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寿春议事 - 一眨眼八百五十年 - 孤星诺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7章寿春议事

距离李兆击败宗泽五天之后。

甚至宗泽失败的消息刚传到顺昌,不过哪怕是这样,虽然不知道李兆如何击败宗泽,但正面战场上的失败还是让宋军上下震动。

比如说苗傅在将这个消息让人快马加鞭的送至已经撤退到了寿春,没错,在任命了李纲为宰相之后,赵构并没有如同李纲所想,回归汴梁,而是在登基之后立刻向南撤退。

“看来这些叛逆还真是强啊,不管是组织能力还是施政能力。”苗傅有些难受的说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已经从李兆的胜利中看出了一些东西。

虽然他这里没有确切的战报,但还是看出了李兆的本事,如果说之前,这些围剿军队还多多少少对作为起义军的人民军有些看不起,那么这次李纲战败之后,就让赵宋方面认清了现实。

毕竟李兆之前谁也没听说过,应该是个碌碌无为之辈,但现在,这一切都变了。

正是因此,包括他在内的不少人才可惜,明明现在外面有更大的威胁,但兄弟却不得不阋墙于内。

这点苗傅还是明白的。

当人民军喊出废除皇帝的口号并付诸行动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晚了,现在赵宋和人民军是不死不休的情况。

是,赵宋是有招安造反者的惯例,但闹到李兆这么大的时候,他就算是被招安,也会在之后被暗杀或是毒杀。

而且苗傅多多少少了解了人民军的构成,知道他们战斗力的根源就是让军民一体化,士兵为了人民而战。

但这对于宋军来说是没办法做到的,首先宋军并不是什么光荣的队伍,看看当兵的都是什么人吧,罪犯、被招安的盗匪、还有乞丐,正经人没几个,这倒不是什么问题,但他们死了,家属就没有依靠了。

军人的社会地位低下,让宋军根本不可能军民融合。

而且宋军的本质是雇佣军,这些为了粮饷作战的士兵中,绝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兵油子,打仗不行,但逃跑第一。

或许他们一对一能依靠技艺打赢一个入伍没多久的人民军士兵,但规模只要到达百人以上的战斗,他们必输无疑。

“苗老哥您还是少说几句吧,被别人听到,可能陛下会对您有看法的。”苗傅的副手,刘正彦有些谨小慎微的说道。

他可是被他的直接上级,御营都统治,王渊嘱咐了,以后要尽量小心,别因为说话办事儿过分而被人留下把柄。

王渊比较隐晦的对他表示,康王,或者说高宗陛下是一个比较刻薄的人。

“我的对手,我得了解他们吧?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果我对于逆贼并不了解,我怎么打赢他们呢?”苗傅对刘正彦的大惊小怪倒是不以为意。

他家世代为将,明白不知己知彼会犯什么大错误。

“好吧。”刘正彦被苗傅说服了。

只是他们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学习人民军理念的门道。

而当宗泽战败的消息快马加鞭到达寿春之后,赵构气的直接将军报扔到了地上,然后愤恨的踩了两脚。

“将宗泽一家男的贬为贱籍,女的贬为娼妓,”恢复理智后,赵构咬着牙下达了命令,事实上他都想要将宗泽直接满门抄斩的。

但是那就过了,刚刚登基的赵构只能选择了最常见的惩罚。

在宋朝打败仗的将军一般都会接受这种惩罚。

“陛下,不可呀。”因为说服张邦昌放弃帝位,有从龙之功而成为赵构眼前红人的王渊这时劝到。

“有何不可!寡人依照惯例,有何不可?!”赵构看着自己的近臣,也是本性爆发。

“陛下终究是刚登基不久,而且之前汴梁失陷导致群盗烽起,现在各地都在剿匪,如果您下令处罚宗泽,比会让那些剿匪的官员们顾首顾尾,甚至导致失败呀。”王渊恳切的说道。

“几道说的不错,您这样必然会让忠臣良将顾首顾尾,所以臣胆敢请陛下对宗泽一家从轻发落。”汪伯彦这时也帮腔道,虽然他也不喜欢宗泽,但之前,宗泽一直高调的说着要北伐,已经成为黄河防线宋军的一面旗帜。

因此不能那么轻易的去处理宗泽带来的问题。

“是啊,陛下,打仗么,哪有常胜无败的呢?而且那些叛逆虽然大逆不道,但他们的力量还是很强的。”黄潜善也是苦口婆心的劝诫着赵构。

“强?强个屁,那不过是那妖人施法术同时糊弄愚民罢了。”赵构有些不服气的说道,显然他并不认为人民军有多强,而是认为李兆用了法术而已。

“陛下,二位先帝也曾用六丁六甲神兵,为何不能胜金军,而宗泽部和金军相比,又如何?”黄潜善有些哪壶不开提哪壶似的说道。

“你在说什么呢?难道你是要说,天兵不助我大宋,而是助那些叛匪么?”汪伯彦看着明显飘了的老黄,也是直接意思他打住。

在拥立康王登基之后,黄潜善也升为左相,地位犹在李纲之上,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至于此时的汪伯彦则是相当于常务副的知枢密院事。

“可能是错过了呢?毕竟上达天听也是要时间的吧?”黄潜善倒是不认为有啥错,虽然他是读书人,但多多少少有点儿迷信。

“好了,左相,别瞎说那些莫须有的话了,我们还是谈谈正经的吧,目前李纲在汴梁收拾残局,虽然宗泽大败,但他的部队只是损失了三千人,大部分人还是逃回去了的。”

“也就是说,汴梁兵马并没有伤筋动骨?”赵构还是指望黄河防线不受损的。

毕竟只有黄河防线支撑更长时间,他才能跑的更远,也能组织起更强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具体情况我们也不清楚,不过想必李纲可以稳住黄河的局面,并且可以反攻金国。”汪伯彦给李纲带着高帽子。

事实上不管是他还是黄潜善都明白,在这个起义遍地的时局下,黄河防线是肯定守不住了的,但如果不抵抗一下就丢掉黄河沿岸,那么赵宋将会彻底失去黄河沿线的军心民心。

到时候原本就起义不断的黄河沿线,可能会出于一种逆反心理,成为金国的马前卒,甚至箪食壶浆的支持金国。

在黄潜善和汪伯彦看来,面对金国的兵峰,赵宋应该以空间换时间,利用淮河以北的广大领土来牵制金军。

让金军处理一下宋国一直以来作为心腹大患的农民起义和黄河水患问题。

作为统治者的他们,巴不得人口变少呢,毕竟在古典的世界观下,人口少了,就代表麻烦少了。

“哼,李纲。”赵构并不太喜欢李纲,因为他太过分了,竟然要教自己做皇帝,虽然黄潜善也是一样,但赵构还得用黄潜善来牵制其他人,而且好歹对方有拥立之功。

但李纲,并不是他赵构的核心部下,而是他兄长的嫡系,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陛下,李纲其人,虽然有些不识大体,但却也一心为国,等他去过黄河防线,知道事不可为,也就明白了。”这是黄潜善,文人相轻的毛病在赵宋朝廷之中也是屡见不鲜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