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当茶馆的市民们在讨论遥远的东北战场上的胜利消息时,某些在国民政府内部潜伏的极深,原本需要后世几十年后解密才能为人所知的地下党员们,突然接收到了上级要求他们赶紧离开国统区,转移到根据地的命令。
轮渡码头上的汽笛声响起,一位穿着紧身旗袍,做时髦打扮的美丽女子挽着丈夫的手登上了离开重庆的客轮,站在船头向这座城市回眸做最后一瞥。
如果有后世的穿越者在此,或许会认出那位美女名字叫沈安娜,被称为是“按住常凯申脉搏的人”。
八路军办事处里,一位面貌忠厚的老人,看着手里的名单,提笔不时在名单上名字画个圈圈。
“韩练成、郭汝槐、沈安娜……恩,还有一些同志,得尽快将他们转移到根据地去。”
“董老,我不明白,中央为什么突然要求这些同志撤退到根据地去啊?”老者身旁的一名干部觉得不理解,不甘心,“您和恩来当初安排这些人潜伏花费了多少心血!他们留在国民党内部将会是一把尖刀,一支奇兵!在未来某一天对我党我军发挥出重要作用,就像当初的龙潭三杰那样……这样放弃实在太可惜了,我们情报系统损失大了啊!”
“中央这么做,自然有中央的道理,对于组织上的决定我们只管理解了去执行,不理解?那就在执行过程中慢慢的理解嘛。”
“我知道,不过……哎。”
忠厚老者放下笔,遥望北方天空,“眼下恩来还在苏联养伤吧?哎,也不知道他的手伤情况怎么样了。”
自从春节过后,北方的天气就开始转暖了,积雪虽尚未消融,吹面而来的风却已柔和,不再像寒冬腊月时刀刮般的的刺骨。
对于中俄边境线,啊不对,现在是中苏边境线了,对于中苏边境线上的边防战士们来说,穿越后的日子似乎跟穿越前没什么不同,依旧是每天例行的站岗放哨,战火硝烟似乎离他们很远。因为无战事,绥芬河、黑河、漠河等地的边防部队的老兵都被抽掉了近半上前线打鬼子去,补充上来的都是刚刚被征召入伍的新兵蛋子。
解放军跟苏联红军之间总体来说挺和平的,不过在这和平的主旋律中也会冒出两段小插曲。
穿越过来的第一天,苏联红军因为发现对面的巨变而派遣侦察机到黑河地区侦察,然后那架倒霉的飞机就被边防战士用高射机枪给打了下来。
当天夜里,驻守在绥芬河的边防战士们通过夜视仪,在国境线上发现了两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看样子,似乎是企图趁着晚间偷渡。边防战士们上前想要抓捕那两人,岂料对方反应敏捷,跑的比兔子还快,似乎还熟悉周边地形,其中一人硬是给逃脱了,另一人被边防战士开枪打伤小腿跑不动了,这才落网。
结果在审讯室里,发现那名被抓到偷渡客居然是抗联,人家从苏联红军那里得知了老家黑龙江省发生了不明原因的巨变,忧心故土,想趁夜里摸黑潜回来探明情况的。
“咱们居然把抗联给打伤了。”当时开枪的战士事后哀叹,这事闹的。
为了避免再度发生打伤抗联的乌龙事件,以及为了避免跟对面的苏联红军因误会而擦枪走火,第二天,边防部队在请示过上级后向远东苏联军区明码发报,并派遣了一名精通俄语的人员作为使者,直接开车去面见了苏联边境守卫师的师长,然后又见到了苏联远东军区的政委亚历山大伊万诺夫,直接向对方亮明了自家穿越者的身份,反正,几千万人的大穿越这种事情是隐瞒不了的,不如选择开诚布公,当亚历山大伊万诺夫等苏联军官们了解到对面是穿来未来中国的一个省,还是红色的,双方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不过两天时间,那名俘虏的苏军飞行员就被礼送出境了,双方还拉起了电话线,建立起沟通的渠道,暂时不再有别的摩擦。
当然在和平的表象下老毛子的神经其实是紧绷的,整个远东军区都迅速的做好了战斗准备。如果在二十一世纪有艘巨无霸的宇宙飞船载着一群神秘的外星来客从天而降,落脚点在中国边境地区,全国人民等会怎么看待?震惊、好奇、探究、猜疑、忌惮……当然也会绷紧了神经先小心翼翼的同对方接触下,试探那群外星来客对地球人类是否有敌意?会不会对祖国造成危害?对方手里面有多少价值连城的黑科技?强抢过来的话代价多少?并且迅速进入到一级战备状态,至于是准备冲进飞船里将抢夺外星人的宝贝甚至连同整艘飞船都打包劫掠过来,还是准备抗击外星人的入侵保家卫国保卫全人类什么的,那就要看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抢劫成本合不合算了,如果双方发现火并的结果代价惨重得不偿失,倒也不是没可能和平共处。一九四零年的苏联人看待从二十一世纪穿过来的黑龙江人,差不多也是类似的心情,远东的苏联红军也不清楚,他们做好了战斗准备究竟是为了要打到对面的黑龙江省,还是为了防备对面的未来中国军队打过来,一切等谈判谈完了再说。
苏方早先知会了黑龙江省委自己要派使者前来的,增进双方政治上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增加两国的睦邻友好和传统友谊,这位外交使者的级别还挺高――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以他的身份来访问其他国家的一个“地方政府”,也足见斯大林的重视。
长春解放的第二天,一架在现代人眼里已然过时、但其实还是崭新的里-2型客机飞抵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在主跑道上降落,黑龙江省的省长、军区司令、商务厅厅长等官员候在那里,迎接他们的客人。 机舱门打开,莫洛托夫率先下了飞机,走红地毯,同省长握手寒暄,礼炮鸣放。
绥芬河的国门在穿越前每天车流人往,熙熙攘攘地,很热闹,自从穿越后边境实施了戒严,这段时间冷寂的门可罗雀,半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往返。然而今天,省内的一干军政要员居然来到了国门处,这其中有省委书记、纪委书记、军区政委、有集团军司令和政委,还有……火箭军的旅长、空军旅旅长,等等。他们眺望远方的苏联国土,静候着,终于,前方来了三辆苏联嘎斯轿车,依次驶进国门。
车停了,警卫员率先下车给打开车门,当那人下车的瞬间,现场中有人情绪激动的失声叫道:
“周总理!”
周恩来的风采向来为世人称颂,眉如剑,眸如星,笑容温润如玉,身姿挺拔如松,唯一破坏这份完美的,就是他此时端着的右手缠了绷带,伤势未愈。
那一声“周总理”,不知道是谁,率先在人群当中失态的呼喊出来的,紧接着站在警戒线外面的一大帮群众异口同声、争先恐后的都在喊“总理”“周总理”,他们都是从各种渠道听闻道风声赶过来的,有不少人甚至特意向单位请假不在乎被扣工资,只为能一睹历史名人的风采,热烈程度堪比粉丝团与偶像的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