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擒敌
城上陈列一看,急眼了,他扔掉鼓槌,跑下台阶,一把抢过段一手里的大砍刀,跑向段寸牵的枣红马,左手提着缰绳,左脚踏上马镫,飞身上马,后面第五师大喊:“北中郎将不可啊,万万不可!”陈列心道,什么不可,我这可是在青春叛逆期哈,我一急了,谁的也不听。陈列打马下了城楼,冲出了城门。
这时候石赵骑兵阵地上一片欢呼,兵器举过头顶,迎着冬日朝阳,白花花的一片。
姚襄得意洋洋地骑在马上,在阵地前来回盘桓着,在马上大喊:“陈列!赶快出来受死!”
只听邾城城上鼓声复又响起,城门窜出一人一骑,银盔银甲殷红战袍,不是陈列还是谁?
姚襄当下稳定心神,他跟陈列短暂交过手,知道不可轻敌,当下手持手腕粗的大铁枪凝神静气等待着陈列。
两人也不废话,都是年轻人,打呗!
陈列大砍刀飕地迎头朝姚襄劈了过去,姚襄双手举枪横着接住了陈列的这一刀,一声震耳欲聋的撞击声后,姚襄只觉得双手虎口发麻,心中暗暗惊惧,这小子力气不小。二人错开战马,复又冲了回来,姚襄挺枪向陈列胸口戳去,陈列用刀柄挡开铁枪顺势大刀斜刺里砍来,这一招叫“白虎跳涧”极难躲闪,姚襄只得再用枪去磕,只见火星四溅,姚襄有些手发烫,二人战马再次错开,来到了第三个回合,姚襄催马双手擎枪猛地刺向陈列面门,陈列在马上侧身躲过,铁枪向游蛇一样又扎向他的腹部,这叫:“黑虎掏心”,陈列暗赞这小子枪法不错,大砍刀拨开枪头后刀刃一翻,平着横扫过去,姚襄伏在战马上低头躲过这一刀。
战场上的厮杀越来越紧张,他们有时一边打斗一边喝叫,有时却只有急骤的马蹄声和刀枪撞击声。城上城下数万观众的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到了嗓子口,战鼓不知不觉的都不敲了,一片寂静,只有两个人的缠斗声音。
姚襄的枪法的确不凡,佳枪迭出,像黑蛇吐信一般令人眼花缭乱,但明显陈列并没有出全力,一来他是爱惜姚襄的人才,二来他在等一个机会,必须活捉他,以交换毛穆之。
约莫二十多个回合过去了,陈列加快了刀法,只见他连续劈了十几刀,他遵循着师父刀谱上的话:“有形剁形,无形剁影。”两边观战的人只看见一道道黄灿灿的闪光上下翻飞,起起落落,姚襄只有招架、躲闪……
忽然陈列大喊了一声,猛地一挥刀,刀背砸中了姚襄的后背,姚襄落马了。
他双肘支撑着地面,刚待要跳起,陈列七十多斤明晃晃金灿灿的大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再抬头一看,陈列嘴角上扬,人畜无害的微笑着,一双细目正得意洋洋地盯着他,姚襄叹息了一声,绝望地闭上眼睛跌躺倒在尘埃中。
邾城城上,晋军跳跃,刀枪并举,欢声雷动,鼓声大作!
后面观战的蒲洪和姚弋仲在马上互相交流了一下,蒲洪身后一名副将纵马来到陈列跟前说:“陈将军,我冠军大将军问你,可否交换?”
“可!”陈列朗声答道。
陈列把大砍刀挂在马鞍桥上,取下两支弓箭,弯弓搭箭,瞄准了一里之外的一名石赵骑兵手中巨大赵字大旗,对旗杆就射了过去,只听“咔嚓”一声,战旗应声而断,复又弯弓搭箭,对准姚襄,向对面喊道:“开始吧!”
蒲洪等人尽皆咂舌,大家不约而同默默地向后慢慢退了几步,蒲洪吩咐道:“放人。”
毛穆之和姚襄二人互相各自跑向了自己一边,陈列依旧弯弓搭箭,慢慢和毛穆之退回了邾城。
刚进城门,毛穆之流着泪跪下向陈列请罪,陈列一脸严肃地扶起了他,看着一脸歉意、尴尬、委屈的毛穆之,郑重大声喊道:“快起来!每次战斗胜负都是未知的,但它代表着我们邾城不屈的宣言!”
毛穆之拜服跪下已是泣不成声。
阵斩桃豹、生擒姚襄的消息就像瘟疫一样迅速在石赵军营里蔓延开来,而陈列就是这场瘟疫的源头携带者。随着他的人气上涨,也更加坚定了蒲洪要困死邾城的决心!
邾城府衙,陈列坐在正中,手肘支撑在交椅扶手上,手挫着腮帮子,正在听崔起汇报。
“江心岛收割的两万石稻米已经吃掉过半了,城内在籍人口有五万七千六百四十六人,一万九千五百七十二户,士兵有一万一千三百零九人……”
“羯人已经有半个月没攻城了,明显是要困我们。咱们得节约粮食了,守城士兵每日供粮不变,机动部队每日每人减一两,这就节省六百斤,城内现在米行全部停业,禁止私下交易粮食。按战时供应,每户每半月按户籍人口提取粮食,你看如何?”
“行,但米行停业,那他们的粮怎么办?
“先看看情况再说,等粮食不够了,我们全部收购统一分发全城。”
“遵命!”
“另外,取暖用的木炭也要节省了,分户供用。”
“遵命!”崔起在座位上欠身答道。
“羽绒衣做了多少了?”陈列看向段乞丽。
“做了六千多件了。”
“太好了,明日一早让新换班的守城士兵就换上,现在节气已到小雪了。”说着陈列下意识地搓了搓手。
“嗯,陈将军,医馆得加木炭,伤病员有好几百呢。”
“应该,应该。”陈列转头对崔起说:“下午就派人去送一些。”
“是!”
“祝都尉,城里治安和预备部队的管理,没什么问题吧?”
祝逐在座位上欠身答道:“目前一切正常。”
“战时管理办法,下午崔郎中把告示贴出去,我怕会造成全城恐慌,要密切关注,平时没事,困难时期就怕出现别有用心的人。”陈列有些担心地道。
旁边第五师点头道:“是啊,穷则思变,东汉末年席卷全国的黄巾起义不就是穷的揭不开锅了,百姓拖家带口的参加了起义军。”
“是啊,动辄号称百万大军,其实有九十万是老弱妇孺,有十万是青壮年百姓。”谢万在旁道。
“不管怎样,稳定、团结是重中之重!”
“遵命!”祝逐欠身答道。
“我们几个从今天开始都在校军场吃吧,跟机动预备部队一起吃。”
“是!”众人一起答道。
“报……”
这时门外有士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报。
“何事?”
“南、南门……”
陈列豁的从交椅上蹦起,“南门敌军进攻了?”
“南门敌军开始修栈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