠虽退,但他却没有将财宝带走。而是将它藏了起来。关于这个宝藏,还有一首民谣。

这首民谣在成都民间曾经流传过,也就是:“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

这首民谣的出现,据说是为了将来能找到所藏之宝,不至于因年代久远而迷失,便设计了这石牛和石鼓作藏宝记号,谁发现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

别说,还真有人发现了这石牛石鼓。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初。人们围绕藏宝之谜,有了许多传说和猜想。

有说财宝埋在锦江河底的,也有说宝藏随船沉入岷江的,也有认为张献忠的财宝埋在青城山的。当然,这些也只不过是猜想,随着人们大量的去发现,还真的有了些头绪。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成都掀起了一阵寻宝热潮。不仅如此,还有人真的拿出了藏宝图,甚至成立了寻宝机构。

不过,根据我的了解,最早对大西国宝藏的寻找,还不是在这个时候。那是在大西国灭亡以后,民间就有人开始寻宝。

在抗日战争期间,成都就成立过锦江淘银公司,在九眼桥下大张旗鼓地淘银。也就在经过一年多努力后,真的在河底淘出一只石牛,一只石鼓,着实让人们兴奋不已,证明民谣传说不假。但是继续淘下去,却见不到宝藏影子。淘银行动不了了之了。

这后来,也就有了又一次的寻宝。

但是,这最后,就算到现在,也依旧没有什么宝藏的影子。

不过,张献忠有宝藏这一事,确是真的。

在大西国成立之初,张献忠把他在战争中获得的奇珍异宝,特别是明成都皇室成员宝库中的金银财宝,在皇城举办斗宝大会,二十四间房子摆满奇珍异宝、金器银锭。这可不是说假的,张献忠这一举,说白了,也是在炫富。

当然,这其中还有什么其它的用意,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至少证明他确实是拥有难以想象的财富。

在大西国灭亡后,十余艘大船从新津出发,沿岷江顺流而下,但在彭山境内就被清军预先埋设的铁链拦住了。大西国押运船只的兵将眼看敌不住清军的围攻,于是凿沉船只,弃船登岸逃走。

那时清军早就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想要从成都运走,以为截获了运宝船队,欣喜若狂地登上还未完全沉没的一些大船,才发现船中装载着石块。

但问题也就出现了,张献忠的财宝不在船上又到哪里去了呢?

自从张献忠的宝藏随着大西国的灭亡消失以后,宝藏之谜就一直未曾断过。它困扰着一代又一代关注这件事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在成都和新津都先后发现数量不小的大西国“大顺通宝”钱币和银锭,更使寻宝人相信张献忠那二十四间大屋展示过的财宝就藏在成都或成都周边。

当然这岷江河,就首当其冲,其次是青城山。

岷江河自然是有最重的嫌疑,毕竟这民谣中的石牛石鼓可都是在岷江河找到的。但是,我个人认为青城山的可能性更为大一些。

当然,我不是什么专门的寻宝人,有这样的看法,多而不少也有一些老一辈的关系。

其实,说道青城山是藏宝地,也是有一些根据的。而且,这根据还不是一般的有分量。

在大西国灭亡的前几年,张献忠最为倚重的义子张可旺率兵进驻灌县,也就是现在的都江堰。并在民间搜罗了几百个石匠到大观镇境内的青峰山采石。

青峰山是青城山的一支支脉,位于大观镇境内,普照寺就建在青峰山麓。这普照寺也是一所有名的寺院,而且与张献忠的宝藏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也是在后来才发现的。

还要说回这张可旺在青峰山采石,采石不奇怪,奇怪的是,张可旺监督数百石匠采石,却并未运出山。也未在山中修建任何建筑物或用铺路。采石半年,却连几百个石匠也未见走出山来,完全就像是消失在青峰山中。

关于这个现象,老一辈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张可旺可能奉张献忠的密令,在青峰山以采石为掩护,秘密挖掘山洞或修建地宫,用来藏宝。因为根据时局的发展,大西国政权已岌岌可危,转移财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大概张献忠也料到如果清军灭掉了大西国,再要复辟是十分困难的事。心有不甘,作长期打算,是必须要埋藏财宝,以便将来之需。开采出的石材或者用来修了地宫,或者砌了山洞,也有可能掩藏在某处山坳。而采石的工匠,则全部杀害灭口。

当然,我只能说,这确实是最合理的解释,也是最令人信服的解释。

这不免还一些其他的说话,但这个说法在当时确实引起最多人响应。也就是因为这个解释,青城山有好长一段时间都在寻宝之中。

其实,关于青城山藏着宝藏这一说法,还有着另一层原委。

而这一层原因,就是与普照寺有关。确切的说,是与普照寺的兴盛有关。

说道普照寺的兴盛,那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和尚。这个和尚不仅与普照寺的一夜崛起有关,更是和张献忠有着间接的关系。这个和尚,叫心莲和尚。也就是他,主持了普照寺的兴盛。

心莲和尚确实是张献忠宝藏里的重要一环,但是,说到心莲和尚,那又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个人了。张献忠也算得上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还有一个部下,也是一个出名的人物。这个人,可以说是张献忠最忠实的部下,也是张献忠的财务和后勤部长,他就是李定国。

而这个心莲和尚,就是李定国的部下。

在大西国覆灭后,心莲和尚专程到尚未修复的普照寺开创基业,并从他开始普照寺才一步步走向辉煌。关于心莲和尚的到来与普照寺的兴盛,也是有两个猜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