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第六十章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苍鹰在空中盘旋,声音苍劲有力,壮阔雄厚。
入秋的草原不似春夏时期,生命力那般的旺盛。眼下已出现颓态。等到了深秋寒冬时期,草原更是荒凉罕有人烟。
此时的草原深处,有一队人马正缓缓前行。队伍中各个都是身高体壮身板结实的大汉。他们背宽如虎,手臂胸口处鼓鼓当当似小山铁塔,那面相凶狠,眼神如鹰,身上还带着杀气很是不好惹的模样。为首那人更是一脸的伤疤,举手投足之间尽是威严气势。
“老大,咱这次还是和萨仁部落交易吗?”
马背上的李铭德摇摇头,“这一次带的货物,虽然说只有盐,但是量并不少,萨仁部落没办法将这批盐吃下。”
更重要的是,萨仁部落规模并不是很大。长期与他们部落打交道,李铭德也明白,在顾展方那应下的那些羊毛和毛毡,不是一个萨仁部落能够提供的了的。
“这次要辛苦一些,多去几个大部落。”
说罢李铭德扬起手中马鞭,对身后队伍喊道:“兄弟们多注意些周围,别叫人来给抢了!”
“知道了老大!”
。
李铭德一行人深入草原腹地准备用盐换取大批量的羊毛和毛毡,而皇城之中,也因他们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海安府那座晒盐场,最终谁也没能插上一手,这叫一些人心里极为不快。
当他们得知本朝的商人竟然将那么大批量的盐运往草原后,那简直就是抓住天大的把柄,整天在朝堂上吵个没完。
可是这话又不能说的太难听,还得遮掩一些,总不能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吧。
萧锦年如今也练就了一些本领,对于他不想听的话,那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往心里去。反正他们说就说,他又不会因此掉块皮少层肉的,他不痛不痒。
反倒是那些人见萧锦年毫无反应,心里更加不得劲,十分的难受。
再说,不管他们现在如何的吵。如何的反对,这么长时间过去,人都已经到了草原开始交易。事情已成定局,无可转圜余地。说那两句就说吧,反正只要不搭理他们,迟早会安静下来。
事情如萧锦年所料,一群人上蹿下跳了一段时间后,也觉得没意思,便歇了下来。
只是没消停几天,又有御史台来参了。
直言顾展方,江见知和方柳羽三人夜夜流连于烟花柳巷。甚至还说三人共同狎妓,整夜痴醉,有伤风化,不成体统,不堪大用。说的那是有鼻子有眼,骂的那是极其难听。要不是萧锦年知道三人是去干嘛,并且有时候他也在场,他真以为这些人趴人家床底下看到了,所以才说的那么真。
不过萧锦年又不能替三人解释,他叫他们三人做的那些事,只要被有心人利用,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味。巨大的利益会让事情最终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完全有悖于他一开始只想多囤物资以后留着救人的初衷。
萧锦年也知道自己只要帮着三人说话,那群人会跳的更高,后面的事情也就更难做。目前只能冷处理,同时给那些人转移一下视线,叫他们别把目光一直放在顾展方三人身上。
烟雨楼那边的位置虽说暴露,但是萧锦年并没有换地方的打算。那些人因为烟雨楼本身的娱乐性质并没有往别的地方去想,若是换个稍微不那么娱乐一些的地方,怕是要往结党营私上面说。
在大瑜,官员狎妓玩乐,最多是名声不好。可结党营私,严重点那是要掉脑袋的。
同时萧锦年也想到自己要在不久之后把皇位给霍烬才行,一个朝代改名换姓,那最后一个帝王的名声定然不是好的。
于是,一日晚间萧锦年不再遮遮掩掩,他身后跟着顾展方,江见知还有方柳羽,四人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了烟雨楼。
第二日,以往朝会跳得最高的御史罕见的一言不发。
他们不敢真的参皇帝。
说到底,还是缺少直言进谏的铁骨勇气。
但御史台如今的闭口不言,不是萧锦年想要的。
后面的日子,萧锦年依旧出入烟雨楼,直到有一天烟雨楼一楼的大厅有两人剑拔弩张的在吵架。原因也极其简单,甚至有点匪夷所思。二人因为谁的故事是最好的而吵了起来。
之前城中出现过一个说书人,那人的故事新颖独特,志怪妖异,听的人欲罢不能。
后来听说得罪了高门显贵,被抓了起来,后来又说放了,之后便再也没出来说书。有人说他参加科考,也有人说回家种地了。
反正是没有再出来说书。
顾仁识这次科考并没有取得什么好名次,但他毕竟参加了殿试,按理说是可以做官的。只是这官位僧多粥少,他又没有钱去打点,也没门路疏通。加上顾展方这个状元头衔占了权势的利益,眼下拿顾展方没办法,便冲着顾仁识去。
于是顾仁识成了唯一一个没有被派官的。
其实那些人是想叫顾仁识去荒远偏僻的地方为官,但又怕顾仁识年纪太大受不住,要是死半路上,顾展方发疯咬他们也得不偿失。谁叫人家状元郎如今正得圣宠呢,还是收着些比较好。
当不当官的顾仁识也不在意,他年纪大了,志不在此。
如今他只在家中,又无需交税,家中田地也有佃户去种,他只需安安心心的写他的志怪话本。
自从那次得人指点,顾仁识发现自己还挺喜欢写这些的。已经写好的那些故事,许多都以妖怪去暗讽一些事。他想等故事再多一些,能够成一本书,要是能拿到书坊去售卖便更好了。
这么想着,顾仁识又干劲满满,每每写完还要念给夫人和女儿听,得到她们的肯定后,还要再抄写一份放书房里,等顾展方下衙回来看。
而每天回家看到自己父亲写的那些故事,也成了顾展方放松的方式。
有时候他还会和方柳羽,江见知二人说这些故事。听的二人连连问令尊何日出书。
因为顾仁识之前在城中说的志怪故事,也吸引了许多爱听说书看话本的人。有些人因太喜欢,又实在没得看没得听,便自己依照着之前听过的去仿写。
只是来来去去都那样,没有太多的变化。
今日在烟雨楼吵架的二位,便是那志怪小说的爱好者。二人平日里因为有这么个共同爱好,因此十分合得来。市面上稍微好一些的志怪话本他们都已经看了多遍,实在是太缺话本看,便说各自写一篇,交由彼此看,岂不是又有新的看了?
想法是好,谁知道在交换故事之后,其中一人指着另一人的话本,说此处改一改更合适些,另一处换个描写更好些。
听着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故事被人这般指点,那人心里便不舒服。也指出两处对方的错处,那对方心里也开始不舒服,于是乎你指出一处,他指出一处,就这么指来指去,不消片刻二人便吵了起来。
听着下面闹得不可开交的动静,萧锦年便带着顾展方三人也去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