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兵过如篦
当宋军离开太康的时候,李兆他们也渡过了贾鲁河,虽然人民军是第一次进行行军,但得益于这段时间的训练,也没有太乱,这极大的出乎了李兆的预料。
“大帅练兵,真可谓国士无双。”看着沉默但是缓慢前进的士兵们,王兰由衷的称赞到。
这些天为了训练这些农民的纪律性,李兆可是没少体罚,但哪怕是这样,人民军上下都还是认为李兆是爱兵如子的。
因为这些士兵只是遭受体罚而已,李兆在睡前还会专门去看望士兵们,跟他们讲,自己并非是因为不满他们而体罚,而是为了他们好。
甚至不少士兵都从李兆那里学会了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白伟明手下的士兵也是很信服李兆的,如果不是他们还想要回到家乡,可能就直接跟李兆干了。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只训练了七八天,这些士兵也从之前那种懒散的农民或是皮籁的小市民变成了一个士兵,虽然严格来说还不算是太合格,但起码能够满足最低限度的行军任务了。
“这才哪到哪,说到底还是我理论知识不够丰富,很多事儿都没有解决的办法,但实践这些事儿本身就够了,理论学习一万年也比不上实践一天来的丰富。”李兆辩证的说了一番之后就继续带队前进了。
他并没有骑马,那匹军马被他交给了一些骑手,他们是负责侦查任务的,而且李兆骑马因为太高而有些滑稽,像是一个正常人在骑驴子。
“别掉队,我们今天务必要在天黑之前到达罗庄,然后看看能不能在宋军渡过黑河支流之前找到他们,然后半渡而击。”李兆说着他这次军事行动的计划。
黑河支流并不宽,只有大概三十米的宽度,但也还是会淹死人的。
“他们渡过多少人之后我们发动袭击?”有士兵提心吊胆的问道。
“百人以下就可以了。”李兆倒是很理智,他这次作战计划的目标只是消灭一小部分宋军而已,并不打算和宋军决战。
而且对手人多了,他也吃不下不是?
对于李兆的答案,让人民军士兵们松了口气,因为他们也明白,他们如果面对大股宋军,只能被击败,想要击败宋军,就只能在局部地区依靠兵力优势。
说到底人民军的训练程度并不高,士气虽然比较高昂,但李兆还是认为他们的军事技能比较差,只能采取人海战术。
虽然五百人对两千人用人海战术听起来比较离谱,但人海战术本来就是在局部地区集中数量优势进攻敌人的战术。
“那么我们接下来要按照计划袭扰了?”王兰有些没底的问道,越接近预设战场,他也就越紧张。
“没错,不过半渡而击的机会就这么一次,因为按照常理,他们将会沿着官道走到淮宁府。”李兆信誓旦旦的说道。
“我们的补给准备的如何?”
“分田工作队已经收编了几个村子,那些大户们早就跑到淮宁府里面了,但有几户没跑的大户,分田工作队现在正不知道怎么办呢。”王兰有些为难的说道。
“是因为他们没犯错?”李兆诧异的问道。
“没错,虽然天下乌鸦一般黑,但那些人好像还真是白的。”王兰头疼的说道。
“该分田分田,他们雇佣佃户就已经是剥削了,至于说他们的个人财富,给他们留下。”李兆说着他的决定和看法。
“补给方面,有农民愿意支援我们,尤其是他们听说我们的战士会在周……六进行义务劳动的情况下。”王兰有些不太适应李兆提出的周,这个时间单位。
这是李兆强力推行的,因为按照他的规定,每周休息两天,但所有的公职人员有义务参加周六义务劳动,这点他是带头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种义务劳动让村民们感到新奇,不过他们还是很接受的,尤其是当他们知道人民军的休息时间之后更是很向往那种生活。
不过士兵们自己不太喜欢参与义务劳动就是了。
因为这么一来,他们没啥休息的时间,按照内务条令,他们虽然有周末双休,但周日下午本来就是大扫除时间,他们会清理自己的营房。
如果加上周六义务劳动,那么就剩下半天的休息时间了。
倒不是说他们有多偷懒,而是因为他们也需要时间来消化学习的知识。
不同于这个时期的所有军队,人民军在工作日都是要学习的,周二、周四的上午是文化课和政治课,而每晚戌时都是他们的学习时间。
认字、学习数学和物理学,最开始有些士兵还不太了解,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他们发现数学和物理还是很有用的。
尤其是在工作之中,周六的义务劳动进行的顺利让不少士兵一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名为光荣和荣耀的存在。
“这个世界,一片黑暗,而我们就是照亮这个世界光!”这是李兆在一次夜间授课中说给那些军官和干部的。
“既然农民们愿意支持我们,那么支援了多少都记账,然后让政府部门到时候双倍奉还,我们不能苦了人民,而且到时候部队会去他们的村子进行义务劳动的。”
“明白了。”
这让人民军在中午和傍晚都吃到了一些热食。
在人民军轻装急进的时候,在太康的宋军也开始了拔营之路,他们每天前进二十里路,这在宋军中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尤其是刘浩部还是客军的情况下。
要知道他们还需要准备补给,这让那些虞侯们可是绞尽了脑汁,要知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对于所谓官军,农民们还是很害怕的。
所以他们只能在行军之前就准备军粮,这次出征,大元帅府并没有提供全额军粮,而是提供了一半,之前,宋军能够每天前进二十公里也是因为有那半程的军粮。
但现在他们已经吃完了那半程的军粮,现在只能就地征粮。
但太康县能够给他们提供的粮食并不多,毕竟是李兆他们只是在淮宁府,虽然太康距离淮宁府只有不到四十公里,但太康是属于开封府的。
这淮宁府的叛乱和开封府没有关系,所以太康令并没有给刘浩部提供粮食的义务。
而那些太康的富户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他们虽然对于人民军很讨厌,但是想要为了对付淮宁府的人民军提供军粮?不如杀了他们来的快。
作为宋军的刘浩部对于那些豪族手里的粮食根本没办法,只能是从老百姓那里征收粮食。
这是一种低效的征粮方式。
“你们这些混账东西,你可知道,你们拿走了我们的粮食,我们一家八口过几天都得饿死?”
这是发生在太康城南马庄的一幕。
宋军骑兵将一家老百姓家里最后的粮食拿走之后,这家的老太爷,一个快七十岁的老汉指着大声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