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鱼线
这个结论让谢溪倒吸了一口凉气。
果然,山庄内众人的关系依旧存疑,并不像他们自己说的那么简单。
谢溪将“人物关系”这四个字写了下来,提醒自己别忘了之后又开始继续分析现实的杀人事件。
他的目光扫过笔记本上的“想法不会轻易被改变,只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出现,改变了原书中的情节。”这句话。
问题还是出在这里。
是自己的出现改变了原书剧情而导致了靳川的死。
闻少玉很听谢溪的话,谢溪没有食用,闻少玉自然也不会,不仅不会,还“举一反三”带出了委托人可能有问题的观点。不论这个观点对不对,至少闻少玉已经有了警惕心,这种情况下,更不会选择食用山庄内的食物。
凶手无从下手。
难道这就是导致靳川死的理由?
谢溪眉头微微皱起。那为什么是靳川呢?
水杯的出现让谢溪觉得凶手要杀的人是闻少玉,但是靳川死时也出现了水杯,难道是约的是闻少玉,去的却是靳川?
也不太对。
疑点还是有两处。一是靳川为什么会凌晨五点去餐厅,二是既然去餐厅的是靳川,为何水杯还会出现。
之前的猜测是靳川是被人约去的,这点依旧保留,就算不是约去也会是和人约好了。
但靳川前三天所表现出来的样子,也不像是和谁要好的样子。
而且为什么凶手会从杀闻少玉变成杀靳川,难道也是误杀?
原书和现实同时都发生了误杀……未免太巧合了一点吧。
而且自己之前的推断是,凶手要保证死的人一定得是靳川才行。这点也可以保留,难道是凶手同时和靳川、闻少玉有仇?
谢溪皱着眉头将一些自己否定的信息划掉。
笔记本上现实那一栏还只留下了两句话——
桌上留下的水杯代表着凶手要杀的人依旧是闻少玉。
靳川是被人约去餐厅的。
谢溪盯着这两句话良久,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
如果,是靳川约的闻少玉呢?
在原书中,靳川因为了解闻少玉的习惯,所以深夜将闻少玉约去了餐厅,想让他喝下有毒的水,
没想到来的是程渡,被程渡误喝了,而被赶来的闻少玉看到,第二天,将其杀死在主卧的密室之中。
在现实中,靳川因为也因为了解闻少玉的习惯,在深夜将其约去了餐厅,水杯只是他用来迷惑闻少玉的。也许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剑拔弩张,还能心平气和地坐下说话。
而闻少玉看到水杯时,会觉得对方将毒下在了水杯中,所以不会去碰。
这也正是靳川要迷惑闻少玉的地方,只要闻少玉将注意力放在水杯中,这样,他在经过闻少玉身后时,刚好可以用注射器将其一击毙命。
但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让两人的角色调转,死的人变成了靳川。
谢溪咽了咽口水,似乎也有些难以相信自己的推测。
他沉默地将笔记本合了起来,放回到背包的夹层中,与匕首一起。然后继续吃完了盘中还剩下的鱼。
做完这些后谢溪端着盘子起身,离开了房间。
当务之急依旧是搞清楚每个人之间的关系,现在自己想的那些都只是推测而已,目前仍然不知道动机。
还有,他要去查看主卧的密室。
原书中杀死靳川的密室,才是验证靳川有没有可能杀人的主要根据。
鸢尾山庄的六个人中,就只有靳川精通密室。
虽说不是只有精通密室的人才能做出密室,但谢景元曾说过,行为是心理的外部表现。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杀了对方,一定会给靳川一种极大的满足感。
靳川是这样的人,谢溪有股莫名的直觉。
就像如果程渡要杀人,肯定是半夜潜进去,用匕首一击毙命。
不会搞这些弯弯绕绕。
不过也说不好,反正只是自己没根据的猜测。
谢溪垂下眼睫,顺手推开了餐厅的门。
“谢老师?”
听到声音,谢溪抬了抬眼,发现林声意正坐在餐厅的长桌上。
他的面前,摆放着一杯黑咖啡和一本书。
谢溪愣了一下,随后微微颔首,“中午好。”
林声意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看着谢溪的动作,闲聊道:“中午吃的鱼?”
“嗯。”谢溪有些心不在焉,将盘子放在了水笼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