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教化学堂错落 - 宅中客 - 吴子正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宅中客 >

兴教化学堂错落

兴教化学堂错落

白林城县主府,喜娘对于有人算计羊毛坊的生意并不甚在意,而且她大抵也能猜出是谁在背后搞鬼,不过有些东西不需要挑在明面上。

自那东边的商人在白林城开了铺子,售卖羊毛织品,喜娘便一直在等,等一个人来府里请罪,可惜那人错过了最后一次机会。

汪嬷嬷瞧着喜娘模样,上前安慰道:“县主不必费心了,昨儿老身着人打听了,春泥已经阖家搬走了,听说是搬去了梁州城,县主可还打算追究?”

“不必了,许是她怕我责怪,毕竟这么大的事,人之常情。”

接着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接着喜娘说道:“玉行今年六岁了,该给他找个像样的私塾教着了,晴姐儿年纪大了,规矩也该好好学着了,此事还得凡嬷嬷亲自教着。咱们还有许多事做,不必为着那起子人烦心。”

“县主说的很是。”

喜娘也是说办就办,给蒋玉行择的老太太娘家李家办的私塾,不过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此事,因为晋宁书堂的事情为此提上日程了。

为着此事,喜娘特意请了齐修远,李家作为老太太的娘家,原跟齐家关系并不算好,李老太太当初为建族学,“抢”了许多书籍,李家人心里不是没有怨言,不过这两年齐家势起,关系倒是亲密了些。

虽老太太去了,陈氏却也是老太太嫂嫂家那边,有这关系扯着,并不算远。

齐家镇,齐修远见着喜娘很是惊喜,喜娘瞧着修缮一新的齐家大宅,也是有些恍惚,说道:“大哥如今日子倒是逍遥得很,听说如今镇子上的事都撒手让荣和管着了。”

“哪里就是了,不过荣和这小子倒是不错的,原住在白林城觉着好,现在回到镇子,还是觉着在镇子里踏实,到底年纪大了,舍不下这里的东西。”

“大哥这是准备撒手不管了?”

“哪里是真得能撒开手……”

正说着,齐荣和进来,乖声喊了“姑姑”,喜娘瞧着父子俩模样,突然想到那位未曾谋面的齐家老爷,若是当初他熬过去了,说不定现在自己就是老姨娘了。

喜娘寒暄了几句,便说明了来意,只听其道:“我这次来,是想跟大哥讨个主意,我去年不是在蒋家认了个弟弟,叫蒋玉行,如今年岁到了,想送去李家的私塾读两年书,这不跟李家不甚熟悉,想让大哥引荐引荐。”

“瞧颜妹妹说的,这是好事,李家那边自是一百个愿意,明日我便差人去李家说一声。”

“大哥不急,先听我把这话说完。”

喜娘接着说道:“另还有件事,原我初在白林城建了所书堂,年前定了羊毛坊和畜牧场的生意,这中间牵扯了徐知府,便拿了两家生意的一笔银子来投这书堂,徐知府的意思是想兴教化,把书堂多建起来,也是项政绩,这书堂建成,便需要不少先生,我这思来想去的,亲戚里便只有李家,所以来跟大哥商量看看,此事可妥?”

齐修远听了沉思一会儿方才说道:“兴教化自然是好事,只是想要成规模,这会不会影响到某些家族的利益,我虽没读多少书,但有些事情一通百通,这事颜妹妹不再考虑考虑?”

“有些事总要有人来做,如今能得徐知府支持,我又是朝廷亲封的县主,不怕不能成事,只是要看李家愿不愿意接受这需要挺起脊梁来扛的担子。”

齐修远自然知道李家断然不会拒绝这个机会,读书人总有读书人的傲骨,他也得庆幸喜娘能够提前跟他讲一声,不然木已成舟,为时已晚矣。

“不怕县主笑话,这事我不好擅自做主,劳烦县主多等两日,给您回复。”

言语上的变化,喜娘自然听得出来,对于此事,喜娘也不是非李家不可,但看他们自己的选择。

“大哥说的很是,倒是我唐突了。”

齐荣和在一旁听着,一直没说话,见气氛有些冷,便主动开口道:“姑姑既来了,可得看看我家那小子,如今那小子机灵着呢,再沾沾姑姑的福气,怕是将来也能读个秀才。”

喜娘听后笑道:“那倒是要看看,也该给伯母见个礼。”

于是喜娘便跟齐修远告辞,去了后宅,正巧顾氏带着昌哥儿在陪陈氏逗趣说话,陈氏如今年岁大了,也是当了老祖宗的人,和善了许多,见着喜娘也是有说不完的话,顾氏依旧略拘谨些,好在有孩子在场。

喜娘被留了顿饭,也算热闹了一番,回去的路上,马车里东儿说道:“县主,奴婢瞧着舅老爷有推脱的意思。”

“大哥那边并不重要,李家方是正经,机会给他们,看他们能不能抓得住了,若李家能抓住,也算全了老太太当年养我的情分。”

东儿不懂的问道:“奴婢有些不懂,既齐家这边不重要,县主为何又非要先去拜访舅老爷,直接去李家不是更省事?”

喜娘笑道:“我若去了李家,你说李家会不会因着我的身份答应此事,若是他们本意如此还好,但若是他们无心于此,岂不是不美,倒是学堂建成,那些个先生虽去了,心却不在,如何能教好学生,教不好,岂不是糟蹋了我这番心意。”

“奴婢懂了,舅老爷知道了一定会去先去找李家,李家若同意,到时候事情就好办,若是李家不同意,舅老爷也能当中间人说和说和,不会坏了几家的情谊。”

“倒是不错。”

东儿叹了一声道:“若李家不同意,那便是读书读傻了的一群老迂腐,书呆子,不懂县主的好意。”

喜娘被东儿这番言语戳中了笑穴,轻笑了几声,也没多说什么。

而在喜娘去齐家镇的当间儿,王府里却是发生了件不大不小的事儿,三房的朱寒夜在外面的外室被许氏发现,闹僵了起来。

喜娘始一入府,便听汪嬷嬷来报这消息,着实吃了一惊,不过想想倒也不是不可能,许氏仗着梁州城许家势力,在府里定是耀武扬威,原老王爷在时,许氏装得温顺,如今张牙舞爪的,这么多年朱寒夜身边连个伺候得都没有,只许氏一人,加上这男人得了势,心思哪有不花的,不过这节骨眼上,出了这事,可是有点意思。

无论东边怎么闹,暂也惹不到她头上,喜娘只当是个热闹瞧瞧,至于她跟朱寒夜的合作,不过也只是权宜之计。

不过倒是这一闹,也让喜娘彻底地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转眼三日过去,齐修远亲自带着李家族中的几位来县主府拜访喜娘,如此阵仗显然是要应下此事,喜娘很满意李家的识趣,果然能经营多年的家族,总归是有些底蕴。

书堂的事情谈妥后,喜娘便去拜访了徐知府,这圈地建学堂,招生教学之事还得徐知府出面,当然在喜娘的举荐下,李家的几位也成功地在徐知府跟前挂了名号。

喜娘则是乖巧,此次一共建设十五座学堂,共计投入三千两银子,后续每年加持一百两银子作为学堂的支出,包括先生的束捐,学生简单的吃食补贴,笔墨纸砚贴补等。

徐知府心中略盘算了一番,叹道果然还是生意人好赚,同时也佩服喜娘的心胸,直言替白林城学子谢过县主大义!

接下来的事情,喜娘便不打算管了,她出资建设学堂,虽有私心,却更多的也是为了西北建设,未来需要更多的人。

这边了了学堂的事,喜娘却是没打算停手,如今东边正热闹,中间槿姨娘来府里把事情前前后后说了一边,说是发现此事的是三房的小子朱世平,啥也不懂,撞见了便跟许氏说了,许氏也是有些手段,当场捉住,方才闹起来。

但此事到底好说不好听,木槿儿也未详细说,不过倒是那外室被朱寒夜接近了府里,擡了姨娘,下人们称其为贾姨娘,如今不过二十而已,水嫩得能掐出水,温顺得像羔羊,听说还是良家女子。

那许氏见朱寒夜如此行事,更是气得直接收拾行李回了梁州城,如今三房由着朱世邢的妻子小许氏管着,小许氏到底也是许家人,但此事还真不好说,要说当初朱世邢娶亲时,她也幻想着能够像婆母那般夫唱妇随,一心一意,可许氏却是给朱世邢安排了几个通房,后来她也把身边带来的陪嫁丫鬟给了朱世邢做了姨娘。

如今公公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小许氏虽也不喜,心里却有种莫名的欢喜,只不能跟旁人说,还得装出一副模样,让朱世邢劝公公去梁州城把婆母接回来。

喜娘倒不管那外室到底什么来头,也不管后宅的心思,她如今是旁观者清,作为合作伙伴,自然要提醒那朱三爷,有些事情不能稀里糊涂的过去,该查还得要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