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刘邦的小心思
第371章刘邦的小心思第二天上朝后,刘邦出乎意料的主动说起了南边蛮夷与西边突厥的事,而且一直在说这件事,并且征求大臣们的意见。
刘邦虽然称帝几年了,可几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朝代来讲还是太短了,甚至连根基都没有扎稳。所以周边的蛮夷、突厥这些部落一直都是虎视眈眈。
中原相对于蛮夷、突厥来说,土地肥沃经济发展,气候环境等各方面都要强上不少,他们从来就没有断过想侵略的念头。
对于这些三天两头就会发生一次的骚扰挑衅,朝中大臣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有主张打仗的,也有建议隐忍的,大臣们的意见也不是完全统一。
朝堂之上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至少林火还是第一次见到,大臣们分成两派,相互之间吵个不停,那阵势比起街头闹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自从大臣们开始争论,刘邦就闭口不言了,坐在龙椅上饶有兴致地看着。
林火觉得很奇怪,感觉刘邦就是像在看戏一样,而且这个时候他的重心不是应该在如何收回权力上边吗?怎么突然就说起了边关的事情。
一开始双方还是很文明的,说话都是有理有据,还算客气,主战的为了扬国威,主和的是为了国力与百姓着想,总之都没有私心,都是为了朝廷和皇上好。
可到后来这种状态就被打破了,乱糟糟的也不知道是谁先激怒了谁,双方的斗争立刻升级,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
这时候大臣们已经完全不顾及自己朝廷官员的身份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粗话也都开始往外蹦。
林火也算看透了这些人的真面目,在那身官服下边掩盖的不过是粗鄙不堪的灵魂。
当双方开始推搡,马上就要转为武斗的时候,刘邦也意识到不能再安心看戏了,否则真打起来这朝廷可就乱了套了。
“都干什么呢?还有没有点朝廷命官的样子。”
刘邦站起来大喝一声,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原本都红了眼的大臣们立刻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各自的位置上,低下头不吭声了。
林火以为刘邦肯定会勃然大怒,借机好好训斥一番这帮大臣们的,因为他最爱干这种事了,在朝堂上发火,训斥大臣,来证明他绝对的权威。
可是没想到什么都没有发生,刘邦并没有生气,而议论了半天的边关事务也没有再提。只是点名让项羽留下后就宣布退朝了。
众人都有些糊涂了,感觉今天这朝会开的迷迷糊糊,还是主动说起边关的事,然而并没有详细研究,也没有做最终决定,就这么糊里糊涂地退朝了?
林火原本也是糊涂的,可在他听到刘邦让项羽留下后,瞬间就反应过来了,什么狗屁边关,完全就是刘邦用来转移众人视线的。
最近朝廷里发生的事有些多,尤其是军饷改革的事,难免会让大臣们在私底下研究,他这么说无非就是让这些大臣们换一件事来八卦而已。
走出大殿的时候,林火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叫住了刘邦:
“陛下,您要跟大将军谈事,臣就不去偏殿伺候了。”
“这有什么?本来这件事你就知道,还需要避嫌不成?”
刘邦没明白林火为什么会这么说。
“陛下,臣跟大将军的关系,朝中官员都清楚,若是都被陛下留下了,难免有人心里会多想,而且这件事臣也没有跟大将军提起过,臣担心他会多想。”
林火早就跟项羽计划好了,这么做只是为了加深刘邦对他们的信任而已。
“你没跟项羽提过这事?他还不知道呢?”
果然,刘邦听到这话,一脸的意外。
林火跟项羽住在一起,他以为自己要做的事情项羽肯定是知情的。
“这是陛下跟臣之间的事,怎么可能泄露出去呢,关系再近也得讲原则不是?臣知道自己是什么角色,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林火点头哈腰从侧面表明自己的忠心。
“难得你有这份心,也罢,今日反正也没什么事,你就早点回去吧,朕跟项羽单聊。”
刘邦点点头,看得出来他对林火的做法相当满意。
“那臣就先告退了,陛下您可千万不要告诉大将军臣也知道这件事,臣在宫里只是陪皇上聊聊天散散步而已。”
林火弓着腰,又假惺惺地叮嘱了一句。
刘邦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林火的意思,无奈的笑了笑,甩了甩手让他离开。
等林火重新回到大殿的时候,大臣们基本都没有离开,不过已经不再争吵了,而是低声议论起了其他的事。
皇上在,他们做臣子的表现的越冲动越能显示出自己的忠心,可要是不在场,再吵下去也没什么意思,都是同朝为官,山不转水转,谁也不愿意真正因为这点事就跟别人结下矛盾。
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谁也没有当真,之前还吵得不可开交互飙脏话的两拨人此时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十分亲热地站在一起。
韩信不在殿上,应该是已经走了,倒是萧何还在,林火也没有理他,从高台上下来后经过项羽身边的时候,林火微微点了下头。
项羽面无表情,却已心领神会。
“陛下单独召见项大将军,会不会是想让他带兵去边关打仗?”
“楚王也是大将军,为什么只召见项大将军呢?”
一些议论声传进了林火的耳朵,他也没有理会,径直朝着大殿外走去。
“林火,你等会我。”
樊哙从后边追了上来,一把搂住林火的脖子。
“樊侯爷,你这身上怎么一股子腥味?”
林火被樊哙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子味道都快熏吐了,好不容易才从他怀里挣扎出来,连忙保持好安全距离问道。
“昨天在府里杀了头猪,忘了换衣服了。”
樊哙抬起胳膊闻了闻,满不在乎地说道。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