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奉旨钦差
第403章奉旨钦差
李爷身躯只是晃了晃,怔怔地看着远方,看着那个人,那个从墙上摔下来喷了一嘴血的中年男人。忽然,他愣住了,见这人轻袍缓带,极是儒雅,只是摔倒和吐血的样子有几分狼狈。如此的样子,他好像在哪里见过,影像在脑中一闪即逝,比他功法的速度还快,不管他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
看见对方吐血的样子,好像是把人给撞坏了,第一次感觉到“心慌”,连忙赶上去扶他起身:“你,那个没事吧?”
那人挥了挥手,以此证明他真的没事,转过眸光接触李爷的时候,那人虎躯也是一震:“你……是你,李小友!”
八贤王做梦也想不到,辽国的诛宋元帅竟然是昔日的故人……李小友。
在离开京城之前,他也做了很多的调查,结果查来查去,只知道这次辽国下派的主帅姓耶律,是辽国的太子殿下。
他真的不知道辽国的太子殿下竟是李爷。
那一刻,的确懵了。
他之所以作为钦差要来雁门关,皆因庞太师。
自从王监军和郡守通敌卖国的事传回朝廷之后,就此事太师多有争执,他不信王大人会通敌,大言此事纯属子虚乌有,期盼圣上彻查清楚,莫要冤枉好人。
不过言外之意,稍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是指杨家诬告了。
于是,圣上就问他:“卿以为委派何人前往调查才是,包卿家可好?”
老太师自然坚决反对,他的理由也真是奇葩,他说包拯往日里与杨家友好,派包拯去难免落人口实,于是亲点了一个人前往。
而那个人便是八贤王。
这个建议一出,满朝皆震。
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太师除了跟杨家、开封府不对付之外,跟贤王也没什么交情。
而贤王跟杨家、开封府是朋友啊。
这件事是包公去,还是贤王去,有何区别吗?
在一些人的眼里,无论他二人最后谁去,太师也捞不到丝毫的便宜。
可当贤王同意愿往的时候,庞太师脸上是笑着的。
众人便觉得奇怪了,这庞太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呀?
贤王挑选了人马,择日便出发了。
他跳的都是府中最忠勇的侍卫。
觉得去雁门关嘛,那里有杨家军照应,不必去那么多人,人多了反而增添旅途的慢速度。
幸好他带了李爷的五个徒弟一同前往,那虎山跟随李爷之时学到了不少真本事,又听贤王之所以做奉旨钦差去雁门关核实王监军的罪名是庞太师的主张,便心底生疑。
他们所认识的庞太师决没有这么好的心肠,其中定然有鬼怪,于是虎山建议兵分两路,由紫苏、胖墩、骏梓三人领着大队人马走官道。
而他虎山则和矮子领着贤王抄小路赶往雁门关,约定在城里会合。
其实,贤王三人早在两天前便到达了雁门关,他们在城里的客店住了下来,除了等紫苏等人之外,暗地里也进行了查访,经过接触百姓的言谈知道了不少监军和郡守的恶行。
杨家将果然没有杀错人,这两个人渣的确该杀。
好不容易候到紫苏等人来了,却是万分的狼狈,人员也折损了七八名。
幸好虎山机灵,知道和贤王分开走,不然遇上埋伏的时候顾忌到王爷的安危,束手束脚的肯定难以突围。
正是因为少了这层顾虑,他们人人放开手脚,嗜血拼杀。
虽然有所损伤,总算是大部分的人都平安到达了目的地。
谈起这场血战,他们每个人都心有余悸,同一个信念,幸好当时贤王不在场,否则万死也难以保护周全。
也许,正因为王爷不在,知道被人摆了一道,那些伏击的人匆匆离开,不然后果真的难以想象。
用紫苏的话说,只怕要交代在那里了。
贤王现在终于懂得庞太师为什么要让自己出远门,赶赴雁门关的用意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阴谋啊,太师是要置王爷于死地。
不,准确的说,对方只想活捉贤王,用贤王换他们的耶律宗源殿下。
本是一招好棋,可惜给虎山这愣头青给毁了。
在紫苏等人进城的时候,必须经过士兵的盘查,而他们又穿着皇家侍卫的服装,更是引人注意。
守城的军士在咨询了几句之后,知道这些是钦差的队伍,莫敢怠慢,于是往上禀报。
杨家众将问讯赶来。
五弟子,杨家的人认识,他们本来就是杨家军的伙夫,后来经过历练得到贤王重用,便调入了贤王府听差。
这次相见,各叙了别情,言及贤王一事,杨家众将大喜,她们早知道朝廷要派人下来查王监军和雁门关郡守的事,却想不到奉旨钦差居然是八贤王。
又听紫苏等人说了旅途遇刺的事件,杨家众将忿恨不已,大骂契丹人无耻。
“是了,众位看见王爷了吗?”
杨家众将都说没有,又传来站岗的军士,向他们询问,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因为他们不认识八贤王。
“也许,王爷他们改装入城了,我们先去会合地点看看,回头再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