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站前布置
不管黄河以南的各个势力用什么态度来度过冬天,都无法改变金军南下的现实,在金天会五年,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的十二月,金军分成三路,对潼关、中原和青州地区发动攻击。
虽然赵宋在黄河以北还有义军存在,但这些义军并不具备和金军野战的能力,更多是以打游击为主。
金军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并摧毁赵宋的重兵集团。
只是随着宗泽败给人民军,赵宋的重兵集团已经被勒令禁止和金军作战。
“啧啧,这帮宋军,跑的可真快,这样一来,是不是需要我们顶上去了?”在人民军位于陈州郊外的军营之中,白伟明询问着李兆的意思。
“如果单凭我们,可未必能赢金人。”李兆有些无奈。
在听闻金军南下之后,守汴梁的杜充第一时间拔腿就跑。
“肯定的,我们不去做,谁去呢?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让赵宋的狗腿子留下点儿东西来,他们手里的好东西,给他们也是浪费。”李兆说着他的想法。
“那我们可能会有损失呀,大帅。”白伟明对于李兆的想法有些不太赞同。
他认为李兆此举过于冒险。
“肯定会有损失的,但我们却不得不这么做。”李兆则是想要动员更多的部队,因此需要更多的武器盔甲。
“那么我们在哪里对他们发动伏击呢?宋军已经开始沿着新郑、许昌一线南撤,估计会走许昌到南阳的路,我们目前想要攻击他们只能进攻舞阳然后在叶阳附近的沙河阻击他们,而且如果他们到时候绕远路,走鲁阳的话,我们根本无法在保证后勤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攻击。”白伟明指着沙盘说道。
对于人民军来说,他们最大的成绩并不是别的,而是绘制了非常详细的地图。
这是李兆在平时组织那些侦察兵绘制的。
和历代军队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这些地图非常详细,不管是小溪还是山峰都有一些数据在,而李兆则是根据这些地图制作了沙盘。
这算是划时代的“发明”了,要知道当这片土地上的军人用上沙盘时已经是二十世纪了。
“那么能不能联系一下王善,我记得他现在缺粮食吧,虽然我不放心和他们一起对抗金军,但是对抗宋军总没问题吧?”李兆说着他的计划。
“但是王善现在所在的陕州距离鲁阳很远,而且比起追击宋军,他可能会更加喜欢宋军丢弃的汴梁。”白伟明则是认为王善并不会协同人民军一起追击宋军,而是会去汴梁。
“汴梁么?倒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不过他们如果去汴梁,那么将会直面金军的兵峰。”
“你们认为王善能打过金人么?如果打不过,他为啥要去汴梁呢?”李兆有些不理解。
“因为对于王善来说,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投降。”白伟明直截了当的说道。
“投降?他们活不下去了么?”李兆有些意外,他本以为王善那边很是宽松呢。
“没错,在八月攻击汴梁失败之后,王善的队伍就人心散了,根据李静善那里的情报,他们每天都在有人逃亡或是开小差,而且原本的根据地,河东随着金国控制能力的增加,也有些待不下去了,所以他们如果想要存在,那就只能投靠他人,但杜充自到任之后,就拒绝了王善的主动投效,至于我们,没有能力吃下王善部。”白伟明说着他们目前的为难处境。
对于人民军来说,吃下王善部并不是好事儿,因为他们目前缺少干部,并没有办法对王善部进行现代化改造。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收编他们,等于是给根据地增加了严重的负担。
尤其是现在人民军还要备战的情况下,更是不可能做慈善的。
毕竟王善虽然号称兵多将广,但实际上呢,实际上他手里能用的人并不多,而且水平也差,只能充当炮灰的作用。
而人民军是不需要炮灰的。
虽说他们的建军理念是用局部的兵力优势打赢对方的劣势兵力,但是这不代表人民军喜欢走数量路线,而是喜欢走质量路线。
“所以王善走投无路,只能投靠金国?”李兆敲了敲桌子。
“没错,他连宋军都打不过,肯定会投靠金国,就算是王善自己不愿意,他手下的人也会让他愿意的。”白伟明平淡的说道。
“所以说,你们有一天会不会让我也愿意呢?”李兆打趣似的问道。
“人民军永远向您效忠,大帅,我们知道您就是大势所趋。”白伟明相当正经的说着让李兆有些羞耻的话题。
虽然听起来像是拍马屁,但李兆明白,包括白伟明在内的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的。
因为他一直以来表现的太神奇了。
“别说了,再说我飘了。”李兆最后还是制止了白伟明的实话。
“我们接下来不去管杜充那家伙,他脱离了战场,虽然可能会从南阳对我们发动攻击,但我们会动员民兵的,到时候用民兵监视他们就够了,宋军么,战斗力就那样,而且他们还丧胆了。”李兆显然是有了别的想法。
而白伟明则是做出一副静候佳音的表情。
“我们要北上抗金,将中路的金军挡在黄河以北,这次搞不好,我们要背水一战了。”李兆有些无奈的说道。
虽然对于历史的学习并不怎么上心,但李兆还是知道一个常识的,除了韩信这个始作俑者之外,其他试图效仿的,没几个成功的。
“我们单独作战么?”另一边的高武有些担心人民军的兵力是不是不够。
“没错,单独作战,不过放心好了,我们一定能赢的。”李兆倒是信心十足。
他认为,有着灵活车阵和大概一百挺抬枪的人民军可以在野战之中轻易战胜金军。
对此白伟明并没有说什么,他也见识过那些抬枪了,说实话,如果不是亲自看到抬枪的制造,他甚至会以为那是李兆弄到的神器。
不同于弓弩的地方在于,抬枪虽然看起来笨重,但填装并不需要太大的力气,而且射速勉强可以和弩矢持平,威力却比弩矢更大。
虽然因为弹丸重量的关系,很难飞的更远,但在两百米内,打中不是死也失去战斗力了,而且可靠性出乎意料的好。
后勤部那里实验了三把抬枪,全部都发射了超过一百发弹丸还没有任何炸膛的迹象。
这让沈图可是大出风头。
同时还狠狠的嘲笑了一把胡方,因为他当时负责的松木炮可是号称一次性武器。
而且抬枪最重要的还是其省力气,一个弓手最多在一次战斗之中发射十五枚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