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回下事实难预料所见非所想
好了歌注
清代曹雪芹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送走了彻儿哥国大王子的魂魄,赵雄想起一件事还没来得及问:“你们说,这冰尸怎么办?”
孙小圣边往外面洞口方向走,边道:“简单,你收到金斗里不就得了?到了彻儿哥国都城,丢给国王。”
赵雄连连摆手:“别!我连活鸡死鱼都还没杀过呢,这尸首太膈应人了。要不,咱们猜拳吧,谁输谁收。“
孙小圣:“哎呀,我也觉得膈应啊。那五个一起猜?“
-----------------------------
宗杲叫屈道:“可我没有储物法宝啊,总不能让我背着吧?“
孙小圣:“小时候我老爹给了我个,后来我百岁生日,我外公给了我个。我先借你一个,说实话,装别的吧还行,装尸首,不想借啊!你可是龙树菩萨转世,不会昧了我的吧?“
宗杲喜滋滋的接过一个描龙画凤的丝绸袋子,打量摸索:“不会不会。如今我也有储物法宝了呀。“话语中似乎有无限感慨。
-----------------------------
黑虎马着急了:“小戒大哥,孙小圣那没多余的了,您是否多个呢?,借虎小弟一个呗?“
朱小戒一瞪眼:“你做梦呢?以为储物法宝是大白菜啊?遍地都是。我就一个,还是百岁生辰礼物。我可不像孙小圣,老爹厉害,外公也是三皇圣人。对了,赵公明可是财神,你在天上就没有个储物法宝?我可不信。“
黑虎马:“这个嘛,我在天上有一个,可我想私自下界,赵公明不让,还把我锁住了,扒光了我所有东西,最后还不是被我逃下界来?可惜了我多年的收藏啊!一想起来,就是一把辛酸泪!另外,我肚子就可以储物,可我不想吞尸体啊!我不吃活人,已有好多年!更别说尸体了。“
-----------------------------
孙小圣不耐烦了,嚷道:“赶紧的,别婆婆妈妈磨磨唧唧像个娘们,认赌服输。快,猜拳了。”
最后,是赵雄输了。他只好左手摸着小金斗,右手指着冰山,念了句咒语:“小金斗,收!”冰山化作一道虹光,钻进了金斗里面。
(作者按宗杲、孙小圣、猪小戒、赵雄、黑虎马的五众循环顺序,掷了个微信骰子,四点,赵雄。)
)
休息了两个时辰,雨过天晴,宋朝五众继续西行。
-----------------------------
七天后,彻儿哥国都格尔木
(国都待查证。格尔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为蒙古语,译为“河流聚集之地”。汉武帝时,格尔木地区是羌人活动区,所以称羌中道。西晋末年,公元3世纪,辽西大兴安岭的鲜卑族,庶长子吐谷浑与出身高贵的弟弟慕容廆,在马斗失利后,带领部众西迁,行程2000多公里来到附近,建立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吐谷浑国,先以香日德(约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为王城,后以伏俟城为王城。接着与羌人联姻、征战扩大。公元608年,被隋炀帝击败灭亡。唐初时,吐谷浑复国,后被吐蕃灭。该地多民族融合。)
众人面见了国王,将大王子冰身送上,并代为转达了大王子的遗言。国王头戴透额罗软脚幞头,身穿素袍,斜靠在龙椅上,喘着气,很是气愤,对其余的几个王子说道:“谁能为你们的大哥报仇,并把雪莲王带回来,我就改封他为太子!”
-----------------------------
(幞(fu)头:又名折上巾、软裹,是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起始于汉代。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也称“乌纱”,俗称为“乌纱帽”,君臣皆宜。相较其他头饰,比较通透,炎热夏季的福音。透额罗软脚幞头:纱罗软巾,加顶上一小礼帽。)
-----------------------------
众位王子感觉到雪雕王的凶残,都不想去。
国王看着众人犹豫不决,怒道:“一群懦夫!你们忘了咱们吐蕃是如何对待懦夫的?”手指众王子中现在最大的:“老二,你去。”
(吐蕃社会中对勇士和懦夫的态度:
“若对英雄不以猛虎做颂扬,则做英雄失去了意义……若对懦夫不披以狐皮以示羞辱,则英雄和懦夫很难区分。”因而某人被披挂虎皮,则是十分荣耀之事,吐蕃军队中的勇士皆着虎豹之衣。因懦弱,而被勒令在脑袋后挂个狐狸尾巴,则是莫大的羞辱。
为什么尚武?
首先,勇士本身通过战争,既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又可以得到物质奖赏和战利品。这一切造成了社会对男士的祟拜和追求。
其次,吐蕃人面临的自然环境极为严酷,大部分是游牧区,吐蕃人需在茫茫荒野中放牧羊群或牛群,要驯服那些野性不改的骏马和耗牛.要防止种种自然灾害,要防备野兽的袭击。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生存,必须练就强健的体魄和勇敢大胆的心理素质。
再次,吐蕃人热衷于狩猎,一般用弓箭来猎取耗牛等大型动物,生存意志要求他们具备高强的本领,方能解决温饱和生计。与此同时,狞猎活动也是最好的军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