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册》(4) - 周易正本通释 百年名家说易 - 陈德述 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四章《第一册》(4)

八卦基本知识我们在第一章中,从整体上对《周易》的有关知识作了介绍,从本章开始,我们一层一层、由浅入深地来介绍《周易》,先从八卦讲起。

第一节八经卦

八卦即经卦,它是阴阳两爻组成的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八个符号。经卦中的三爻代表着天地人三才,从上至下,分别代表天、人、地,由此可见,八经卦是一个宇宙的初级结构模型。上为天,下为地,人立于天地之间,即人是宇宙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仰观俯察的主体,是我们祖先的宇宙观。

八经卦的起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观摹说。《系辞传》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此是说伏羲氏观察天象,观察地上的动物和植物,观察人自身,将这些天地人中的种种现象,加以概括抽象之后画出来的。二、二分说。《系辞传》又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说,八卦是经过太极连续的一分为二而成的;两仪指阴阳,四象指老阴、少阳、老阳、少阴,这四象再一分为二,就形成八卦。此外还有数字说和六子说,等等。

八卦象征天地间不同的事物和现象:

乾卦为天,为君,为君子,为阳,为父,为夫,为金,为玉,为刚,为健,为寒,为晴天,为秋,为头,为肺,为西北,为马,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为清,为尊贵,为高,为增高,为山,为陵,为危,为厉,为惕,为愠,为疾,为药,为敬,为圜,为周,为含,为汇,为同,为包围,为城,为墉,为邑,为田,为场,为野,为郊,为旋,为岁,为终,为夕,为复,为习,等等。

坤卦为地,为臣,为民,为阴,为母,为妻,为土,为云,为大暑立秋,为腹,为胃,为西南,为柔,为顺,等等。

震卦为雷,为电,为刚,为刑,为长男,为动,为东,为肝,为春,为足,为竹,为龙、为车,等等。

巽卦为木,为风,为教令,为长女,为东南,为胆,为股,为鸡,为长,为高,为进退,为入,等等。

坎卦为水,为雨,为北,为中男,为肾脏膀胱,为冬,为耳,为猪,为弓,为月,为盗,为隐伏,为众,为陷,等等。

离卦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为晴,为南,为心脏小肠,为夏,为眼,为虎,为文,为明,为丽,等等。

艮卦为山,为径,为土,为贵族,为贤人,为少男,为雾,为东北,为胃,为手,为狗,为门,为果,为止,等等。

兑卦为泽,为金,为少女,为雨,为西,为大肠,为口,为羊,为畜牲,为悦,等等。

因为八卦的卦象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所以用举例的方法是举不完的。凡阳卦都可以为阳,为刚;凡阴卦都可以为阴,为柔。前面已经讲过,每卦的卦象,还可以按照事物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扩象。扩象十分重要,只有进行有效地、准确地扩象,才能使“易象”具有新的时代气息,使它具有现代性。

八卦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所谓先天八卦,即是伏羲八卦,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按照《易传》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规律来排列。来知德对“先天”的解释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即是按照一分为二方法来排列八卦顺序的:

二进制只有两位数:0和1,1+1就要进位,为10。读者可以自己去进行运算。

先天八卦的方位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说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这一段话说明了以上先天八卦的情况。“天地定位”,说的是天高地卑,上下矛盾对立而存在;“山泽通气”,说的是山为阳,泽为阴,阴阳相交感而相通;薄者,搏击也。“雷风相薄”,说的是雷风相矛盾而相搏击;“水火不相射”,“不”可能是衍文。应是“水火相射”,射者,相互攻击也,即水火相对立而不相容。由于这四对卦都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八卦相错”。错者,两卦之间各爻位之阴阳一一相对应。先天八卦的方位图中的对应两卦之间的关系正好就是如此。

后天八卦即文王所演之卦。《说卦》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按照这段话,乾坤合而生六子,其顺序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后天八卦的方位规定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说卦》云:“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悦也,故曰:悦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八卦与五行相配: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坎为水,离为火,坤艮属土。

八卦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即乾的内卦纳甲,外卦纳壬;坤的内卦纳乙,外卦纳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八卦纳甲的顺序是乾为父纳甲壬,坤为母纳乙癸,其次按震长男纳庚,巽长女纳辛,坎为中男纳戊,离为中女纳己,艮为少男纳丙,兑为少女纳丁,等等。

八卦与天干为何要这样相配呢?因为乾卦、震卦、坎卦、艮卦为阳卦。甲、丙、戊、庚、壬在天干顺序为奇数为阳;同样的道理,坤卦、巽卦、离卦、兑卦为阴卦,乙、丁、己、辛、癸为偶数为阴。阳与阳配,阴与阴配。

八卦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即乾卦从初爻起至上爻止,从地支的子起,每隔一地支而纳入。即初九爻纳子,九二爻纳寅,九三爻纳辰,九四爻纳午,九五爻纳申,上九爻纳戌。震卦为长男,震卦纳地支与乾卦相同。坎卦从寅开始,每隔一支而纳入,至子纳入上爻。艮卦从辰开始,每隔一支而纳入,至寅纳入上爻。坤卦按地支的先后顺序逆推,从未开始每隔一支而纳入,即初六爻纳未,六二爻纳巳,六三爻纳卯,六四爻纳丑,六五爻纳亥,上六爻纳酉。巽卦自丑开始逆推至卯止。离卦自卯开始逆推至巳止。兑卦自巳开始逆推至未止。

第二节六十四别卦

六十四卦又称别卦,它们是由六个爻画组成的六十四个图形。从乾卦,每一卦都由六爻组成,从下往上,一、二爻代表地位,三、四爻代表人位,五、六爻代表天位。《系辞传》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天道有阴阳,人道有仁义,地道有刚柔,即六十四卦是由经卦的三才分而为二而形成的,

六十四卦中每一个卦都有:卦名、卦体、卦辞、爻题、爻象、爻辞等六个要素,它们是构成每一个卦的全部内容。

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两种:一为通行本《周易》的排列,分为上下篇,上篇始于乾、坤,终于坎、离;下篇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二为长沙出土的帛书《周易》,它的排列顺序为:上篇始于键(乾)卦,终于恒卦;下篇始于川(坤)卦,终于益卦。

关于何人何时重卦,旧有四说,一说伏羲画卦而又重卦;一说神农重卦;一说夏禹重卦;一说文王重卦。司马迁主张的文王重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

到底八卦是如何变为六十四卦的呢?一是如前所说的重卦说,即八经卦两两相重而成为六十四卦,重卦法是八卦演为六十四卦的最早说法,也是最符合历史实际的说法;二说是二分法,即加一倍法,是邵雍关于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理论。它的基本方法是:太极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这是一个数学法则。按这样方法排列的六十四卦完全符合二进制规律。

到底是先有八卦,后有六十四卦,还是先有六十四卦而后有八卦呢?这个问题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按照人类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来看,应该是先有八卦,再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的。我们祖先最早对宇宙的认识相当粗略和模糊,只认识到了宇宙由天地人三才构成,于是形成了八卦宇宙模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认识的深化,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事物内部的对待法则,即事物是对立的两种因素构成的,天道有阴阳,人道有仁义,地道有刚柔,因此原先由单一的原则来反映天道、人道和地道的运行规律,已不符合实际了。于是有把八卦演为六十四卦的必要。当然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是有高超智慧的圣人。

第三节卦象

八经卦之象已在前面讲过了,这里着重讲讲六十四卦的卦象。

六十四卦之名,皆依据卦象而来,来知德说,不论是以卦德、卦象、卦体还是以卦综命名,“皆言象也”。

具体说来,六十四卦的卦象是由八经卦的卦象构成的,相重两经卦的卦象相联系,构成六十四卦的卦象。两经卦相联系的情况,取决于两经卦在八卦中的位置。如晋卦和明夷卦都是由坤卦和离卦构成的,但由于它们的位置不同,因而两卦的卦象就不同。晋卦是下坤上离,离为日,坤为地。晋卦的卦象是日出地上,日出地上,就要不断地上升。因此,晋者,进也。晋卦有上升的卦象。明夷卦是上坤下离,离为日,为明。明夷卦的卦象是日入地中,日入地中,明消失了。夷者,灭也。因此,明夷卦有太阳落山之象。泰卦和否卦都是由乾卦和坤卦构成的。泰卦是下乾上坤,坤为地,为阴;乾为天,为阳。阴重浊而下降,阳轻扬而升,阴气下沉阳气上升而发生交感,阴阳交感而亨通。所以,泰卦有亨通之象。相反,否卦是下坤上乾,阴阳二气不发生交感作用,不发生交感,因而不亨通,所以否卦有闭塞之象。咸卦和损卦都是由巽卦和震卦构成的。咸卦是下艮上兑,兑为少女,艮为少男,女上而男下,因此,咸卦有少男向少女求婚之象,少男与少女交感,又有家道亨通之象。兑为阴,艮为阳,阴气下降,阳气上升,又有阴阳上下交感之象。所以,咸者感也。损卦是下兑上艮,泽低山高,有损下以增高之象;艮为阳卦,为刚,象贵族,兑为阴卦,为柔,象庶民,有损民之财物以济富贵族之象。总之,六十四卦的卦象是以八卦的卦象为基础的,由于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因而形成六十四卦卦象的区别。

六十四卦的卦象,依据其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不同的类。明代易学家来知德在《周易集注·易经字义·象》中,把六十四卦的卦象分为:卦情之象,卦形之象,卦体大象之象,中爻之象,错卦之象,综卦之象,阴阳之象,相因之象,爻变之象,占中之象。

所谓“卦情之象”,指两卦之间阴阳相交感而形成的卦象。如咸卦下艮为阳卦、为少男;上兑为阴卦、为少女。咸卦为男下女,少男主动向少女求爱,没有不发生相感之情的。爻象初拇、二腓、三股、四憧憧、五脢、六辅颊舌。憧憧,往来不断,从脚指拇到舌,从舌到脚指拇,全身上下无不相感应,这就是卦情之象。

所谓“卦形之象”,指以卦的形状来取象。如艮卦有门、有床、有门庭之象。再剥卦有宅、有床、有庐之象,因为剥卦一阳在上,五阴在下,如宅、如床、如庐,这就是卦形之象。

所谓“大象之象”,如凡阳在上者皆象艮巽;阳在下者皆象震兑;阳在上下者皆象离;阴在上下者皆象坎。益卦下震上巽,上下皆为阳象离,离为龟,故益卦有龟之象,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其根据来源于此。同样,大过卦下巽上兑象坎,坎栋材之象,故卦辞爻辞言“栋桡”、“栋隆”的根据在此。

所谓“中爻之象”:指一卦六爻中,中间的四爻二三四、三四五组成两个新的卦象。如渐卦为下艮上巽,二三四合为坎,坎为水、为陷、为血、为膏、为中男等等。三四五合为离,离为日、为火、为电、为龟、为中女等等。中爻之象又称“互体之象”或称“互象”。

所谓“错卦之象”,指某卦本来没有某象,相错后有了某象,如履卦言虎,下卦兑与艮错,艮为虎,所以履卦就有了虎象。错卦之象,又称“伏象”。

所谓“综卦之象”,指把一个卦颠倒过来就成另一个卦之象。如井卦与困卦相综,井卦为下巽上坎,巽为木,坎为水,水下有木,故为井卦。颠倒过后为困卦,困卦为下坎上兑,坎为水,兑为泽,水在兑下,故为困卦。因为是把一个卦颠倒过来形成的卦象,又称“覆象”。

所谓“阴阳之象”,以爻的性质取象。如乾为马,为本象,而坎卦和震卦得乾之一画,亦有马象;坤为牛,为本象,离得坤的一画,亦有牛象。

所谓“相因之象”:如革卦九五说“虎变”,是因为革卦下离上兑,兑与艮错,艮为虎,因而兑也为虎;上六说“豹变”,因为虎豹同为猫科动物,因而兑也为豹。等等。

此外还有方位之象:八经卦在八卦方位图中,各自代表一个自己的方位,于是就产生了方位之象。有先天八卦方位和后天八卦方位之象。先天八卦:乾为南,坤为北,离为东,坎为西,兑为东南,震为西北,巽为西南,艮为西北。后天八卦:离为南,坎为北,震为东,兑为西,巽为东南,艮为东北,坤为西南,乾为西北。

数字卦象:八经卦各自代表一个数字。按先天八卦顺序:乾为一,兑为二,离为三,震为四,巽为五,坎为六,艮为七,坤为八。先天八卦与洛书相配:坤为一,巽为二,离为三,兑为四,艮为六,坎为七,震为八,乾为九。后天八卦与洛书相配:坎为一,坤为二,震为三,巽为四,乾为六,兑为七,艮为八,离为九。

连互之象:指在卦体的上下两卦中,取四爻或五爻连组成两个新的卦而形成的卦象。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五画连互”:从初爻至五爻中,以初、二、三,三爻组成一卦;三、四、五,三爻组成一卦,再合组成一个别卦。如井卦初、二、三组成为兑卦,三、四、五组成为离。两经卦合组成为睽卦。按照同样的方法,还可以从二爻至六爻组成“五画连互”之卦象;二是“四画连互”:指初至四、或二至五、或三至上,四爻组成的新的卦象。初、二、三和二、三、四各自组成新的卦象,如困卦的初、二、三为坎卦,二、三、四组成离卦,合成为未济卦,以上就是连互卦象的构成方法。

半象,指某卦的一部分得此卦的全象,如可以视为震或离或兑的一半,它可以得震或离或兑的全部卦象;再如可以视为离或艮或巽的一半,照样可以得离或艮或巽卦的全象。以此类推,可以得坤、艮、震的全象。可以得乾、巽、兑的全象,等等。

以上不同的取象方法,使一个别卦中新生出好多不同的卦体来,增加了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丰富了思维的方式。

总之,取象有不同的方法,但总来说,按现代科学方法,六十四卦的卦象可以分为三大类:一、形象;二、意象;三、象征。所谓“形象”,是以卦的构成形象来取象的,如颐卦:颐,腮也。颐卦象腮中含物,上下二阳为刚,象上下两齿;中间四阴为柔,象柔软的食物,所以,以颐取象。再如,鼎卦初爻阴象鼎下之足,中间三阳爻象鼎的腹部,六五之阴象鼎上部之耳,上九之阳象鼎的铉,所以取鼎之象。所谓“意象”,即会意之象,如晋卦是下坤上离。晋者,升也。坤为地,离为日,晋卦的卦象是日出地上,日出地上之后,要不断的升高,所以,晋卦有上升之象。再如,升卦为下巽上坤。巽为木,坤为地。升卦的卦象是地中升木,地中生木,由矮而高,由小而大,是逐渐升长的过程,所以有上升之象。所谓“象征”,如乾卦为纯阳之卦,坤卦为纯阴之卦,古人认为阳气清轻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凝为地,所以,用纯阳纯阴象征天地。形象、意象、象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的卦的卦象是兼而有之的。《周易》的卦象是实象,而不是虚象,即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