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李家巷
云来楼的人都认识静王与雅若。他们大多人都是出自于解甲寨,而解甲寨中的人又多是受伤脱籍的云州军卒,或是上了年纪的老兵,这些人或多或少都见过静王。
因此,他们见到静王,同样是倍感亲切,亦是无比恭敬。
康世华知道章建标受伤的事情,向人询问了一番后,在管事的引领下走进了定好的雅间。
酒菜上桌,康世华先是斟满了酒,起身望向唐婉珒。
“唐姑娘,我虽是静王,但我们一同患过难,况且你是雅若的姐姐,也是我康世华的救命恩人,我们之间不该有那些俗礼,只以朋友相论,可好?”
康世华见唐婉珒点了点头,继续道:“那好,我就先敬唐姑娘一盏酒,感谢唐姑娘的救命之恩。”
说完,康世华将盏中酒一饮而尽。
唐婉珒见状,赶忙站起身,以袖遮面,将自己的盏中酒浅饮了一口。
康世华又斟满了酒盏:“过些时日,我与雅若便会大婚,皇上已经让礼部在做准备,届时,我会派人将请帖送到唐姑娘的府上,望请唐姑娘能来喝我们的喜酒。”
说完,康世华又是一饮而尽。
听到这话,唐婉珒赶忙将手中的酒一口喝光,放下酒盏开心地抱住了雅若,云雯与云裳也凑了过来,四个少女再次抱在了一起。
康世华第三次斟满了酒,稍作思忖,笑道:“唐姑娘,你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我相信雅若的眼光,今日有一句不该说的话,不知唐姑娘愿听否?”
唐婉珒闻言,先是一怔,随后点头道:“静王,您请说。”
康世华斟酌了一下言辞,望向唐婉珒。
“我听说唐家拒绝了徐府的提亲,也知道唐府与徐家不合,对于你们两家的事,我不想多加评说。”
“不过,我想说徐清砚并非是传言的那般不堪,他是一个值得依赖,值得相守的人。”
“这么多年的兄弟,我最清楚他,也真正地了解他,我本不该说这事,但我还是想对唐姑娘说,徐子墨真的很不错。”
话一说完,康世华便将酒喝尽。
不待唐婉珒开言,他笑道:“好了,我该说的都说完了,该喝的酒也都喝了,今日是你们姐妹相聚,我若还赖在这里,你们必定不自在,我就先告辞了。”
说着,他望向雅若,轻声地嘱咐道:“雅若,桃花酿好喝,可不要喝醉啦!”
康世华刚一离开,雅若便望向唐婉珒,急声问道:“姐姐,世华说的事情是真的吗?徐府真的去你家提亲了?姐姐为什么要拒绝呀?子墨哥哥可是最好的人呀!”
唐婉珒望着雅若急盼的眼神,笑容渐渐淡了下去。
她低下了头,沉思了片刻后,抬头道:“妹妹,有些事情不是姐姐不愿说,而是不能说,也不敢说,唐府不会同意徐家的亲事,我也不会嫁入徐家,我们姐妹难得相见,不要再说这件事,好吗?”
雅若看到唐婉珒如此郑重地说话,知道这其中必定有不可诉说的隐情,而这个隐情中也必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秘密会慢慢地自动展开,为人知晓,而有的则会变成死结,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
雅若从唐婉珒的话中深深地感觉到,唐婉珒与徐家的秘密应该就是一个死结。
雅若沉默了片刻,笑容重新浮在脸上。
她握住唐婉珒的手,轻声地说道:“姐姐,不管你做出怎样的决定,妹妹都会支持你,虽然子墨哥哥是天下最好的人,但姐姐不喜欢,咱们就不嫁给他。”
听着雅若真诚的话语,唐婉珒的泪水流了下来。
有的时候,人的感情很倔强,倔强得如同磐石。
有的时候,这种感情却很脆弱。
哪怕是一个赞同的眼神,一句简单地问询,都会让似若坚石的心软下来,软成两行清泪。
李家巷,位于洛邑城东。
虽说听名字像是一个工整的巷子,但实则那里的房屋却是土阶茅茨,不遮风雨,房与房之间更是相连紧密,杂乱无章,周遭的环境脏乱不堪。
原本,李家巷并非如此,这里曾是前朝大学士李道宗的祖宅,那时的小巷宽窄有度,曲径清幽,绿柳成荫。
后来,李道宗参与了皇子的权斗,势败后导致李家被满门抄斩,李家巷也便由此荒废了。
之后的岁月里,朝堂几经更迭,洛邑城也是百堵皆兴。
渐渐地,城中的贫苦之家被赶到这里,过起了破瓦寒窑的生活。
久而久之,李家巷就成了如今的样貌。
秋丝语所居住的房子并不难寻。
在陈虎的引领下,徐清砚和韩晋穿过几条窄窄的巷道,又踏过一处污秽的沟渠,一所简陋的木屋便出现在了眼前。
木屋虽说破旧,但窗棂门边倒显得十分清洁,糊在门窗上的麻纸也是一尘不染,由此可见,屋主是一个洁净之人。
木屋前,有一个不大的院子,用废木条围成的栅栏。
在栅栏旁的空地上,一小簇绿油油的青菜生机盎然,好像是刚浇过水,青菜叶上还残留着尚未散去的水珠。
徐清砚询问地望了一眼徐虎,陈虎点头:“侯爷,这里就是秋姑娘的家。”
说完,陈虎对着木屋高声喊道:“家中有人吗?秋姑娘在家吗?”
话音刚落,木屋的房门开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跑了出来,圆乎乎地小脸上满是稚嫩的笑容:“你们找谁呀?是要买琴吗?快请进来吧,我姐姐斫琴可是最好的哟!”
说着,小男孩打开了那扇木板拼凑的院门。
徐清砚走进去,弯身笑望着小男孩,轻声地说道:“我不买琴,我是来修琴,小哥,秋丰然秋先生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