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卡尔的这番话是在纳粹的情报部门里,冲着纳粹的特务头子海因里希·希莱姆喊出来的。
自从发表《外星人出现在中国东北,已占领新京》这篇新闻报道后,卡尔也算在新闻界扬名了,同时他也上了各国情报部门的名单,如今他刚回到柏林就主动找上了情报部门,希莱姆对此当然是表示欢迎,按照纳粹的标准,卡尔算的上是一名血统纯粹的日耳曼青年,就跟当世的绝大多数德国青年人一样,卡尔也把加入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效忠元首当做时髦和荣耀的事情,所以,当在中国长春发现了某件了不得的大事后,纳粹党的入党积极分子卡尔先生,当然是要马不停蹄的跑回德国,向组织上靠拢反应情况喽。
卡尔是带着证据回来的,就是他在长春城里买到的商品:小塑料桶装的豆油、塑料袋包装的精盐和白砂糖、塑料打火机……且不说这些东西上的生产日期清晰可见,光是材质和工艺就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希莱姆面色严峻,“光凭这几件东西,你就想证明没说胡话?”
卡尔面对希莱姆这样的大人物也有些紧张,但他依然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或许中国人可以靠着苏联人的支持打败日本人,可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又如何解释呢?它们都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新京城里的,海量的工业品足以供应全城上百万人的需求,这种大规模的工业品倾销其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对方早已掌握了成熟的技术可以将这些商品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这样才能大规模的量产,以低廉的价格供应民众,否则无论是谁,都会被逼的赔本跳楼的!恕我直言,即使以现在德国的工业水平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国家还制造不出这些东西,即使勉强能制造出来,也会因为高昂的生产成本无法降低价格,英美各国也同样做不到,中国那么落后的地方,怎么可能办得到?除非……除非是一群未来人跑了过来,或者是外星人光临地球了。”
希莱姆可不是笨人,卡尔能够看的出来的东西,他当然也能看出来。
“我知道光凭我的一面之辞和这几件物品很难让您完全相信,您可以多派遣一些人到中国的东北去察看。对了,您再看看这个,是那帮布尔什维克使用的货币,很有意思。”卡尔从西服口袋里
掏出来几张粉红钞票,递给希莱姆。
希莱姆伸手接过了那几张钞票……
此时万里之遥的山城重庆,戴雨农脸色苍白的闯进了委员长府邸,仿佛外面的天塌了。
“委座!大事不好了。”
委员长见状直皱眉,“慌什么?日本人打到重庆了?”
日本人当然没有打进重庆,可对他们来说,这则消息或许比日本人打过来了更加可怕。
一封加急信函被戴雨农呈上来,长春解放没两天,潜伏在城内的军统特工也像德国记者卡尔那样发现了状况,这位特工没像佛龛李涯那样用电台发报,而是赶紧送信出城到北京,这封信件通过军统在日占区的眼线一站接一站的紧急传递,乘过火车,上过邮轮,被毛驴车搭载过,如今经历千山万水终于到达了重庆。
蒋委员长接过信封拆开,从信里面取出来几张钞票,粉红的,绿的,棕的,蓝黑色的,面额不等,百元五十二十十块钱都有,附上一张纸笺写道:此是共党在东北发行的一套新式货币,名为人民币。 即使委员长是印钞方面的外行,打眼一瞧,也瞧得出这套货币的印刷水平非常高,高于国府的法币。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几张颜色不一的钞票上都印着某人的肖像。
“毛润之?”
那张面孔对委员长来说陌生而熟悉,十多年前的广州城里,当时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他与那个人见过,当时那人的身份是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当时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个有着湖南口音,言谈诙谐幽默喜欢吃红烧肉的人,会成为他此生最大的劲敌。
起初,委员长看后是不以为然的。
“这不就是共党在自己地盘上印的‘边区票’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把这些人民币当成了以往看过的边区票,顶多是印刷精美些,技术水平高超,大概是得了苏联人的援助。
“哼!毛润之真是越来越狂妄了,竟将自己头像勘印在边区票上,他以为他是谁?不把我蒋某人放在眼里,也不把国父放在眼里!他真当自己是开国之君吗?”
戴雨农一瞧就知道委员长没看仔细,出声提醒他:“校长,您再仔细看看,这上面的日期。毛润之确实是生于1893年,可这后面的……共党的人怎会如此糊涂,敢预言诅咒自家首领的死期?在纸币上勘印,除非是……您再看看这张纸币上的发行年份,竟然是2005年!”
顺着戴雨农的话,委员长又仔细瞅了瞅几张钞票,果然看到了自己之前忽略掉的小字。
“这……或许是共党的印钞厂里真的有糊涂蛋,犯下如此纰漏,也未可知嘛。”委员长自说自话,可这理由连他自己都不太信服,印钞厂的员工真敢在印钞时犯下这么糊涂的低级错误,不说相关负责人会被如何严厉的处置,这种出了严重纰漏的纸钞肯定是要被立即追回,阻止它在市面上流通的,哪有不制止还努力发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