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曹相欲举肖为相,太子3思否决之
“治世奇才!”
看完肖章的书信,曹蒙昆再次相信了赵维桓对肖章的赞扬。
能够看清天下大势,又能想出如此多的对策。
这样一个奇才,堪以大任。
带着这种心情,拿着信、曹蒙昆跑去见了崔臣。
崔臣看完书信,也认同了曹蒙昆的这种想法。
于是,两个老臣一起去求见。
他俩想着跟赵维桓商讨一下、bi着肖章放弃商产,全心来做官、做大官。
在赶往太子居所的路上,崔臣问了问曹蒙昆,到底想保举肖章做个什么官儿呢?
曹蒙昆的话,着实把崔臣都吓了一跳:“但若此子愿放弃商产,我欲荐其执尚书省右仆射。”
尚书右仆射!
那是个什么官儿呀?
那是当朝右相,是与他曹蒙昆平起平坐的职务。
虽说大梁朝如今的两相与枢密院是分权而治,按道理说,内阁的事儿、崔臣是无权干涉的。
但曹蒙昆居然想要保举一个入仕不过一年的小子做宰相,这登时让崔臣大惊之余、连连反对。
他这一反对,两个老家伙在赶往太子居所的路上,直接就吵了起来。
俩人一路吵、一路争,二人终于来到了赵维桓的面前。
眼看着这两位老臣,竟横眉冷对,你瞪着我、我瞪着你,像是杀父仇人一般的来到近前。
惊奇之中,赵维桓问了问原因。
当得知二人的争执,是因曹相国欲保荐肖章为相。
赵维桓被他这个想法弄得是哭笑不得,当即就站到了崔臣的立场上。
肖章是赵维桓的合伙人、是赵维桓的亲信,是太子爷一手提拔、扶持起来的人。
为什么赵维桓会反对曹蒙昆的想法,转而支持崔臣呢?
他说出了原因。
首先,肖章出仕一年,虽有救驾、强军、强国三大功。
但只是做到户部侍郎,朝野间便已是非议不断。
许多大儒、儒党领袖,已经不只一次跑到老皇帝和赵维桓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将肖章视为巨贼。
文人相轻、仕子不服、儒党反对。
皆因肖章得宠太快、官升的太快,还得到了其他仕子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的封爵。
让肖章遭人妒,与仕族完全割裂。
本是崔臣献给老皇帝赵喆的计策,想着的是让肖章无法借仕子出身,未来组建起“肖党”来。
可也正是因为赵喆采信了崔臣的捧杀大法,却使得赵维桓有了个第二个反对曹蒙昆的原因。
这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原因呢?
是肖章太聪明,太狡猾了。
政治智慧、大事思维上,肖章有着与年龄不符,堪称神奇的成熟。
崔臣想着不让肖章营建仕族为基础的朋党,结果,肖章一系列以商养仕、以财助仕的操作之后。
以苏德昭、洛文达为首的仕子,依然成了肖章的死忠。
又借助印书、搞所谓“文化产业”。
只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肖章便将孔孟等儒家高门给拉拢入局,开始为归云庄保驾护航。
自肖章搞起那些所谓文产商社以后,崔臣的谋划、实际已经破产。
如今的肖章,非但没有因一路飞升,成为仕林公敌。
相反,俨然已凭借那两本诗集,成了新的儒林巨擎、新锐大家。
在大梁京城内,许多进京准备参加秋试的举子们,如今已将肖章视为新的儒林领袖,纷纷以能见肖爵爷一面为毕生幸事。
以如今肖章这种声望、财力,赵维桓不得不承认,他已无法再简单地将肖章视做臣子,而是只能当做真正的合伙人。
身为太子的赵维桓都拿不住肖章了,若是再给肖章坐上右相的宝座,让他去执掌户、礼、吏三部。
赵维桓担心的第三个原因,便随之产生。
这第三个原因,赵维桓担心的是什么呢?
他担心的是从这一年多以来,他对肖章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肖章是一个励精图治、心存变法大志之人。
无论是从基础的匠业,还是从经营方式。
不管是兵器上的创新,还是是肖章向老皇帝献上的一系列策略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