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内外兼修 - 远大前程:律途 - 虎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章内外兼修

一转眼就到了年底,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干燥,两场大雪将秋天留给冬天的一地凄凉覆盖,仿佛变成了梁实秋笔下“不寒而栗”的冬天。对于郑惟坚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来说,北方的寒冬着实难熬了些,“好冷啊”“好干啊”成了他的口头禅。最要命还是早上起床的艰难,北京的冬天,早上六点半的时候天都还是黑的,而按照郑惟坚的作息,这个时候他应该起床了。每天早上闹钟响起的时候,他的脑海中都会有两个声音天人交战,一个声音呼唤他“快起床啦,睡觉是没有前途的”,而另一个声音则安抚着他的神经“再躺10分钟吧,就10分钟……”。这脑海中此起彼伏的声音也是种内耗,待他最终睡眼惺忪地从床上坐起来时,感到的是放大的疲惫和“赶紧洗脸刷牙迎着早高峰去上班”的紧迫。

但是郑惟坚依旧每日早来晚走,毫无懈怠,他持久的“续航能力”让周围同事叹为观止。在每周一的早会上,张平专门表扬了郑惟坚的勤勉敬业,并半开玩笑地说:“人家惟坚一个中年人都能做到八点半前到达办公室,咱们有些年轻人,身份倍儿棒,吃嘛嘛香,就不要每天睡懒觉了吧。我们做律师的,说白了就是靠卖时间赚钱的,手停口停啊。你们看我,都这个岁数了,不也还是坚持在一线……”狮王的训话明显给坐在下边的同事都带来了压力,大家互相交换着眼神,然后默默低头盯着桌面。李琅华虽然搞不明白一个关系户为何要如此拼命,但对郑惟坚倒确实生出一股敬佩。这股敬佩反过来又加重了李琅华的焦虑感,自从郑惟坚来了之后,特别是随着郑惟坚越来越深得合伙人爱重之后,李琅华就时常被这种焦虑感所困扰,这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同侪压力”,但她也时常安慰自己,她跟郑惟坚并不是一个赛道上竞争的,“我是他的主管律师,是他的师父”,她想,“而且我的履历、背景和执业年限都优于他,我为什么要跟他去比较呢,真好笑”。

李琅华的豁达不代表其他同事也有同样的心胸,郑惟坚拼命三郎的作风给很多同年资的同事都带来了内卷的压力,毕竟在方正这种业内顶尖律所,管理层信奉的一条真理就是“团队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而何谓“闲人”、“懒人”,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判断标准,大抵是考察一名律师每年的hours、办案数量、考勤情况等在团队中的排位,如果大家都是75-80分的水平,则皆大欢喜;而如果有人率先把分数提高到90分,其他人为了确保自己不会被判定为“闲”和“懒”,大概率只能被迫跟进。也因此,大家在茶水间相遇时,经常会吐槽一句“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噢”,末了,总会再加半句——“自从那个郑惟坚来了之后”。

明年五月过后,意味着李琅华入职方正就整满五年了。按照方正的规矩,她终于有资格从嘈杂的公共办公区搬进窗明几净、隐私保护更加完备的小格子间,她要“上岸”了。不过,“乔迁”之前方正的管理层会对这种即将进入格子间的律师进行一次统一评测,以此判断该律师的执业素养和价值观适不适合继续在方正供职并作为方正的资深律师和中流砥柱坐进象征“高贵职业身份”的格子间。好在这么多年来,还没听说有哪个律师没有通过评测,渐渐地大家都把这评测与“形式主义”联系起来,也因此,明明还有半年多时间,就已经有同事提前开始对李琅华道喜了。

这天一群同事围在李琅华工位周围叽叽喳喳,“琅华,你现在应该跟hr商量一下,留一个你喜欢的格子间给你,再过半年你就可以搬进去了。”“对啊对啊,先下手为强,不然到时候宽敞、位置好的办公室都被别人挑走了。”郑惟坚从旁边工位上探过半个身子,一本正经地问道:“咱们律所满足什么条件可以进格子间啊,拥有自己的办公室可太爽了。”没想到,郑惟坚一开口,周围顿时安静了,刚刚吵吵闹闹的同事们,有的开始低头玩手机,有的默默转身离开了。大炮忍不住对郑惟坚说:“惟坚啊,你才来多久,已经在考虑进格子间的事了啊,在我们律所,没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你都不要想。”郑惟坚很认真地问:“五年工作经验?那我来方正之前在其他公司任职的经验算不?”大炮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惟坚,我其实建议你留点时间给生活,谈个女朋友、娶个媳妇啥的,别每天都是工作啊,加班啊,你给我们也留点活路嘛。”旁边剩下的围观同事此时附和起来,“就是嘛,你这是以一己之力提早了方正平均上班时间、延后了平均下班时间啊哈哈。”郑惟坚仿佛没听出来大家的弦外之音,继续道:“我半路出家,没有各位的经验和才华,要想奋起直追,一年获得别人三年的执业经验,只有一个办法啦——加班。”大家听完面面相觑,一时间空气又陷入了安静。李琅华为了缓解尴尬,赶紧以要给客户发邮件为由遣散了众人。她愈发琢磨不透这个“关系户”了,能以这样的简历进方正,凭他的关系,想进格子间应该也不是难事,只要老板愿意养着就行,他何必明知故问?从前以为郑惟坚这种“关系户”都是工作上浑水摸鱼但社交上长袖善舞的聪明人,如今看来,他倒是越来越反其道而行之,跟初次见面时给李琅华留下的印象大相径庭。

随着郑惟坚越来越频繁地在早会上得到张平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甚至招录实习生、办案秘书等人事安排张平都会询问他的意见,郑惟坚也渐渐感受到了组内气氛的微妙变化。大家见到他都客客气气,但当他想加入同事们的聊天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打着哈哈散去。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他了。他试图在午休时间向大炮示好,大炮正美滋滋地捧着手机抓紧利用这点午休时间看短视频,嘴咧到耳朵根的大炮一偏头看见是郑惟坚,飞快地关上了手机,讪笑着唤醒笔记本电脑,顺手把桌上摊开着、看到一半的卷宗拉近一些。郑惟坚吃瘪,默默退回座位,看着窗外萧瑟的冬日街景,入职以来一直热诚似火的郑惟坚,忽然感觉心有点凉了起来。

可能是连日劳累,加上办公室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精神压力,这天,郑惟坚坐在办公桌前正劈里啪啦地敲着键盘,鼻血又滴滴答答地流了下来。他赶紧起身想去洗手间处理一下,一不小心又带翻了咖啡杯,杯子落地发出一声类似金属撞击的脆响,终于还是分崩离析。这声脆响在只有打字声、翻页声的办公区显得十分突兀,周围的同事的目光都不禁追了过来。

李琅华扯了几张纸巾递给郑惟坚,郑惟坚接过纸巾捂住鼻子,狼狈地向洗手间跑去。周围的同事议论纷纷:

“这是怎么了?我好像听说他有一次晚上流鼻血,把阿姨吓得不轻。”

“加班加的吗?咱们方正现在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了啊。”

“不会猝死吧?”

“这个年纪身体就差成这样了?这以后还怎么做律师哦?”

“没事吧?用不用找个人去卫生间看看啊?”

郑惟坚的鼻血半天才止住,他走回工位时正对上李琅华的眼神。郑惟坚尴尬地笑笑,李琅华用手指了指茶水间,示意有话要跟他说。

二人进入茶水间,李琅华打了两杯咖啡,招呼郑惟坚坐在小圆桌旁。

“你太累了”,李琅华开门见山。

“嗯……最近……是有点……”

“你的风格跟方正其实不太搭,”李琅华一针见血。

“我……我不明白。”

“方正的工作量在业内绝对算大的,但是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方正的律师总是能挤出时间来健身、购物、社交、娱乐,大家整体上还是充满能量的,阳光的;而你更像是‘衡中模式’[1]造就出来的工作机器,totallyallin在工作里,而且把自己搞得很苦。我是你的主管律师,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跟你说句真话,你这样下去不行的,一方面你身体受不了,另一方面你会没朋友。”

郑惟坚沉默了良久,这是他来方正后第一次有人推心置腹地跟他说这些事情。他嗫嚅道:“我觉得自己起步晚,起点低,所以……”

李琅华咯咯笑起来,“我的郑大少,起步晚、起点低但是能进方正,你想必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不用太焦虑哈哈。”

听到这儿郑惟坚笑了笑,微微摇了摇头却也没说什么。

李琅华抿了一口咖啡,接着说:“律师这个行业,说白了就是‘经验主义’,你急也急不来啊。我还在伦敦读研的时候就发现了,那些看起来勤奋的学生,成绩不一定好;而有些看起来毫不费力、从不熬夜还有空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却可能是成绩数一数二的佼佼者。区别不在于你花了多少时间熬夜背书、做题,而在于你单位时间的效率和分配时间、精力的能力。”

这段话倒是让郑惟坚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啊,每日夙兴夜寐、焚膏继晷,到头来却五劳七伤,又惹周围同事生厌,身心俱疲。虽然自己的办案能力确实是在扎扎实实地进步,但是用力过猛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是在一种惯性作用下一直未被他发现罢了。

“你自己想想吧,我先不跟你说了,今晚我要争取早点下班,王海约我吃泰国菜呢。”李琅华起身准备走人。

“王海?你说的是……哪个王海?”

“哈哈,就是新安集团的那个王海。他听说我快要晋升搬去格子间办公了,非要请我吃饭庆祝呢。”

晚上6点半,郑惟坚头一次强迫自己准点下班,平日里赶最后一班地铁回家的他今天决定走回住处。目送李琅华在街角处钻进一辆保时捷,他抬起头望向绚烂的夕阳,一片又一片粉红色的火烧云,把天空织成美丽的锦缎。“好美啊!”他不由地感叹。沿着街边慢慢行进,欣赏着沿街的店铺,观察着过往的行人,郑惟坚心中渐渐升腾起一片平和安宁,感觉身体前所未有的放松,办公室里同事的敌意此时此刻对他来说也无关痛痒了,反正他们讨厌他,抑或欣赏他,都不会掣肘他的前程。

“嗯,生活这么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他想,“更值得我们留出时间去用心感受。”

[1]‘衡中模式’是中国河北省衡水中学适应当前高考制度而形成的一种应试教育模式。衡水中学的升学率在当地相当高,而衡水中学提倡军事化备考和题海战术,为学生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并要求学生杜绝一切与学习和考试无关的活动,甚至连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利用上做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