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异能——龟武魂——出自生物书
ps:看目录就好了,不建议看
乌龟属半水半栖、半陆性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
乌龟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的昆虫、蠕虫、小鱼、虾、螺、蚌、植物性的嫩叶、浮萍、瓜皮、麦粒、稻谷、杂草种子为食,耐饥饿能力强,数月不进食也饿不死。
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在10c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4月,当水温上升到15c时,出穴活动。水温18-20c开始摄食。20c以上怕热,躲在深水淤泥中。
乌龟的生长较为缓慢。在常规条件下,乌龟生长速度为:一龄龟体重多在15克左右,二龄龟50克,三龄龟100克,四龄龟200克,五龄龟250-350克,六龄龟400克左右。雄龟生长慢,性成熟最大个体一般在750克以下。
外形特征
基本特征
一般将龟另称为乌龟,龟是以甲壳为中心演化而来的爬行动物。龟最早见于三叠纪初期,当时即有发展完全的甲壳。早期龟可能还不能够像今日一样将头部与四肢缩入壳中。龟已经在地球生存了几千万年,和恐龙系同时期的动物。简单的说,龟有三类:水龟,陆龟,半水栖龟。而真正的乌龟是指草龟,这种龟的雄性成体会变成黑色,所以叫乌龟。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龟亚科,是最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我国各地几乎均有乌龟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产量较高。广西各地也都有出产,尤以桂东南、桂南等地数量较多。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巴西和朝鲜等地。
背甲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雄性背甲近黑色,雌性棕褐色。
分为头、颈、躯、尾和四肢。与其他爬行动物有显著区别的特殊形态构造是具有龟壳,宽短的躯体包含于龟壳内。龟壳有拱起的背甲和扁平的腹甲构成:腹甲在体侧延伸,以骨缝或韧带与背甲相连,这个伸长部分称为甲桥。头、四肢和尾从龟壳边缘伸出,一般均能缩入壳内(除平胸龟例外)。背甲和腹甲均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由若干骨板组成,外层由若干角质盾片组成。棱皮龟科完全没有角质盾片,表明覆盖以革质皮肤,其骨板也退化为许多小骨片。
龟类上下颌均无齿,颌缘被以角质鞘,称为喙。龟有肌肉质舌,不能伸出。有眼睑及瞬膜,瞳孔圆形。听觉不敏锐,触觉及嗅觉较发达,肺呼吸。泻殖肛孔圆形或纵裂。交接器单个。
主要特点
龟类上下颌均无齿,颌缘被以角质鞘,称为喙。龟有肌肉质舌,不能伸出。有眼睑及瞬膜,瞳孔圆形。听觉不敏锐,触觉及嗅觉较发达,肺呼吸。泻殖肛孔圆形或纵裂。交接器单个。
龟四肢粗壮,有坚硬的龟壳,头、尾和四肢都能缩进壳内。乌龟的龟壳可熬制成龟胶,是常用的中药。有时把龟鳖目的棱皮龟科、海龟科归为大型或中型的海龟,其在游动时四肢变成桨状,产于热带、亚热带海洋中。它们的肉多含有脂肪,可制油;卵可食用;甲也可作中药。部分品种的龟类寿命很长,有的可达300多年。常见的大型陆龟种类有象龟,体长1.5m,重200kg,因可以载人爬行而著名。绿毛龟是人们喜爱的展览动物,它实际上是背甲上生育绿藻的金龟或水龟。
分布范围
龟分布于世界大部分地海岸箱龟(terrapenecarolinamajor)区,至少在2亿年前即以同样形式存在了。现存200~250种,多为水栖或半水栖,多数分布在热带或接近热带地区,也有许多见于温带地区。有些龟是陆栖,少数栖于海洋,其余生活于淡水中。以鲜嫩植物或小动物为食,或以两者为食。可长期忍受禁食。通常每年繁殖一次,雌性在陆地产卵,卵为白色、圆形或瘦长形,通常母龟用后腿挖洞,并将卵产于洞中。
乌龟
中国国内
除东北、西北各省(区)及西藏自治区未见报道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产量较高。
本种为我国龟鳖类中分布是广,最常见的种类,原来数量甚多,已急剧减少,在安徽、湖北、广东、广西及上海等地集市上尚有一定数量出售食用。
国外分布
于日本、朝鲜;乌龟分布范围广,适应性非常强。但由于环境污染,栖息地被破坏,人为的过量捕食等情况严重,在我国境内已经不多见,已处于濒危状态。龟可为人类提供肉、蛋和龟甲。有些种则被当做宠物。在英国,通常称非海龟类为陆龟(tortoise),在美国一些可食用的龟称为水龟(terrapin)。全世界的现存种被分为两个亚目。其中一种侧颈龟亚目(pleurodira),颈部弯向一侧将头缩入壳中而另一种隐颈龟亚目(cryptodira),头和颈一同缩入壳中。侧颈龟类现仅分布于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邻近岛屿。相反地,隐颈龟类见于除澳大利亚外的所有大陆,包括现存龟种的约4/5。
隐颈龟亚目的最大科是水龟科(emydidae),包括现存种的约1/3,地理分布范围与全部亚目的范围相当。多分布于美国东半部,多为水栖或半水栖。其次是龟科(testudinidae),其种类约为水龟科的一半。寓言中迟钝、缓慢的龟即属于分布广泛的陆龟种群,其中的大型种仅见于加拉帕戈斯群岛()和其他海岛(参阅陆龟〔tortoise〕)。隐颈龟类的其他科有泥龟科(kinosternidae)、海龟科(cheloniidae),见于全世界温暖海水中;鳄龟科(chelydridae),体型大,并具有攻击性,常见于北美。侧颈龟亚目种类现仅分布于南半球大陆,包括现存龟种的20%左右。其中现存2科为蛇颈龟科(chelidae),因其头长和颈长而得名;侧颈龟科(pelomedusidae),该亚目的名称即来源于此科。
种群现状
野生种群
中国:
安徽、湖北、广东等地。
全球:
全球数量未知种群濒危。
人工饲养
我国南方许多省市及东北地区已先后建立了一批乌龟养殖场,饲养及繁殖乌龟业已解决,但由于乌龟生长迟缓,故要大量繁殖饲养满足需求尚有很大距离。国外日本也有专门饲养机构。周婷(2007)调查结果显示,乌龟国内存栏量在50-70万只,种龟存量在4万只以上,在中国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人工驯养种群。
保记级别
2021年2月,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1]
物种价值
主要用途
乌龟的主要用途为:食用、药用、观赏和科教。
使用的主要部位是:肉、腹甲和活体。
乌龟
养殖技术
池塘水域要求
在向阳避风的地方选择一块面积约2亩、四方塘块,塘边用水泥石头砌岸,设防逃装置反坑型。塘边周围栽高大乔木阔叶树。塘中央放乱石、土墩、绿地,供乌龟活动晒太阳用。
投放密度
初次投放以2龄龟苗为佳,每亩水面可投放3000-6000只,水体以清水0.5米深为佳,每15d换一次清水。投料以素荤搭配、以素为主,每周投放2次,一般在上午8-9时投料,每次每只乌龟20克标准。投放密度每三年分塘,25%出来直到分塘达到50%。6年后不必再分,产下小龟再次分塘。因为小龟在浅水中宜生长,成年龟在2-3米深水生活适宜。
管理要点
喂食小鱼、小虾、螺丝、生瘦肉等有营养的食物。小龟要把生的小鱼、小虾等切细后喂。不能喂熟的瘦肉、肥肉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否则会消化不良,要生病的。乌龟一年有二个时期:一是生长期,温度15c以上,大约在5-10月份,从乌龟开始进食到停止进食这个时期叫乌龟生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它需要晒太阳,所以前面讲到塘的中央要乱石、土墩、绿地。这段时间换水要勤,一周换一次。二是冬眠期,大约在11月份-翌年4月份,温度在15c以下,逐渐停止进食,就开始进入冬眠期了。冬眠时也不能离开水,否则就会失水生病而死。进入冬眠期塘温不宜太高,0-5c,这样乌龟就不太活动,减少消耗体能。如果温度太高,乌龟一直在活动,大量消耗体能。这段时间乌龟也需要晒太阳,塘温不能太低,冰冻时水可以加深点。换水可以尽可能少些,甚至不换。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1年ver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3。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1月4日)——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