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拓展
欣发公司有两个闲置的大仓库,生意鼎盛时期,这里面堆满了货。现在空出来。柴龙让李国瑞负责联系新生产线,采购全新设备。这一条生产线上马后,实行新的考核。
旧有的生产线上还是以前的模式。
两边的工资不是一个档次,相差可不是一小点。差距很大,收入相差三五千元。
这是所谓的吸水模式。
希望拿到高工资的工人,提出申请后,经过测试,就可以进入新的生产线工作,收入按新标准执行。
这个吸水模式进入操作阶段后,报名接受新模式的工人,竟然有这么多。
看来,还是钱吸引人啊。
酱红工作服已经由服装厂突击生产出一批,已经送到欣扬股份。进入新模式工作的员工,已经领到这样的工作服。
这样的工作服,可是比欣发公司的老蓝工作服要好看多了。新工作服上有标识:欣扬动力
上下班时的生产区中央大道上,出现一景。就是,新工作服特别惹眼。老蓝工作服因为已经穿旧了的关系,显得灰蒙蒙的。
因为两种工作服的出现,就有了比较。这种比较,明显在人的状态中。
穿着新工作服的人,精气神,都很足。
身着老蓝工作服的人,因为被比较了,看起来,就显得有些萎。
柴龙又给出了新的措施。
如果有人想自己干,可以给出场地。
对于自己组建公司,招用原欣发公司的人,欣扬股份可以按人头,给予每人5000元支持。
前提是要去工商部门注册,并有公司章程。
这个账,就好算了。如果十个人,在集资的基础上,欣扬股份给予5万元支持。如果三十人,就是15万元支持。
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做电商。
得到的回答是,可以。
如果自己做电商,欣扬股份也会有资金支持,也是每人5000元。
这一条通告贴出来,响应的人,还真不少。
看来,不少人,怀揣当老板的梦想。
李国瑞提出一个设想,把食堂炊事班扩展成一家餐饮公司,除了保证公司员工就餐外,就是做外卖,做早餐连锁。
柴龙的指头在办公桌上敲击。他没有想到,李国瑞手上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要保证新老两家公司衔接时,生产不能停滞不前。还要考虑销售的持续向前。
没想到,就百忙之中,李国瑞还能考虑到这一块。
虽然,后勤保障也是李国瑞负责。但他可以维持现状。因为生产和销售,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但,李国瑞却给出了这样的一个惊喜。
“行啊。李经理。你这个设想很好。做吧。就按你的设想来。”
李国瑞不仅仅是随口一说。他把一份策划书放到柴龙桌面上。
翻看了李国瑞的这个策划书后,柴龙抬头。他盯着李国瑞看。定格的眼神。
李国瑞反而懵了。
“柴总。有问题吗?”
柴龙说:“国瑞。我还是小看了你的能量。”
只以为,李国瑞只是信口一说。没想到,他竟然弄出了一份很有份量的策划书。
由此可见,李国瑞的这个想法,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李国瑞松了一口气。刚才,他以为柴龙挑出什么毛病来了。
柴龙说:“k城的早餐供应,虽然有两家公司在做。可是,k城这样大的面积,有这么多的人口。如果,我们能够凭借食堂那些老师傅的手艺,开掘出这一块。早餐公司,还有外卖配送。一定大有可为。”
李国瑞开始搓手。这就显然是摩拳擦掌。
要说呢,李国瑞这个人,这么多年,真的被埋没了。他带着柴龙对这个设想的肯定,去到炊事班,与大家开了一个座谈会。
哈哈。就是一拍即合啊。
对于餐饮的前景,炊事班里的师傅们,都很看好。无论市场怎么变化,人的吃,不会变。所谓,民以食为天。
关键问题,是如何把这个被看成天的事情,做好,做大。
一个星期后,以食堂炊事班为基础,组建出两家公司。一家做外卖配送。一家做早餐连锁。其实,是一拆为三。还有一个自家的食堂呢。
原先的欣发公司食堂,面积不小,有三层楼。现在,分为三家。
一楼,即外卖配送公司和早餐连锁公司。
二楼和三楼为职工食堂,改了名号:员工自助餐厅。
这个自助餐厅,二楼是标准餐。三楼的当次要高一些。
以食堂为主体拆分出来的三家公司,人员,就有些杂了。有办公楼那边分流下来的,还有各个车间对餐饮有兴趣的员工。加盟的人,竟然有一百多号。
大家瞅准了这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