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远景 - 一眨眼八百五十年 - 孤星诺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章远景

在罗列了一系列罪状之后,李兆还是处死了路严。

“你等着吧,刺史会给我们报仇的!”在被处死的时候,路严倒也硬气的留下了这句话。

只是他终究还是死了,或许在路庄的人看来是大事儿,但对于李兆来说完全无所谓的,因为他还要继续做事儿的。

在处死路严之后,李兆则是开始分地了,他将那些属于路严的土地分给了路庄的其他人。

至于战利品到也是有一些,主要是乡兵的武器,虽然质量很差,在李兆看来完全就是一堆铁片,但有总比没有好。

至于他曾经许诺的金银财宝和女性,他倒是没有发放,而是将财宝、粮食充公并公开账目,一些被解放的女**仆们被他以辅助军的名义征募,至于路严家的子女和妻妾他也是按照和其他人一样的标准将土地分给了他们。

而且他也发了军饷,每个武装流民一贯钱,这相当于宋军禁军精锐同等的工资了。

“您这是欺骗!”有人对李兆的分配有些不满,而且也直接问了出来,这证明李兆这几天还算是成功,起码这些流民兵们愿意和他说真话。

“我怎么欺骗了,我们一个月一发军饷,而且你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不要钱的。”李兆解释着。

“可是这评书里面像我们这样的,不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论称分金银的么?”高武都有些不太开心的问道。

“评书里面还说皇帝是用金扁担工作的呢,但是他是那么干的么?并不是,流浪的生活也并不是这样的,我知道你们是想要用这个机会来跟我多要点,但是咱们队伍还需要发展不是么?”李兆倒是没把他们的躁动放在心上。

“您骗我们!”沈图这个时候大声的煽动到。

“我可没有,你们领到刀子了吧?这不是战利品么?至于女人,老子给你们发的工资是干嘛用的,动动你们的脑子。”李兆很是无语的说道。

一贯钱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可观的,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还可以购买大概一石的大米,要知道,哪怕在汴京附近的淮宁府,人们的主食也是相对更加廉价的杂粮,而不是精贵的大米,普通农民一年能吃一次大米就不错了。

而一石大米可以换大概十几石杂粮了。

“那么您为啥给他们分田,我们也想要属于自己的农田。”高武说着他不高兴的缘由,那就是眼馋别人家的地。

“你傻呀,我们为什么分田?那是希望村民能够帮助我们,而且我们不但要分这里的田,我们接下来还要分全天下的田,做到耕者有其田,至于你们,是士兵,虽然你们也会有参加劳动的机会,但现在还不行。”

“而且你们是要田么?不是吧,你们是要将田租出去,那样,你们和我们打倒的劣绅有何区别呢?今天有我们来推翻这些人上人,难道你们打算要做新的人上人等着被推翻么?我们讲究人道,并没有波及路严的家人,但如果我们做了人上人之后的后来者呢?”李兆试图说服这些并没有太多觉悟的流民们。

看着那些大多服气的流民,李兆松了口气,同时不由得笑了笑。

这些古代人因为礼教的关系,起码有传宗接代的想法,最怕没有后代或是后代因为他们而断绝,这要是放到近现代,唯物主义盛行,那里的人们想的都是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那么我们还受招安么?”王兰一脸凝重的问道,在他看来,李兆分田这招完全是在自绝于统治阶级。

“如果我们军事上不够强,肯定需要被招安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存续,但听调不听宣,如果有机会,我们为什么不建立一个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国家,而非要给赵家人当奴仆呢?”李兆说着他那灵活的外交政策。

并且有些自豪。

“额,那样不是言而无信了么?”王兰显然还是有些不能接受,他到不是反对李兆分田,事实上他认为李兆的所作所为没啥坏的,毕竟他只是单纯的穷酸书生而已。

虽然读书读得有些傻,但却仍旧有最朴素的善恶观念。

“为了更大的正义,我们自己身上有污点没什么的,而且为了大义,小德有亏也没啥。”李兆倒是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毕竟事务始终是存在两面性的。

“对了,如果你们出去找女人,记得留下钱,你们自己看着给,但必须你情我愿,如果有人强迫他人,那么我老李的军法可不是说着玩的。”李兆警告到。

“那,大师,我们的军法是什么?”高武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李兆并没有树立什么军法。

“忘了我教你们的歌了,唱了快一路了。”

“额,那也不让调戏妇女呀?”王兰再次提出异议。

“没花钱的才叫调戏,你们花钱了,放心好了,这里不是汴京,那种保守的风气还不会影响到这。”

“那您不去?”高武小心的问道。

“我比你爹都大,你怎么不问你爹去不去。”李兆笑着说道。

而面对李兆的反问,高武还真的认真想了想,“嗯,我得叫上我爹。”他的话让整个队伍都笑了起来。

事实上高武他爹作为辅助军的一员也是有一贯的工资,而李兆也是一样。

“当然,你们要是怕自己弄丢了,剩下多少不好拿的话可以交给队伍,到时候有利息。”李兆出于好意的说道。

“您放心,我们不会留下钱的。”显然,这些有了今天没明天的流民们并不怎么相信这个队伍今天之后还能继续存在,因为他们不少人感觉自己可以留下来了。

“你这样,这支队伍带不了多久就会散的。”倒是在人走完了之后,李静善走过来对李兆说道。

“你看,小王不是没走么?”李兆指着开始看路严留下来书籍的王兰笑着说道。

“那是他傻。”李静善看着王兰也是无语。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如果他们要留下,那就留下呗,还能怎么着。”李兆倒是无所谓,因为他知道,那些真正闹革命的队伍,都是不强迫他人加入的。

只有反革命才会那么做。

“而且就算他们留下来,他们又能够怎么样呢,还不是提心吊胆,毕竟他们杀官了。”这时王兰走了过来,坐到了李兆对面。

“事实上我们只有抱团等招安,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抱团,那我们只是贼人罢了。”王兰自顾自的说道,虽然他读书读得有些情商低,但智商却绝对不低。

“没错,只是如果招安,必然会要我这个‘匪首’的脑袋。”李兆笑了笑。

“其实如果您能够雷霆万钧的在官府反应过来之前,整合整个淮宁府的力量,我们未尝不可和官府对抗,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那些金人,如果您真的不顾风评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主动联系那些金人。”王兰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道。

“也不是不行,不过你为何如此急切。”李兆有些不解。

“学生自幼家贫,本以为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无奈落地,但经我打听,并非是学生功底不够或是其他原因,而是因为我没有送礼。”王兰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所以你恨这个世道?”李兆对于王兰的遭遇有些同情,不只是因为他的遭遇,也是他在内卷中而不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