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交换条件
第400章交换条件
这姓王的很奸诈,也很聪明,如果单以杨宗保全军覆没这件事来问罪的话,哪怕告到朝廷,皇上念着他们杨家的忠勇,顶多革职或者降职留家听用。但凡战事再开,便又再是武将的机会,而像杨宗保这样有着实力的战将,哪怕跌得再厉害,有了这样的机会翻身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监军的阴险,杨家众将早看了出来。
如今宗保好不容易活着回来了,哪能一回来话都没有叙上几句便让他再次步入死亡的殿堂,莫说杨家众将不答应,就是满城百姓也不会答应。
老百姓就像疯了一样挣脱军士们的防守,冲到台上责令监军放人,不然就跟他死磕到底。
怎知监军微微一声冷笑,不惧民情汹涌,然后双掌一击,就见郡守缓缓地从身后走了出来,手里持着一物,俨然便是老太君的龙头拐杖。
杨家的人一看见这拐杖,大多气疯了,要去抢夺,监军这时出来阻止,冷冷一笑十分不屑:“世人都说杨家忠勇,今日本官一见,歹勇却是有的,至于忠吗,却未曾看见!”
众人见说,尤其是杨家的人,心头都是一震,要冲动的步子也缩了回来。
“王大人,你想怎样?”
杨宗保作为父亲战死之后家里话事的男人,事关家族荣辱,可不能等闲视之,看见了龙头拐杖,心中虽然有很多的疑问,到底是忍住了没去追问。
不管拐杖是如何失的,目前也不是追询的时候。
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所以,他第一个站了出来。
“本官听说……”监军大人缓缓说道,“杨文广擒了大辽的太子……”
他的意思很明显,用龙头拐杖换辽国太子。
对于对方提出这样的条件,所有人都震住了。
龙头拐杖事关重大,关系杨家一门荣辱,单看拐杖上面赋予的权利,就知道当年太宗皇帝是如何的赏识和重用杨家。
拐杖丢了,原本监军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铲除掉杨家的。
他刚开始把拐杖拿出来的时候,众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杨家的人才想着去拼命夺回拐杖。
但如今听得对方的意思,只是想换辽国太子。
监军疯了吗?
因为他一来到雁门关,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针对杨家,欲置死地而后快。
可最后当对方真有欲置杨家于死地的把柄时,这家伙却怂了。
真的是认怂了吗?
有的人可不是这么认为的,能够捉到辽国太子,如今的诛宋元帅,这得多大的功劳啊,要是把这件事报回朝廷知道,王大人还不得高升呀!
既然辽国太子比整治杨家重要,那还不得选择太子吗?
除非是傻子,才放着升官发财的机会不要。
不管对方的目的是什么,杨家众将这时候确是松了口气。
毕竟,此刻对于杨家来说,重要的是龙头拐杖,用辽国太子去换它,公平。
其实,杨文广是有异议的,李爷是何许人,文广费了多大的劲才捉到他,就这么轻易地交给监军,心中难免不爽,但为了杨家,再不爽也得交换。
他们以为监军得到辽国太子之后,会立马押回京师交予朝廷处置,又或者跟辽国摊牌,然后谈条件。
两个选择,无论选择哪个,对姓王的来说都是极大的益处,却怎知他把人交给了郡守。
而郡守却想着把人放了,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幸得南偷鞠墨清及时发现,并铲除了二人。
现在的问题,却又让杨家的人陷入了僵局。
监军死了,如何跟朝廷交代?总不能将鞠墨清供出来吧?
毕竟,人家刚刚帮了自己。
像卸磨杀驴,恩将仇报的这种事,杨家自诩名门,他们是不屑去做的。
正是因为他们不会去做,所以,为难。
思来想去,然后杨家众人合议,决定实话实说,奏折传回朝廷,叙述了监军和郡守卖国求荣的铁证。
特别指出,当二人东窗事发之后,在捉捕的过程中,由于顽死反抗,已被当场诛杀。
杨家向来忠勇,这封奏折一进金殿,看过的人没有一个去怀疑当中的可信度。
若说有一个,那便是庞太师。
无论他怎么争辩,王监军和郡守通敌卖国是事实。
太师也知是事实,但他却不甘心,硬要拖杨家落水。
像通敌造反这种事,哪怕说出一个天来也是死罪,谁沾上谁倒霉。
往日里和老太师走得近的大臣,现在也不敢附和他的话了。
所以,太师更加生气,暗地里发誓不把杨家灭了,决不甘休。
只是觉得奇怪,郡守也不是个糊涂的人,隐藏身份潜伏了那么多年都没事,怎么现在却被揭穿了呢?
到底是谁坏了他的好事?
如果让他知道了,祖宗十八代也不会放过。
要论倒霉的莫过于李爷和萧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