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长安
可能挺多人还是不太清楚为啥我206能上一个较好的学校,这里面运气还是占了绝大多数一点。因为潇湘对楼兰对口援疆,对你这个对口地方的考生择优录取,边疆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只有180,我过了这个分数线,之前也说了八个人报名四个体检没过三个跟我不是一个学校,也就是说只有我一个人被选择了,也没有比我优秀的了。第一是我,倒数第一还是我。这波是我占了国家政策的便宜,当然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军营的军人,我也应该要回报祖国。
跟爸妈回老家逛了一圈,本来是要去祭祖,结果因为一点小事没去成,这是家里的事了,这里不方便概述。陇川山里的山民对于大学生是很尊敬的,他们对专科和本科的概念模糊不清,只知道陈家老三的儿考上军校了。当然我自己清楚这不算军校,他又没给我军人待遇,只是我步入军营前的摇篮。只记得那年很多记忆中模糊的长辈把一张张软妹币塞在我的衣服里,虽然不多,但对山民来说,这已经是慷慨解囊了。老陈和史老师肯定不至于让我的大学生活缺钱花,虽然我的家庭也不是很富裕。我本来是不想收的,山里赚钱不容易,但我爸说收了吧,这是对你的祝福和期待。山里上一个这么被对待的,是我的大伯,正儿八经的军校生。而且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军校生——这个含金量就截然不同了。至少大伯是真的为共和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我不知道我能否超越他,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史老师还是比较喜欢游山玩水的,老陈也说要去长安玩一趟,我是属于比较喜欢传统文化的一个人,到四大古都玩当然也很乐意。在那之前我已经去过金陵城了,十七岁的我去过东南沿海的很多城市,我知道史老师也喜欢旅游,但为了我的学业和生活她还是选择了待在楼兰那个小县城。
初到长安,未下火车就看到城门楼子伫立在那里。长安城不愧是两千年的华夏,大雁塔、华清池、兵马俑赚了个便。首先让我觉得上大学真有用的,就是录取通知书能半价。我那要是军校录取通知书的话,就不要我钱了。当然啥分数线享受啥待遇,人要懂得知足,更要明白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别人比你付出的多,自然别人比你得到的也多。
在不夜城看完喷泉,吃了biangbiang面,肉夹馍,我们就回去了。看着长安城的风景,四大古都已然去过两个,当时的我有个小目标就是四大古都我要在毕业入伍前全部打卡完。
看着长安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不禁想到了在金陵城秦淮河畔的日子,那一年我摇扇站于朱雀桥头看红楼,那一年我脸上充满笑容。
“秦淮河畔日月渲,风过柳芊芊。乌衣巷口空对庙,朱雀桥头,谁人在我心间。”——陈文·忆金陵
“想当初我与卿在秦淮河边,朝看花兮,对月常并香肩。”——越剧《桃花扇·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