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谋后定 - 宅中客 - 吴子正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宅中客 >

见微知著谋后定

见微知著谋后定

喜娘离开知府宅邸,徐知府原想寻谋士商议此事,只是其中涉及家室,他只得去寻徐夫人。

二人屏退左右,私言密语起来。

徐知府把喜娘的意思说了出来,遂问道:“夫人,此事你如何看?”

他哪里知道徐夫人早已经跟喜娘搭上了线,冀北的私盐如今已是成批的随着海货送至了白林城,喜娘那鸭珍铺子里腌制咸鸭蛋所用的盐便是。

只是此事她一直没有寻着机会跟自家老爷说,如今县主把事情挑明,又有京城高官参与其中,便更是稳妥,自是答应,便说道:“老爷只怕是只能同意,断不说那巡抚根基深浅,便是这运河显然为县主看重,她断不会让旁人过多插手,县主的本事,相信老爷也是知道的,若说一开始是有着当初梁王爷留下的余荫,可如今已是羽翼丰满,能成大事者,若那巡抚不得安抚,西北怕是不宁;再说县主所说不错,运河开凿全是咱们三城自己的本事,朝廷未曾播下一银一米,如今有人想要插手,这岂不是夺咱们的功绩,老爷为此事殚精竭虑的,哪能......”

徐知府内心其实并不犹豫,又听夫人这般说道,便也定下心来,二人眼神合谋,便开始商议安排私盐之事,此事事关重大,不好委与他人,最终定下让他们的幼子携族叔管着此事,徐夫人膝下两儿一女,那徐如芸为幼女,如今也是到了年纪,定的是徐夫人娘家冀北古家的表哥,另嫡长子徐如海,次子徐如涛,又庶子女一掌之数。

徐如海读书尚可,不过却也只是中了秀才,如今还在家中读书,徐如涛则是读书不成,整日并无他事,夫妻二人也是想给次子谋个出路,遂召来徐如涛,将此事告之,并要他保密。

徐如涛得了差事不久,便辞了妻子,去了冀北外祖家中,此去他一是要打听京城那巡抚的关系,二是跟古家商量私盐一事,最后也是替徐如芸的婚事筹办一二。

其是中秋之后离开的白林城,十月初,冀北的信便到了白林城,当初接到朝廷旨意,徐知府便派人去了冀北,让岳家和本家打探消息,徐知府拿着那信件琢磨了许久,遂召谋士商量那巡抚之事,从传回的消息来看,这位巡抚可不简单,徐知府不敢怠慢,只能召集众人把能安排的事先安排好,只等那位严大人莅临。

巡抚大人姓严,年岁不过四十许,其父乃三朝元老,家族经久不衰,这位巡抚大人亦曾辅佐新帝登基,只当时其父并未退居家中,其手中权利不大,如今其父已请辞,能得这般差事,定是当今圣上想要重用,只是明眼人都知道这西北乃是梁王爷的半个根基,这位严大人和梁王爷虽都是皇帝近臣,却终究不是一家,或是涉及党派之争,徐知府万不敢掉以轻心,只盼着能够早早送走这尊大佛,他也是不敢耽搁,想着此番任期一到,便想办法调回京城,西北的水越来越浑,他怕自己这条小鱼终有一日被淹死在这里。

徐知府到底顾着情谊,让人把信件抄了一份,送去了县主府,喜娘得着信,略看了看,便放下了,心里只得一叹,该来的总会要来,当初梁王爷回京之时,她便想到会有这么一日,只是她能做的并不多,到底如今她已经不算是王府的人,有些事她只需尽力便好。

不过很显然此事她也脱不开关系,即便她现在是朝廷亲封的县主,但终究是从梁王府走出来的,世人早已把她归位王府一列,想那梁王爷也是看中这一点,当初才会把茶砖一事交给她。

只是喜娘有些诧异,京城竟然没有提前来信,这可就有些意思,按着她对梁王爷的了解,此事他断然不会任由其发展,西北可不是那般好舍弃的。

还未等到京城的信,王府朱寒夜身边的玲儿瞧瞧来了府里,跟门房的人说要见东儿姑娘,东儿是知道这玲儿的身份,遂也没多少好脸色,只听那玲儿说道:“东儿姐姐,烦请您进去通禀一声,我家老爷让小的带话给县主。”

东儿虽看不上玲儿,却并未为难于他,毕竟当初是县主许了他的,便把人带进了府里。

喜娘瞧着玲儿一身打扮,知道其怕是并未得到什么许诺,依旧是个丫鬟的身份,便说道:“你就这般心甘情愿跟在那朱寒夜身边,整日以一个丫鬟的身份伺候左右?”

那玲儿跪着并没有回话,不过意思也很显然,他愿意的。

“说吧,那朱寒夜让你带的什么话?”

只听那玲儿说道:“老爷听闻京城要来一位巡抚,视察运河之事,不过京城并未来信儿,府里四爷那里也未收到信儿,老爷让小的来问问县主可曾得着什么消息?”

喜娘坐在上首,笑道:“你家老爷可当真有意思,京城的事如何,本县主又如何得知,不过徐知府那里倒是得了不少关于那巡抚的消息,听说很是详细......”

接着喜娘便没再多说什么,便把人送走了,回到书房,喜娘再次拿起徐知府送来的信儿,觉得或许这东西便是梁王爷让人送来的,只是不知梁王爷到底何意。

那边玲儿回了王府,便去了书房,见着朱寒夜便将县主的话原原本本的传了一遍,然后安静的听着老爷吩咐,朱寒夜显然并没有想说什么,便让其下去,而自己去寻了朱世赫。

随着二房的槿姨娘自请出府,王府只剩大房和三房,大房由朱世赫带头,背靠王家,三房由朱寒夜领着,背后亦是有许家,原大房势长,只是朱世赫到底年轻,之前跟王家合计喜娘的羊毛生意时,受了不小的冲击,还让喜娘成功的开了商道,便老实了许多,也缓解了三房的不少压力。

书房里,叔侄二人相对而坐,朱寒夜率先说道:“赫侄儿想也是听说了京城巡抚下察运河之事,而京城却一直没来任何消息,此事不知贤侄有何看法?”

“不瞒三叔,此事侄儿正是不知如何处置,正要寻三叔商议,看是否要去信给京城,讨个主意,只是这一来一回,怕那巡抚已是来了西北,想着也只能静观其变,顺势而为。”

朱寒夜听其这般说辞,知道此事怕只能如此,便说道:“倒是如此,想来王爷未曾来信,只怕也是这般意思。不过那巡抚大人来到白林城,怕是要去墨源书院拜访,贤侄儿不妨打声招呼,府里也好有所准备。”

“三叔所言甚是。”

二人倒是没多说什么,朱寒夜便离开了。

在众人都在等待着这位严大人的到来之时,武成关那里晋通商号的名气却是彻底打响,相比其他家的经营,晋通商号的一开始并不显眼,只是晋通商号的经营靠的是置换,无论是牧民们的牛羊、鲜肉、皮货、乃至羊毛、牛奶、优质的牧草种子、关外的药材等等皆可以从商队换取商品,而且喜娘特意吩咐刑庄在关外行走时,接受关外戎族作为向导,淡化两族隔阂。

在运河开挖的半年多时间,晋通商号的货物已经贩卖至戎族的大半之地,而且喜娘特意让商队避开戎族王庭,避免跟其他商队有过多的利益冲突,当然也不是不做王庭的生意,毕竟有人的地方旧友纷争,关外戎族的分化比大康还要严重,尚武的他们根本无法接受世袭制下的王庭更换,所以各部之间并不团结。

一旦不小心卷入各部之间的争斗,商队将极有可能葬身草原,不得不谨慎。

刑庄在草原混得风生水起,当然也离不开在长袖善舞的木槿儿,期间曾有人在草原中散波晋通商号是晋宁县主的生意,导致晋通商号的货物遭遇扣押,好在他们还不敢公然射杀商队人马,最后还是木槿儿带着喜娘的亲笔信笺疏通了三关城的关系,方才不货物追了回来。

而那恶意散波消息的背后之人也被逐出商署司,毕竟有这种人在,大家做关外的生意都不安心。

关外的生意,喜娘一直关注着,木槿儿、刑庄二人做得不错,彼此也是有相互监督,相互扶持之意,再者东来牧场可都是她的人。

......

冬月,严大人终于来到了西北,只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那位严大人并没有急着去白林城,而是在梁州城驻足许久,瞧着竟是有在梁州城住下的意思。

朱寒夜背后许家乃梁州城大族,自然消息通达,遂便哄着许氏,许氏因着之前擡了几房姨娘,夫妻二人不似往前,如今朱寒夜做小服软,竟是把人哄得不差,那巡抚的消息也比旁人知道的多些。

徐知府这边得了消息也不知那巡抚大人到底是何意思,好在没等多久,梁州城便有人来传召,徐知府不得已只能前去,只是来人却是有些意思。

此人正是齐修文,原当初他寻了关系,从下辖县里调任去了梁州城,虽仍是小官,却也算是官升一级,这事喜娘略知道些消息,毕竟齐家这么大的事,躲不开她的眼睛。

当喜娘得知这个消息时,却是一笑。

只是没想到没过两日,便又见到了这位曾经的故人,原是那严大人带着梁州城的官员,还有徐知府一起查看运河情况,喜娘作为晋宁县主也被邀请在其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