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 - 梨塬旧事 - 三点余禾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梨塬旧事 >

第3卷

“宝蛋,不害怕!来,走到妈妈面前来”,猫吖站在炕沿边伸开双臂,鼓励着燕燕走到怀里来。

燕燕扶着叠好堆起的被子,慢慢的围着踱步,兴奋的咯咯笑出声来,就是不敢松开手走向妈妈。妈妈拍着手说道,“来,松开手手走向妈妈,走过来,妈妈抱你出去看小花猫喵喵喵,好不好?”

燕燕听见说要看猫咪去,立定思索了一会儿,终于伸开胳膊,像刚学会飞的小鸟儿,扑棱扑棱翅膀,颠簸着向妈妈走来,到跟前的时候脚步越来越快,几乎是眯着眼睛扑进妈妈怀里,紧紧搂住妈妈脖子。

独自迈开了第一步后,燕燕的胆子变大了,越发的喜欢走路,越发的走路稳当。满周岁的时候,燕燕已经能在院子里刨土、追猫,爸爸出去干活,妈妈去地里的时候,她就是奶奶的小跟班。生日这天正好是塬上赶集的日子,梨花塬每逢农历三八都有集市,塬上十几个村的人都会聚集在这里购置家用的东西,也有的把自家的鸡蛋和鸡拿到集市卖,几十米的街道上,人们来来往往,手里拎着篮子装着各种东西,有的推着自行车,车子前边挂着置办东西的篮子,后座的儿童椅上坐着一个小孩,两脚分别踩在他座椅的脚架上,手扶着自行车后座,伸长了脖子四顾探望。赶着牛羊的人吆喝着让前面让道,咩……、哞……,一片嘈杂。树荫底下三五成群的女人聚集在一起,和好久不见的熟人手拉手说说笑笑,谈论着家长里短,不耐烦的孩子拉着大人的手撅着屁股使劲的拽着。梨花塬是个回族自治乡,回汉民族聚居在一起,对各自的生活习性和民族信仰习以为常。恰逢这几天乡里有交流会,乡政府请来了戏班子,在政府大院旁边的戏台下,前面几排都是带了凳子的上了年纪的人,旁边还有拉着架子车带着老人小孩来看戏的,架子车下层盖一些麦草,上面铺一床被子,老人盘腿坐在上面。后面横七竖八的站着看热闹的,有的嘴巴里磕着葵花籽和麻子,“噗——噗”地随意吐着皮。

猫吖从地里回来,就着腌的咸韭菜吃了两个馒头。等洗的头发干了,她搬出来一个小木凳,梳了两条长长的麻花辫,又拿来剪刀对着镜子,剪短了刘海,用存生的刮胡子刀片按在梳子上,往下梳理,随着岁发不断散落,刘海自然整齐,太阳底下,猫吖的头发黝黑发亮,对着镜子前后左右看了一会儿,她才进里面窑洞里换衣服。

要出门了,燕燕早已拉拽着妈妈嘟囔着浪浪,猫吖推出那辆永久牌双梁自行车,把上面的微尘用鸡毛掸子弹了弹,这可是她出嫁时娘家最像样的陪嫁物,安好座椅,她把燕燕放在后座椅子上。存生前几天专门到铁焊铺找人焊了一个小孩座椅,王家奶奶怕木板底座磕着屁股,用陈旧的棉花做了一块靠背连着垫单,缝了四条细长的布条绑在后背的铁杆上。

“今儿个天气好,看戏的人肯定多,你自己当心点,人多处最好下来推着车子和娃。”王家奶奶跟着一起出门,她要去沟边晒太阳去了。

“嗯,我知道了,你看,虽然说是快四个月了,肚子一点都不明显,眼睛不尖的人根本看不出来我怀孕了。”猫吖笑着答道。

“唉,现在计划生育风声这么紧,搞计划生育的这帮子人,眼尖耳顺地,咱们得亏还有你大哥当了个队长,前边还能照应着。如果老二还是个女子,就要想办法拖手找个好人家给人算了。”王家奶奶说着伸出胳膊用袖子给燕燕擦了擦口水。

猫吖转身看了女儿一眼,说道,“这还早着呢,我晚上经常梦见吃核桃呢,我听我妈说,孕妇梦见吃核桃或蛇都是生儿子的胎梦,这个估计八成是个儿子。”

燕燕第一次被带到人这么多的地方,瞪圆了眼睛,眼珠忙碌的四处环顾。

“宝蛋,咱们去找找那个照相的人今天来了没有,给你照张相作为一岁生日留念,咱们的丑女女今天一岁了。”猫吖推着燕燕尽量走在街道外侧人相对不拥挤的树荫下。迎面走来同村的几个女人。

“呦!这不是存生家的那个岁女女吗?你看眼睛贼溜溜的”珍珠说着用手摸了摸燕燕的头,她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尖牙利齿,“怎么头发黄麻麻地,越长越丑了呢?”

“呵呵!”猫吖低头看看女儿,对着燕燕笑着说,“你姨娘说你丑丑的,我瞧我娃小眼睛小鼻子的,到底不丑呀”

“哈哈哈,你看心偏不?这真是——各娘养的各娘疼,老鼠养的猫不疼”。珍珠的话逗笑了一起的,大家说笑一会儿,猫吖推着燕燕走开了。

找见了照相师傅,他正忙碌的给一家子人拍合影,揭开照相机的黑色围布,对着镜头看一下,又走上前把老人的头扶正,回到相机后面喊道,“我喊一二三,你们都看我的手”,“一、二、三,注意看手。”随着咔嚓一声,他示意拍完了。“今天初三,初八集上老地方取相片,你给谁照?”

猫吖赶紧回答,“就这个岁女子,拍一张2寸周岁留念”。

“把这个拨浪鼓拿上,放娃站在对面,你站相机旁边引逗,”照相师傅向上推了推眼镜,递给猫吖拨浪鼓。

“宝蛋,来!看妈妈,你看这是什么东西?”猫吖摆动着拨浪鼓噔蹬蹬的作响。燕燕随着妈妈的声音,眼睛盯着拨浪鼓。

“好!和前面一样,下个集原地方取相片”。

猫吖递给照相师傅拨浪鼓,抱起女儿放到自行车座椅上。燕燕手指着拨浪鼓“哇”一声哭出来。

“好了,宝蛋不哭,妈妈去给你买一个。咱们去浪浪了,去买好东西喽”。

燕燕抽噎了一会儿,看到街道两边琳琅满目的商品,两只手不停地指着,嘴巴里吖吖的叫着。她和妈妈在供销社倒了一壶煤油买了一版双面刀,称了一斤大蒜和一斤菠菜,猫吖给女儿一毛钱买了十个糖,拧开亮晶晶的糖纸,露出圆圆的红色糖粒,往燕燕嘴巴里喂了一颗,燕燕尝到了甜头,微微一笑,拨浪鼓的事早抛到了一边。走到卖麻子的跟前,一排排布袋子整齐的排列在一起,袋子的外皮朝下卷起来,里面有葵花籽,麻子,花生等等,麻子里面放着一个喝酒用的陶瓷小杯,杯子里高高的盛满了麻子。

“五分钱一盅,你要几盅?”货郎问道。

猫吖支起自行车撑子,一手扶着车子蹲下身子来用手抓起麻子看,“看着粒大饱满,给我装三毛钱的”。

货郎盛了六杯子倒进了猫吖的上衣口袋。

太阳正是毒辣的时候,街道上行人拥挤着来来往往,猫吖推着燕燕蹓跶了一会儿,没有见到娘家父母,心里估摸着不知道父母好不好,怎么也没有过来赶集,于是买了一方块锅盔和一些桃酥点心,骑上车子直径去了熊家渠。

熊家渠是白庙村的一个支队,这个村除了熊氏姓以外都是回民,他们的房屋和耕地都是连接在一起,集市就设在这个村里。猫吖上学的时候,班里二十几个学生,只有三四个是汉人,孩子们才不管回汉呢,照样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一起玩。虽然猫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因为没有人照看妹妹弟弟,上面的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忙,可她认识的字并不少,看漫画书完全不在话下。从集市骑车回娘家和回家的路程差不多,到了坡道,她下来推着自行车走,远远看见父亲在对面山坡和几个老头儿一起,嘴里叼着他那长长的旱烟管,一串串烟雾缭绕在几个老头头顶。猫吖父亲也看到了她,吸了一大口,在旁边的的土疙瘩上敲了几下灭了烟,绑上旱烟袋挂在烟管嘴上,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下坡了。

猫吖刚进屋把东西拿进来,父亲双手后背在腰上进了院子,他开口问道,“前几天刚来过,怎么今儿个又来了?娃乖不乖?”

“我赶集没见你们,心想你们怎么没有去听戏?就过来转一圈,效林哪去了?”

“昨天听人说唱的《五家坡》,你爸和你二爸去看去了,今天说腰困的走不过去。我又不爱凑热闹,去锄麦子地里草了。效林早上饭没吃毕,六六就来叫了,两个咕噜了一阵子出去了,不知道去哪野了?”猫吖母亲边给燕燕喂水边说着,“昨天让去沟里挑水,早上出门到中午没见一桶水挑回来,进门你爸拿个木棒就追着打了出去,把腿都打得一波一波的瘸着走呢。唉!怎么打都不听话,今早上又出去了”。

“唉!你们总是打也不是个好办法,等上学了有老师管教就好了。”

“能上个啥学?还不是糟践那几个学费钱,认几个字了回来跟上老回回学着贩卖牛去,早早出社会闯荡几年,攒点钱娶了媳妇分了家,我也好轻省几年。”熊家老爹愤愤地说着,翘起二郎腿,又吧哒吧哒的点燃了烟管。

一阵沉默后,燕燕也睡着了,猫吖抱起来放在炕上安顿好。靠着窗户坐在炕头上问道,“咱们庄子里今年计划生育抓的紧吗?我们庄里风声紧的很,应堂家两个女子,小的才三个多月,就催着让结扎呢,应堂媳妇跑荒山上娘家躲着去了,才没有被拉去。乡上人说了要是再不配合结扎就要把牛拉去了。我婆婆早上出门时还念叨,如果老二还是个女子,就让送人,躲着再生个儿子呢。”

“没有个儿子老人心里都是个疙瘩,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也能理解,那万一再生个女子继续送人吗?你看咱们庄里狗蛋,接连生了四个都是女子,那日子还不过了?那就是命里面没有生儿子的命。俗话说的好,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顶用。你婆婆既然把这话说了,肯定希望再生个儿子。万一这个是个女娃,你大哥二哥两家都给你能养活,娃在眼皮底下,你们也不至于担心娃受委屈。你大哥家光景算过得去,三个儿子都长大了,有个磨坊支撑着,再有个女子养大了来来往往多条亲戚路。你二哥家嘛,虽说没有老大家殷实,两个儿子再多个口吃饭也难不倒哪里去。”熊家老爹说着添了一小撮烟叶塞进烟嘴里压实,一缕青烟缓缓升起。

熊家老妈接道,“就是,你把自己身体顾及好,这生儿生女也不是你说了算的,听天由命吧,你把心放宽了也不要犯愁,你大哥二哥都接连几个儿子,老天还不至于都让你生三个女子”。

“嗯嗯,我愁倒是不愁,就是听人说计划生育抓的紧,害怕像其他的人一样大着肚子被抓住拉去引产,听说栾塬上一个女人第三胎五六个月被拉去做引产,硬是把个儿子活活打了下来,她男人当场就昏死过去了,醒来在卫生院闹腾了几天。到最后啥结果也没闹出来,”猫吖说。

“那哪能闹出来个啥结果,这是硬邦邦的政策,搞计划生育的人也还不是对照着执行。你们和老大家在一个院子里,他在队上应付,怎么消息都灵通点,有啥情况及时会告诉你婆婆的,再说了,或许这个就是个儿子。”熊家老爹慢悠悠地说道,掐灭烟搁起了他的旱烟管。

“是个儿子最好了,我也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现在看见一帮人进村,我就以为是搞计划生育的,腿就不由自主哆嗦起来”。猫吖笑着说。

“嘿!瞧你那点出息。一个年代一个政策,我们那时是放开了让尽管生,现在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了,又抓的太紧不让生,怕是人多了地不够种吃不饱饭,共产党要让人都吃饱饭。管他呢,不说这些了,你饿不饿?我端点馒头来你吃。”熊家老妈起身去厨房。

“妈,我不吃,坐会儿就回去了,今天燕燕生日,她奶奶肯定擀的长面,我回去了吃。”猫吖和父母做了一会儿,就骑车回家了。

王家奶奶案板上一提一提的两把长面整齐的排放着,等存生放工回来吃了饭。他们放上炕桌,上面摆着一根铅笔,一个铁勺,一把扫炕苕帚,还有一个本子。燕燕迫不及待的爬上炕桌,抓起来铅笔就用几个小牙牙啃起来。

“看来我娃长大了还是个捉笔杆子的文人,嘿嘿嘿,那还有点出息,要真是这样,也就给你爸我长脸了。”存生拿着两个小碗,倒过来倒过去给燕燕凉着水,嘴里念叨着他以往的口头禅,“东晾西晾,燕燕长大了放牛放羊”。

“不是说长大了拿笔杆当文人嘛,怎么又放起牛羊来了?”猫吖抱着燕燕推搡着存生笑起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