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织造羊毛成衫 - 宅中客 - 吴子正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宅中客 >

办织造羊毛成衫

办织造羊毛成衫

白林城内,官府的消息一出,木槿儿便赶来找喜娘商议。

“姑娘,这朝廷的意思,西北八城,每座城只有五个名额,老牌家族和官府的那些大人们的家族就不单单五家,咱们这......”

喜娘自然知道木槿儿的意思,不过她一直也并未想着要吃下关外的生意,如今她只是要众人把眼光放到关外,给她留下些时间,好用来发展她的轻工业。关外的生意虽好,但西北八城的内需以及通往中原的生意才是关键,虽然这些地方会触及那些人的利益。

喜娘说道:“关外的生意他们喜欢自让他们去抢,至于木家的生意,你便老老实实让他们跟着王府的商队,有了那商署司,王府的商队便能名正言顺的做关外的生意,木家跟在后面喝些汤水足矣。”

显然木槿儿并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木家不能永远是王府的附庸,她想要的是让木家一跃成为大家族,所以得了消息才会第一时间来喜娘这讨主意,可以她会错了意思。

“姑娘,东边三老爷和四爷那边可都是动了起来,王府的生意自是不用说,如今老王爷在京城如日中天,下面的自然是上赶着,不过那墨姨娘还是带着吴氏去了书院,妾身瞧着竟是想在谋划一支,王家也不小;三老爷那边许家也是派了人过来,向来是想仗着王府的姻亲势力,在梁州城多争一个份额,到时候独二房势弱,咱们日后行事怕是不妥。”

喜娘瞧着木槿儿,说道:“槿姨娘怕是忘了咱们靠着的到底是谁?你或许是二房里的,但我身后的却是王爷,王爷一日在,咱们就有得争,当然前提是没人更合适的人替了我的位子,目前瞧着这三足之势有何不可?有时候不争便是争,且咱们还有事忙。”

喜娘此话一出,木槿儿也不再打别的主意,她心底虽不舍,却知道靠她自己根本斗不过其他两房,二老爷远在京城,根本算不得是助力。

于是问道:“姑娘,此话怎讲?是准备在西北建织造厂?”!

“还算你看得明白,我准备在西北八城开设织造厂和畜牧场,大型畜牧场基本设在三关城那边,靠着’晋宁县主’的名头,那些军户且能照顾一二,零散的则是交给百姓,牛羊肉自可卖至三关成,羊毛收购,用于织造厂。”

木槿儿想了想不由说道:“姑娘所想却是不错,但如今西北八城,普通农户怕是没银子来购买羊羔儿,牛犊儿,再说涉及耕牛,怕是要官府出面。”

“徐知府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不过他任期将满,其在水患时赈灾有功,加上我当初隶属白林城,捐了一大批粮食给西北军,扛住了戎族入侵,他八成是要升迁。所以我称五年内,织造厂和畜牧场能有所成,且会从中拿出一笔银子在西北建更多的晋宁书堂,兴教化,此般政绩,那徐知府怕是不会轻易撒手,便是他离开白林城,靠着王府的关系和我’晋宁县主’的名头,此事亦可成。

另外,羊羔儿、牛犊儿我准备让他们签契认领,大同牧场如今已是有了不小的规模,百姓们签了契,领了牛羊回去替咱们养,不需要下太多本钱。”

木槿儿听了,想说什么,却未将口中之言说出,而是说道:“那其他地方,姑娘可是要按着当初的策略?”

“西北八城加上三关城,木家的胃口吃不下,便是吃下了,怕也只是噎在喉中,让大家都有赚头,生意才能长久。”

“王府那边,是不是要盯着些。”

喜娘说道:“此事不必费心,我会去书院跟梁夫人打声招呼,朱寒夜怕是想着要阻拦咱们占一个关外的名额,你回去尽去走动,装作一副想要争取的样子。另外关外的羊毛已经收了不少,成衣铺子也开了起来,木家的织造坊如今什么样子?”

“瞧着不错,这冬日里族里妇人们也有活计可做,赚着银钱。说到这,妾身还得求姑娘一件事。”

“有什么,不妨直说。”

木槿儿说道:“我那三位嫂嫂自瞧见蒋家成衣里的羊绒大衣,皆是喜欢的不得了,想要几张成衣的纸样子,当然价钱自是好说。”

“这事,你让人去跟春泥夫妻去谈,我如今是不太管铺子的事。”

“说来姑娘当初把铺子交给春泥来管,倒是让妾身吃了一惊,只不知姑娘是有什么安排?”

喜娘笑道:“哪里有什么安排,不过是念着往日伺候的情分,加上如今我手里确实没什么人,一间成衣铺子罢了,不必费心。”

“姑娘,那这织造厂和畜牧场的事如今是谁要管?”

“此时不急,织造厂且还好说,宅子里的几位嬷嬷抽出一位尽可,倒是畜牧场,到时候我会请徐知府派人接管,当然大同牧场并不算在其中,怎么你是有什么想法?”

木槿儿接话道:“不怕姑娘笑话,妾身瞧着我那三嫂行事利落,颇有姑娘几分卓识,便想让姑娘瞧瞧。若能用,也是她的福气,跟着姑娘学个一招半式,我也不怕将来木家主脉凋零。”

喜娘倒是不怕木槿儿在自己身边安插人手,况且她如今手里确实没多少得用的,便说道:“过两日,请你那三嫂去连山走一趟,我且瞧瞧得不得用,若果真如你所言,倒是没什么不可。”

“那妾身在此先替嫂嫂谢过姑娘。”

过了两日,喜娘带人去了连山,如今她出行,身边伴着的皆是东儿和瑛儿,画儿、扇儿则管着宅子的起居,两边倒也没什么争的。

马车,入了连山地界,便有人瞧见马车,跑了过来,那人主动报了名字,喜娘倒是真记不住这么多人名,不过大概知道其原是个乞儿,如今是庄子里的小子,那小子见着喜娘的马车倒是不怵,跟着车马一路去了庄子,等马车到了庄子,便又跑了回去。

喜娘下车问了赶来的庄伯,方才知道这是庄伯安排巡查的小子,怕泄露了羊毛坊的事情。

瞧了瞧羊毛坊的产出,喜娘心里盘算着账本上的数目,心里大概知道了一二。

这边木槿儿却也是把她那三位嫂嫂皆带了过来,其中一位满脸怒气,另外两位拘谨些,喜娘瞧着不用想便知道是怎么回事,抵不过是消息走露出去,她那另外另外嫂嫂也想过来分杯羹水,不过这是木家的事,喜娘并不准备管,得不得用得看她考教。

打了招呼,喜娘便带着人重新观摩了一番连山的羊毛坊,期间还问了几位大婶羊绒线日出几团,消耗几何,每日做工几个时辰等等......

一番下来,喜娘便带人回了庄子的别院,木槿儿瞧着知道是要正式考教,便扯了扯她那位三嫂。

别院里装扮素淡,显得这闯进来的几位客人有些突兀,一时三人皆是有些手足无措,颇有些坐立不安,等喜娘喝了几口茶,方才说道:“三位夫人不妨说说,今日都看到了什么?”

首先说话的是木槿儿的大嫂胡氏,只听其说道:“回蒋姑娘的话,羊毛坊里共十八架纺车,妇人一十八位,日可产羊绒线五十大团,按照市价约五两银子。”

喜娘听后未说话,继续品着茶,于是木槿儿的二嫂江氏起身说道:“蒋姑娘,一大团羊绒线,需得一妇人两个时辰,消耗干净的羊毛一框方能制成,可成方帕十余块,或成衣半身,价一两可得。”

喜娘依旧未说话,木槿儿见此有些着急,便给那余氏使眼色,在木槿儿的提示下,那位被两位嫂嫂搅了心情的夫人恭敬的回道:“蒋姑娘,妾身余氏,是家主的三嫂,前有两位嫂嫂之言,便不再多说。按着姑娘这间作坊的做工快慢,估摸第一批收来的羊毛在年前便会消耗一空。如今一间如此羊毛坊的织造能力,只需三月便需要往返一趟关外,所得银两若按羊绒线粗算四百余两,若按成衣可得三千两左右。

若以五架纺车为准设立铺子,招十人做工,一日约得十团绒线,另织造坊需得巧手数位,方能成衣,城中最多设十个坊间,姑娘手中的羊毛在年前便会清空,所有可得银钱约一万两。”

喜娘听后忍不住点了点头,半晌方才说道:“三位夫人各有所言,且言之有物,不过若论谋略,自当是周氏最甚,既然木家主为几位进言,且各位皆有所长,这羊毛坊倒是可以交给三位夫人,不过我有一言在先,三位夫人娘家各有所持,若是日后想要插手羊毛坊之事,三位且各自掂量。”

接着,喜娘例行吩咐了几句,无外乎打一巴掌在给个红枣,惯用的伎俩了。

最终,喜娘定下在白林城设置八家羊毛坊,每座坊间设六架纺车,胡氏和江氏各管两家羊毛坊,剩下四间由余氏统管,三人每间作坊出资一百两,占一成的股,三人共同组建羊毛坊合议掌柜团,有事一起商量,拿不定主意再来寻她。

剩下具体事宜便交给三人去办,并分别派了三个丫头给三人使唤,这三个丫头也是从洪定武馆出来的,算是起到监察之职。

如此,羊毛坊便动作起来,只等年前盘账,且看收益如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