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六十章
四月底,县政府初步选出了上一年度表现最突出的单位机关。县委书记罗学实看着入选名单,逐一了解具体情况:“食品厂去年新增了米花糖和鸡蛋卷两种零食,这两个的总销售额几乎能与其他的食品销售额持平。不错,咱们得不断研究和发掘新的食品,争取把咱们屏山县食品厂的名声打响!”
“国营饭店?它的入选原因是:饭店的菜品和主食种类增多,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年末创新了年货品种,并在年后成立了生产部门,输送到各个乡镇,满足了农民同志的饭桌需求,且为县城创收作出贡献。”罗学实看完这个原因后,翻开具体的营收说明,不禁夸道,“好样的!国营饭店生产的糕点和辣条辣肉丝已经成为咱们县城底下三十来个镇最受欢迎的食品了,购买数量一直保持稳定。咱们从外地采购回来的类似食品份额少、价格高,这下好了,咱们自个儿生产就行,还给老百姓省钱了!”
……
除了评选优秀单位,还有优秀个人称号。毫无疑问,这次国营饭店向上推荐的人选正是许兰英和杨柳。罗学实在过年期间就听二弟说了,侄子和许兰英谈起了对象。当时他还觉得许兰英这个女同志条件一般,现在看来,这个女同志挺优秀的嘛!
很快,县政府前就贴出年度优秀单位和个人的评选结果。同时,国营饭店里,赖经理喜气洋洋拿着一卷红挂幅走了进来,身后还有位男同志捧着一个大纸箱。
“同志们,咱们来开个小会啊。”赖经理这一声令下,饭店里原有的五个人,并生产部门的十来个人齐齐聚集在饭店里,寻了位子坐下。
“去年,对国营饭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通过严格苛刻的考试选拔,咱们饭店迎来了两位出色的后厨师傅。这两位年轻的小师傅给咱们饭店带来了许多新颖的菜式、新鲜的味道,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饭桌和生活。同时,也正因为她们的创新,咱们饭店新成立了一个生产部门,为各个乡镇提供了新的进货渠道。由于咱们是本地生产,没有中间的物流运输费用以及人员采购费用,咱
们生产的糕点、辣条辣肉丝比外地采购回来的要便宜许多。”赖经理感情充沛道,“咱们老百姓,可因此能省下不少钱;咱们政府,也多一笔创收,能更好的建设咱们县城和乡镇,能带领大伙儿过更好的日子!”
被赖经理这抑扬顿挫的话语所影响,在座的同志们心中激情蓬勃,热烈的掌声响起,许久未停。
赖经理双手抬起向下压,示意大家停下,继续听他说,“因此,咱们饭店的两位好同志,许兰英、杨柳,她们被县政府评为了‘县城优秀同志’,并奖励一个热水瓶和一支英雄牌钢笔!”
陌生男同志从纸箱里拿出奖品,庄重地发给许兰英和杨柳。
崭新的铁质红皮热水瓶招来了众人羡慕的目光。这可是个稀罕物啊,百货商场里就摆了一个,得要好几十块钱呢!要是只有钱,没有热水瓶的票,那也买不成呢!
许兰英对这个热水瓶爱不惜手。家里没有热水瓶,喝热水只能到厨房灶上的锅里舀。天冷时,灶膛里的炭火也冷得快,锅里的热水也没了热温。有了热水瓶,以后想啥时候喝热水,都有得喝了。
还有这支钢笔泛着冷光,看上去高档又漂亮。她还没用过钢笔呢,不知道写出来的字会不会也格外整齐好看。
在许兰英沉迷地欣赏钢笔时,赖经理宣布了国营饭店获得了“优秀单位”称号,奖品是每人一个笔记本和一条白毛巾。生产部门的同志们羡慕地看着饭店原本的五个人,只恨生产部门为啥不早点成立、他们为什么没有早点进到国营饭店。
这次的评选让刘芳芳激起了更大的冲劲。在工作的时候,她的态度最为认真严苛,没有一分一秒是偷懒犯困的。不仅如此,她的手脚勤快麻利,还包揽了部分黄春华的活儿——没办法,黄春华撕肉丝的速度太慢,她在旁看着就受不了那个磨蹭。
监督员把所有同志的表现都记录下来,每隔一个月就送到黄建柏书记手里。五月底,国营饭店生产部门的转正名额下来了,足足有十个。
转正名额由不得赖经理做手脚,即使不少临时工想走他的门道,红包都塞到他手里了,他还是只能忍着心痛一脸义正言辞:“你的表现怎么样
,组织都看在眼里,咱们的转正是公平公正公开的,你就甭来找我了。”
刘芳芳和黄春华得知生产部门已经着手准备转正名单了,心里又期待又担忧,找了好几趟小姑子,想从她嘴里探点消息。
许兰英摇头道:“那些都是领导才知道的事情,我就一个普通同志,哪里知道那么多消息啊!”
很快,监督员就公布了转正名单,上面的每一个人无一不是工作态度认真、手脚麻利勤快的代表。刘芳芳认得自己的名字,看着红纸黑字欢喜得哭出来。
她怎么能想象得到,她居然真的成为了县城国营饭店里的一名正式工?
黄春华见大嫂在一旁哭,焦急地摇她的手臂,“大嫂,你先别哭,你帮我看看,上头有没有我的名字啊!”
在这一刻,黄春华心里后悔得不得了,早知道当初好歹把自个儿的名字给学好认识,也不用像现在一样,挤在最前头看红榜,结果看不懂。
刘芳芳快速抹去眼泪,从头看起,很快就看到了榜尾,并没有弟妹的名字。
黄春华见大嫂目光游移不讲话,心里头大概猜到了结果。她烦透了日复一日地坐在那位置上撕肉丝,总是忍不住跟别人说闲话,好几回被监督员拿小棍子碰她的肩膀,提醒她安静点儿、甭只顾着聊天就不干活了。
“没事,我也知道我手脚慢,干活比不上别人。”黄春华脸色苍白地给自己找了块遮羞布。
“对了,大嫂,上头有你的名字吗?”黄春华稳稳心神,看向大嫂。
刘芳芳有些难以开口,害怕自己说出来之后,弟妹会生气或是难过。
黄春华不蠢,她扁扁嘴,想笑着跟大嫂说祝贺的话,又有点想哭。
“大家安静下来,下面我读一下转正名单,刘芳芳……”监督员先宣读一遍转正名单,然后扔下一个惊天大雷:“其余未转正的临时工同志,需在今天下午六点前到我这里领取这个月的工资。从明天开始,你们就不用来这里上班了,可以回家了。”
脑袋里轰的一声,震得黄春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她彷徨无措地拉着大嫂的手臂,惊恐地看着大嫂,“大嫂,我、我要回家了,我不能在县城里呆下去了!”
刘芳芳能
明白她的那种无助和恐慌,但却无计可施。这一切都是单位组织决定的,不管什么决定,她们只有执行的份儿。
六月初,黄春华背起小行囊,搭乘摇摇晃晃的牛车,回到竹子村的家中。三月欢天喜地的离开,和如今不敢抬头见人的归来,成了可笑的对比。
“爸、妈、大哥、阿武,我回来了。”黄春华经此一事,整个人都内敛了许多。以往那张噼里啪啦的嘴,总算学会了安静。
要不是自己这张嘴老爱凑热闹,一天到晚净想跟人说八卦,说到起劲就忘记手里的活儿,她也不至于落了个被国营饭店扫地出门的地步。
她这会是受了大教训,心里全是后悔。
张桂芬抬眼看看二儿媳,见她傻愣愣站在门口,攥着拳头不敢跟她对视,心里的火气倒消了点。要是经过这件事,她能学会反省,能懂得上进,那也不算啥坏事。
许建国自从小闺女在县城找了份好工作之后,面子光有了,总觉得家里其他人再好也好不过小闺女,再差也不过是在家种地,心态稳得很,“回来了?坐了半天车,回房歇着罢。”
许树文这个大哥,哪好管弟弟的媳妇儿。心里虽想问问自己媳妇儿是什么个情况,但也知道这个时候不好发问,于是老老实实坐在角落里不讲话。
许树武有些心疼和担忧妻子。他媳妇一向生龙活虎的,这次倒成了病猫了,可怜耷耷地站着门口,不敢进门,生怕挨骂,肩上的小竹篓也歪歪地挂在上头,没敢放下。
“走吧,回房里歇会。”许树武身上拿下妻子的背篓,推她进房里。堂屋里人多,媳妇儿有话也不敢说。
果然,房门一关上,黄春华就哇的哭了出来,不住嘴骂自己蠢,白白浪费了这个转正的好机会,再也没机会做县城人了!
许树武左手搂住她的肩膀,右手不断轻拍她的胸口,让她那口气慢慢顺下来,嘴里小声哄着,“这回犯傻了,下回你就不会犯这个错了,没事的,以后指不定还有机会呢!下次咱们抓住机会就行!”
哭声骂声传到堂屋,张桂芬哼了一声,压着嗓子道,“好歹还知道自个儿犯蠢!总算还有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