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出人意表的嘉赏 - 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 鸿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85章出人意表的嘉赏

第185章出人意表的嘉赏略微沉寂了数日的北坊渐渐热闹起来。

此时午饭点已过,位于北坊中段靠后的杨记食肆仍是客流往来不断,喧阗声直传出了半条街。

张记酒楼的伙计踮脚张望,就见眼前掠过一道脚步匆忙的身影。

李富贵满头满脸的热汗,颇有些风尘仆仆的行色匆匆之色,偏脚步生风满面红光,行动身影间都透着踌躇满志的松快。

伙计眼珠子一转,正待招呼老主顾的嘴巴才张开,李富贵已目不斜视的大步拐进杨记食肆的小胡同。

伙计合上嘴,转身就往酒楼帐房跑。

张记酒楼的大掌柜正在帐房内踱步,听着几个老帐房劈哩啪啦打着算盘,眉头紧皱。

伙计进门忙放轻脚步,低声道,“大掌柜,方才我瞧见李牙侩往食肆那头去了。”

自从镇外杨家、李长贵家、林家寨开始搭棚施粥,传出县尉大人的母亲及义妹领头的消息后,不到两天,就有些镇上叫得出名头的富户和商户加入其中。

这其中自然有县尉大人亲自游说的面子,却也少不了李富贵的功劳。

苏州府府衙准备如何安置流民的正式政策尚未下达,青山镇县衙已然靠着民力安抚住了外头大批流民,在杨家三家摆出粥棚后的当天傍晚,县衙户房和刑房齐齐出动,出粮出兵出帐篷,已正式拉开官府援助流民的序幕。

唯独镇上三大望族名下旁支商户没有动静。

今早镇门两旁小门一开,就有迁往苏州府的三大望族嫡支派人快马送信进来。

张记酒楼属于三大望族之一张氏名下产业,大掌柜自也刚得了上头吩咐,晓得自家撑到现在不能再没有任何表示,是以一大早就招了帐房过来算账,不出粮,但要出钱。

大掌柜闻言眉头一松,略一想,似自言自语道,“李富贵这两天都跟着县尉大人打转,这会儿居然得空去杨记食肆,可见是啃下了最难啃的骨头。”

这最难啃的骨头,自然是指镇上三大望族的旁支商户。

既然另两家望族旁支得了信就松了口,自家可不能落后,大掌柜沉声吩咐道,“你亲自跑一趟,打探打探那两家打算怎么个出力法,出多少力。马上来报。”

伙计领命而去,帐房的算盘声打的更响了。

杨记食肆店头的议论赞叹声也越来越响,人人称道杨家义举,连带着邻里李长贵家,名下合作伙伴——林家寨皆是大善大义之人,纷纷夸赞,难免就有人将杨记食肆自开业以来的种种八卦又翻出来说道了一番。

喧阗更甚,拨来食肆做伙计的林家寨人腰杆挺得笔直,来回端茶送水,脸上与有荣焉的笑止也止不住。

找来食肆的二狗探头看了一眼,见几个兄弟做事勤快利落,招呼周到暗暗点头,抬脚拐向角门。

穿堂内堆着大包小包,吴氏正带着翠花,打点镇外施粥众人的换洗衣物和吃食,见二狗过来,不过抬头招呼一声,又埋头继续忙活。

二狗转向帐房,进门却见李富贵也在,互相见过礼落座,就听李富贵接着说道,“三大望族旁支里,白氏和王氏已经答应出购买粮食的银钱,剩下的张氏自然不会落后。我看不出半日,镇外又要多几拨‘行善’布粥的人马。几家大户都说动成功,这头事了,曹县尉就先回了县衙,我就过来跟你讨杯茶喝,顺便说说这几日奔波成果,也好让你放心。”

杨彩芽逗着怀中玉娘,笑着点头,“这几天辛苦李二叔了,回头等流民的事过去,我们再好好摆酒谢过李二叔。”

李富贵忙摆手,“你别跟我客气!别说这事是我应当做的,就说我这几天跑腿也不是白跑了。”

确实不是白跑的,以往他人面再大,也就是个能说会道会谈生意的牙侩,如今因着曹卓的面子,不论是市署的人还是县衙的人,见了他态度都有了不同。

往后别的不说,李富贵这牙侩做起来更吃得开了。

杨彩芽闻言也不再多说客气话,李富贵满心畅快,随手抓起桌上堆着的婴孩玩具,也跟着逗起玉娘来。

权氏、白叔和柳氏这两天忙得团团转,哪里有空看顾玉娘,镇门两旁小门一开就让衙役把玉娘送了过来。

杨家名声大噪后,就有店里的熟客上门,虽出不了钱物人力帮手,却也时常送些菜肉过来,来过几次见玉娘住在食肆,就拣了些家中小孩的玩具送了过来。

要说巴结的有,真心实意感念杨家善举,给食肆送点小东西聊表帮衬之意的也有,是以杨彩芽交待下去,让吴氏翠花,还有跑堂伙计只管收下,只要不是太贵重或是奇奇怪怪的东西就行。

二狗看了眼墙角堆着的大包小包,满脸红光不比李富贵轻,“彩芽,零嘴铺那头我都打点清楚了,除了这个月要卖的量,剩下的糕点库存都送去镇外,已经跟二当家的打过招呼,让他安排着派发下去给流民。”

林烟烟在山中待嫁,只留了几个老弱寨民在林家寨准备婚礼事宜,剩余的人都跟着吴大壮下山施粥。

等青山镇能出入了,就把张大也送上了山,和张二一起看着林家寨门户。

有吴大壮在,杨彩芽没有不放心的,睃了眼二狗神色,笑道,“你也别觉得自己没出到力,眼红寨中兄弟在外头整日忙活。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先是帮着虎子几个引见买粮的商家,后头又帮着安排送糕点的事,也算是在背地里出了大力的。你去前头听听,如今我们杨记零嘴铺的二狗掌柜的名头,可不比食肆名气弱。”

二狗不过是个十六七的少年,正是意气风发,凡事都想放手大干的年纪。

李富贵见二狗被说得有些赫然,不由大笑着附和,“彩芽这话虽有些文绉绉的,不过却是正理!抛头露面的有功,像我们这些背地里跑腿的那也是有功的!否则后头粮啊面啊的接不上,那些外头布粥的拿什么给人家!”

二狗挠挠头,面上笑容更松快了几分,“彩芽,我来还有件事。你看白叔他们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回家倒头就睡,之前拉来的粮食越用越少,如今零嘴铺有人看着,不如我带人回趟青山村,再拉些回来。”

杨家出了三十石的新米,李长贵家除了十石,林家寨也出了十石,后头县衙一气出了四十石——据说县衙粮库还能再拨出三十石。

这还不算后来加入的商户富户的,何况听李富贵的口气,三大望族旁支出钱买的粮恐怕只多不少。

杨彩芽摇摇头,别有深意的眨了眨眼睛,“我们手里有多少粮食县衙会不知道?这三十石尽够了,多的不用出,也不能出。总不能越过县衙,还有那三大望族吧?”

县衙户房管着地方税赋和粮田,只要没有天灾收成如常,户房算盘一拨就知道各家各户大致的斤两有多少。

杨家出了一半的存粮,已是占了各家施粥的大头,枪打出头鸟,露脸也要讲究适可而止。

李富贵闻言目露赞赏,默默颔首。

二狗在心中仔细过了两遍杨彩芽的话,整个人都放松下来,“行!那送完这批糕点,我就安心回零嘴铺干活去。”

三人坐着说了一盏茶的话,互通过消息,这才各自散了。

青山镇虽因故停止集市和夜市,但外头流民温饱和住宿问题得到缓解,镇内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热闹。

外头施粥的声势越来越浩大,又有人捐些衣物被褥,到得施粥半个月后,流民不但彻底安抚下来,吃穿甚至比有些村路的穷苦人家还安稳,就有人浑水摸鱼带着家小也跟着流民排队,领米领物。

听着店内食客拿这事当笑话讲,杨彩芽不由脸皮抽搐。

不过好在江南道大长官常刺史是个有能耐的,赶在中秋节前就将安置流民的政令整治清楚,颁布各府各镇——水灾已退,愿意回原籍的送一笔抚恤费,不愿意回原籍的,各府各镇帮着落户,领荒地沙地开垦,减免五年赋税,免十年丁税。所有遇难流民经查证核实,凡家中有六十以上老人和八岁以下黄口小儿的,按人头送一份粮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