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66章
困境算是解除了,但是乔寡妇也倒下了。年三十晚上就开始发起高烧,谵语不断。
柳叶表现得再能干,但也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在她心里,她爹死了,她娘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
乔寡妇一倒下,柳叶顿时六神无主。
她也顾不上忌讳了,年三十晚上,姜家人都在守夜时,柳叶一脸泪水,跌跌撞撞冲进了姜家求助。
姜家自然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
姜扶生年前在县里买了许多常备药,不过她家人的身体一向好,今年一年,除了姜宝诚有过一次小风寒,谁也没生过病,所以蒋氏还说姜扶生是瞎浪费钱。
此时倒是救急。
范氏带上退烧药,跟着柳叶往乔寡妇家快步走,路过李顺家时,听到动静的春兰也加了进来。
她们在乔寡妇家忙到后半夜,成功让乔寡妇降温,初一下午,她醒来,已经能神智清醒地说话。
乔寡妇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家里的困境解除,她大松口气的同时,一直强撑的那根弦的也松了。
这一次高烧,让她觉得几乎是去鬼门关转了一圈,如今能好好地醒来,对来帮忙的范氏和春兰自然感激不尽。
不过她现在身软体乏,精力不济,只能口头表示下感谢,更多的她打算等身体好了再提。
这就是随意搭把手的事,范氏和春兰又不图乔寡妇感激,看见她病好了,既为她高兴,也放下了心。
过年时,走亲访友,各个家里的事情都有一大堆,范氏和春兰看乔寡妇病好了,便减少了去探望她的次数,忙活自家的事情去了。直到正月十六,姜家准备去县里开张时,范氏和春兰才相约着又去看望了乔寡妇一回。
乔寡妇已经好利索了,笑着把两人迎进门,三人说起她这回的病还有年前的困境,乔寡妇唏嘘感叹间,又对两人说了许多感激之语。
末了,乔寡妇稍正面色,问范氏和春兰:“你们两家想养鸡不?养的话,我把让母鸡冬天下蛋的法子教给你们。”
范氏和春兰吃惊。
春兰开玩笑:“年前为了保你这个
法子,费了多大功夫,现在保下来了,你咋还往外送呢?”
“要是因为我帮你忙,你就送这么大一个挣钱的生计给我,那你这感谢可太重了,我可受不起”范氏说。
“我也受不起。”春兰附和。
乔寡妇摆摆手,“这法子搁到旁人家,还能算个挣钱的生计,在你们两家面前,它能算个什么啊?”
她冬天卖鸡蛋,一个月能挣一两多,在族人眼里就是了不得了,一个个眼红到都下手明抢。但是,这点钱,实际还没有姜家一天挣得多呢。
李顺家虽然比不过姜家,可也不少挣,最忙的时候,估计两三天也能挣回一两银子。
“我也知道你俩不一定稀罕这个法子,自己家的买卖还忙不开呢,哪有人手来做这个。”乔寡妇说,“但是我也没啥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这个法子还有点分量,就让我表表心吧。”
范氏和春兰仍拒绝。
“你都看出我两家正经买卖还不够人手呢,哪有空去养鸡,这个法子给了我们也是白浪费,可别说了。”
“对,我俩帮你又不是图回报的。”
乔寡妇不答应,她铁了心要对姜家和李顺家有所表示。
以往,她跟姜家和李顺家几乎没什么来往,关键时刻,两家却能站出来为她出头,跟那些血缘亲近的族人相比,这才是真正可交之人。
交往都是对等的,姜家和李顺家这次帮了她这么大的忙,她若是厚着脸皮只说个口头感谢,乔寡妇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知道你们不愁生计,我把这个法子教给你们,你们自己不用,教给娘家人也行。”乔寡妇说。
“胡说什么呢?!”范氏立刻表现出不赞同,“这是能挣温饱的生计,你一会儿说给我们,一会儿又说让我们给娘家,这跟往外撒钱有啥区别?”
“这可是生计,哪能这么随意!”
乔寡妇笑,拍拍激动的范氏,说:“知道你们是为我操心。但是,我已经给其他人教过了,迟早会传得人人都知道,你们教给娘家也没什么。”
这次这件事,让乔寡妇看明白了,她一家孤儿寡母,抱着这个能让母鸡冬天下蛋的法子,就像是别人说的小儿抱
着金子走在街上一样。
被人觊觎是免不了的。
这一次虽然解决了,但说不定还有下次。
乔寡妇已经决定,把这个法子散出去了。
“就按照一家五吊钱的规矩往外卖,已经有四家跟我买过。”乔寡妇说。
范氏和春兰都不知道这事,脸上都露出惊异之色。
两人起先很不赞同,但听乔寡妇算了一笔账,俱无话可说。
“我们这一家孤儿寡母的,养那四十几只鸡忙得脚不沾地,这个数目已经是极限,再多我们就养不起了。但是一家人费心劳力的,一年靠卖鸡蛋也就十来吊钱。”
“我把这法子卖给两家,就把一年的鸡蛋收入都赚到了,也不耽误我继续养鸡卖鸡蛋。”
“这样算下来,卖法子比卖鸡蛋可划算得多。”
“会的人多了,冬天的鸡蛋不就价格上不去了么?”春兰说,“那你卖鸡蛋就不抵去年挣得多了。”
范氏摇头,“鸡蛋的价格本来就是再高也高得有限,现在最高价也就是两枚三文钱。就四十几只鸡,基数低,算下来也没少挣多少。”
基数这个词是姜扶生教给姜家人的,春兰根据前后话也听懂了。
她一想,也叹息:“那这样,确实是卖法子比卖鸡蛋还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