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 穿越,黑龙江1940 - 里正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四十九章

能够找到自己家人还算好的,哪怕是几十年后的家人,大多数人就没这么走运了。那些人留下来基本上是家在本省,从外地回来想跟家人过年的,结果再也找不到妻儿老小,他们的家人在那七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是已经作古,就是搬迁到了省外,这趟没穿过来,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原本熟悉的家土变得面目全非,人生地不熟的,跟孤身到了异乡也差不多。好在黑龙江省政府还算照顾人的,对于这些民国时代的本省同胞都给安排了工作,有的给安排到农场里当农业工人,有的给安排当清洁工扫大街,有的给安排到工厂食堂当厨师或者洗碗工,基本上都是体力活儿,其中一个学历最高的燕京大学教授,组织上给他放到了文史研究馆里,专搞文史研究的工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国人其实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了,然而打开国门,乍见欧美国家的花花世界,依然有无数人被迷的神魂颠倒,做梦都盼着能够移民出国并未必不惜代价,哪怕到了灯塔国以后只能去餐厅里刷盘子都觉得美滋滋,这些来自沦陷区的民国土著们之前连大米饭都没得吃,卫生纸都没得用(王耀武为啥会被俘?就因为他在逃难中使用卫生纸,当时属于有身份的人才能用的起洋货,土鳖没的用),能够在黑龙江省安顿下来,哪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因为文化低没学历,只能去从事扫大街刷盘子之类的工作,也依然觉得很满意。

那位到文史馆工作的原燕京大学教授还想写信联络外省的友人,不过暂时的,他这封书信是寄不出去了,这位教授自己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来际遇之离奇,余只觉梦梦。”

“我们省内现役的、退役封存的、还有原先已经进博物馆的各种型号坦克,加起来满打满算有六百辆。”

“六百辆坦克!够多了。想必你们也知道,现在的延安连一辆坦克都没有,整个中国的军队都没有坦克。你们手上的,已经是全国唯一、而且最强大的坦克部队了。”

“未来的工业体系是世界性的,生产高度分工,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非常庞大,在这个年代难以想象。黑龙江省的穿越,使得很多产业链都断裂了,产业降级是必然的,现代的动车车头我们是造不出了,哈汽轮机厂正在依照图纸着手恢复前进型蒸汽机车的生产。一些已经六七十岁的退休工人又被返聘回工厂当技术指导了。”

“像歼十战机、九九式坦克这些技术含量太高的武器装备目前也没法再生产了。飞机我们正在生产初教六作为教练机使用,短期内,我们打算先复刻一款螺旋桨飞机来应急,苏联的拉11很不错,预计三五个月的时间就能出成品。坦克我们计划生产五九,哈汽车厂的生产线正在调整。现在长春解放了,我们打算在长春建立兵工厂,为坦克、武直等武器装备生产下游配件。”

“现代化工业铝合金非常重要,黑龙江省铝矿石稀少,剩下的库存量不多了,根据后世的地质资料,山西和宁夏地区的铝矿石储量很高。”

“我们会通知地下党帮忙运输过来。”

周恩来在四处参观考察,想要对黑龙江省做个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解。黑龙江省的建设成就确实让人为之哀叹,虽然在参观各工厂的时候陪同的随行人员时不时的便会哀叹:这个东西暂时不能造了,那个东西虽然有替代的配件但是成本提高了好些,巴拉巴拉。

就像此时,他正在参观手机生产厂,身旁陪同的黑龙江省委领导的语气便有点郁闷,“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得需要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才能重新恢复生产了,目前黑龙江省的几家手机工厂只能生产小灵通、大哥大这类的非智能手机了。”

进入黑龙江省后,周恩来本人也被赠送了一部最新款的华为,他很快便学会使用,掌握了手机的各项功能,在民国时代的人看来,这部小小的手机确实是神器。不过对这些现代人郁闷情绪,在周恩来这些民国的人看来,这属于土豪的烦恼,泥腿子难以感同身受,一个身家百亿在为自己的财富缩水了百分之三十而郁闷愁苦,可在每个月只能领几千块钱薪水的阶层看来:你不是还有好几十亿的家产吗?好多的钱啊!我们一辈子都赚不到呢。

“有大哥大用就很好了嘛。”

短短数日的走访参观,对于黑龙江省存在的毛病和缺陷,周恩来隐隐约约也已察觉到一些,不过他没有吹毛求疵。这世上没有天堂,完美无缺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再灿烂明亮的阳光底下也会有阴影的存在,这个道理他又岂会不懂?周恩来来在黑龙江省最震慑的时候不是观看解放军的军事纪录片,而是他第一站去的是农垦局参观的时候,被告知“我们省去年的粮食产量6018万吨,人均口粮1.58吨。”那是什么概念?如果按人均口粮四百斤来计算,仅凭黑龙江一省之力,便足可以养活三亿人,如今全中国的人口才多少?没普遍过,但官方的说话是四万万五千万。周恩来那一刻心脏真是砰砰跳,有了黑龙江省,只要马列党统一全国,老百姓马上能吃上饱饭了。

说起来都是血泪,自清末乱世,神州大地上兵连祸结,各路人马浴血搏杀,芸芸众生苦苦挣扎着,所求的,也无非是能够填饱肚子活下去,然而在过去的这些年月,让所有人吃饱饭都成了一种奢望。在这年头的马列党人看来,能让中国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命运,再也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老百姓能吃得饱穿的暖,大人们都有工作,孩子们能够上学,如果再像苏联那样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就差不多实现共产主义了,至少接近了,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来自未来的黑龙江省简直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所以,又有什么不能理解和包容的呢?

参观完大庆油田,周恩来连夜返回哈市,乘车到了哈医大二院。

如今哈医大二院的干部病房里陆陆续续接收了不少本时空的党员干部,运8飞机每天都会从延安空运过来几名病患,还有从苏联远东归国的抗联将士,回来后被要求做体检,然后不出意外的,好些人被检查出了一身毛病,全送到这里住院疗养了。

周保中的身体就不太好,原时空中刚建国没几年他就病倒了,还有赵尚志,他身体上倒是没啥大问题,但是……

按照现代医学的分析,赵尚志此时已经患有轻度偏执性精神病,由于日本人大军压境步步紧逼,抗联孤立无援,最近两年出的叛徒太多,处于这种极端严酷的斗争环境里,他经常处于一种风声鹤唳的状态,身边的人瞅谁都像叛徒,猜忌之下令他错杀了抗联第十一军的军长祁致中。

起初,赵尚志对于让他去看心理医生并住院治疗是相当抗拒的,一直嚷嚷着说“我没病!干啥让我住院?给我几条枪,让我上前线打鬼子去。”后来黑龙江省委的人跟周恩来反应了他的情况,周恩来果然是擅长做思想工作的,一番苦口婆心的谈话,赵尚志总算被说服,乖乖的入院接受治疗了,每天按时吃药,再配合心理医生的辅导。

当周恩来来探望的时候,赵尚志、周保中以及其他抗联的病号们正在病房里通过液晶电视看影碟,然后好巧不巧的,他们选择播放的电视剧,正是后世的抗日神剧。

作为真正打过鬼子负过伤流过血的汉子,这些抗联将士都被电视剧里手撕鬼子的桥段给雷住了。

“这他MD不是瞎掰吗?狗ri的小鬼子真要这么好打,我们抗联会死这么多人?”

“谁拍的?叫他出来!我发给他一条枪让他去前线和鬼子打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