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尽览众生相第一百四十一章夜叉索命勘隐摄魂 - 冢麟 - 声之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冢麟 >

第一卷尽览众生相第一百四十一章夜叉索命勘隐摄魂

勘隐司数十青隼自麟淄城北鱼贯而出,由八大判官之一的通判西和通判西北两人带队,皆是清一色的高头大马。孙拯与龚锦自然也在其中。此行只此一件事,只为抓捕两名夜叉杀手。一为郑偃,二为一位名讳不详的邮差。

不知何时,夜叉便像是编织起了一张覆盖整片大幸甚至是百胡部族和西域诸国的黑网,诸多杀手便是盘桓在巨网上的毒蛛,静静蛰伏在暗中等待着猎物上钩。

天下人头,皆明码标价!

此天下,乃是真正的天下,并非只此一个大幸。

夜叉有专门的谍据负责诸位杀手的联络以及追踪各位被盯上的猎物行踪。谍据极其隐秘,勘隐司多年以来耗费无数财力物力追查也只堪堪拔起了四五座。其中有青楼、赌坊、甚至黑市,若非眼线渗透其中,根本无迹可寻。

多年以来夜叉便像是一柄暗刃,便是连许多朝中大员党争夺势都对其有所倚靠,周瞻源自是对此十分头疼。之前也不是没有过朝廷大员买通夜叉杀手刺杀政敌的事情,这一来二去,属实也是令他头疼不已。

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躲无可躲,避无可避!

夜叉的杀手一直便是信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取人头誓不罢休。夜叉也没太多条条框框的规矩,却更是体现了优胜劣汰的残酷。

谁的刀更快,谁下手更狠更阴,谁便能赚到更多的银子。

赵游儿行万里路,送万里终。

郑偃以身入傀道,牵丝戏命。

罗颖红袍如血涌,匕凿三途。

他们三人都是黑榜上凶名赫赫的夜叉,更贯彻了杀手的隐秘之道。

除去郑偃曾数次与勘隐司的人交手留下了画像能对上卷宗人名。其余无论罗颖还是赵游儿,都只有代号名字,真正面孔无人见过。

改身魔傀郑偃,只一手操演傀儡的技法极其邪门。而此人更与勘隐司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不知道有多少青隼便是夭折在郑偃那金刚不坏、浑身暗器的“常春”、“冬无”两具傀儡手中。

当年更是有前任两位地通判死在其手中,只那控制傀儡的丝线便是取自北溟极霜境的噬冰蚕,再淬已烈火锻制,掺入精钢。

只那蚕丝线轻轻一划便能摘得项上人头,更何况以寒铁锻制的傀儡更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哪怕是伪三宝境的倾力一击也只能在其傀儡铁躯上留下一道白烟,根本奈何不得。

而除了郑偃以外,勘隐司卷宗有记载另一位夜叉杀手,只用柴刀杀人,身份极其隐秘,但据查证有官家身份,至少也有着伪三宝的实力。

更为匪夷所思的是大幸各处都有那杀手的踪影,能以官家身份随意走动的除了朝廷钦差巡抚那便只有邮差驿卒。

若是那朝廷钦差巡抚倒还好说,可那驿卒邮差整个大幸至少也有近万人,而且分散于各州各郡乃至各县城,饶是勘隐司耳目遍布天下,也是极难找寻。

但此次孙拯却是带来了确切消息。

先是那以柴刀作武器的夜叉杀手将一伙江湖门派下山历练的弟子杀了近一半。从线索来看,此番也已经踏入了京畿之地。

后有宜璋王蔺如皎生前暗中培养死士数百,意图不轨。凶名赫赫的改身魔傀郑偃也是踏入了京州。而最为关键的是那辽州大旱已至翻天覆地的地步,有许多江湖高手都是落草为寇投靠了莽山。

辽王派兵屡屡镇压无果之后,更是爆出了一个消息掀起轩然大波。

莽山裹藏了大越朝后人,更是打出了“伐无道,诛暴幸。”的旗号公然与朝廷叫板。

一时间各种小道消息也是接踵而至。

周瞻源听着一件件奏报始终面色如常,直到那最后两条入耳,再好的养气功夫也散的一干二尽。

蜀王就藩行至青氓峰遭刺客袭击,身负重伤。

冥王下江南的信书传来,有贼寇打着铜雀旧案主犯的名号密谋造反。

大幸国土有皇子就藩途中遭刺自然是挑衅朝廷颜面,周瞻源岂能无动于衷?

而铜雀一案,任谁都知道,乃当朝皇帝的逆鳞,触之即死。

周瞻源即刻修圣旨一封于赵赐吴淳,但有铜雀余孽,二人可自行处置,先斩后奏也无不可。另外又让呼延庚信亲自带上了八百御林保护周献检就藩。

而如今勘隐司出动,自然是想一举将几位夜叉高手一网打尽。

“刺客猖獗,武夫屡屡以武乱禁,不将朕的朝廷放入眼中。如今便是要以武制武,让那群人明白,大幸的铁蹄依然雄健,勘隐司更不是纸糊的老虎。”

紫金帘后的人影只静静看着发泄心中怨气的周瞻源,半晌才是开口:“可要将诸葛召回?”

周瞻源闻言只摇了摇头:“若是这点小事都要劳烦诸葛先生,那朕还当什么皇帝。”

紫金帘后的人默然半晌才是继续开口:“听闻你马上也要南下苏州?可需要我陪同?”

周瞻源客气道:“到时候呼延庚信会随朕同行,先生若是离开了紫幸城朕也不放心。”

紫金帘后之人再无言语。

一个能让皇帝口呼先生,称呼皇帝可用你“字”作称的人,天下又能有几个?

……

孙拯紧跟于通判西身后虚心请教勘隐司各种事物,通判西倒也知不无言。孙拯极受赵赐的器重,虽说履历尚浅,但一来有朝中大员撑腰,二则处事机敏,有朝一日必然也能成就一番大气。

更何况上次缉拿铜雀旧犯,正是孙拯将重要情报带了回来。

“你还记得那个张詹么?”

通判西忽的开口问向孙拯。

孙拯自然赶忙作答:“当初我二人同为刘大人属下,自是记得。”

通判西点了点头:“张詹曾与我说,你在苏州查案时用心不端。如今张詹因为在赵大人面前说错话贬去了青隼,而你却扶摇直上,想来也是好笑。”

孙拯连忙抱拳:“都是承蒙各位大人的照顾和陛下的隆恩,只是刘大人可惜了。”

通判西见孙拯并没有因为张詹的事情幸灾乐祸,也全然没有因为他言语中的赞扬之意恃宠而骄,对其心性自也是较为满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