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毕业 - 我的漫画在古代爆红了 - 酒桶鱼鱼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27章毕业

顾秋白也摸不准穆良的想法。

照理说,她那么早就告诉了穆良徐承恭的事,怎么会过了这么久,什么也没有查出来。

徐承恭再聪明,也不至于天衣无缝吧。

霍老头要她稍安勿躁,她自然也不是那等莽撞行事的蠢人,只是静观其变。

军情泄密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报纸受到严格管控,到处都是安抚民众的文章,很好的引导了民心,一些唱衰的言论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紧接着就是画院的大考。

这次是第一批画学生真正的结业考试。

外界对此事极为关注,礼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办,所有的规格都和科考时差不多。

当然也有人质疑不公,广大的学子都要寒窗苦读数十年,才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画学生们却只需要参与一次考试,就能进入翰林院。

不过,这样的声音仍是少数。

在许多实干家眼里,翰林院就是一个闲散机关,主做修书立传之事,鲜少参与朝政。

尤其是翰林图画院,因为是特殊机关,品级最高也不过六品,晋升更是几乎不可能,因为他们做不出真正的政绩来。

有些老大人想要休息休息,也会自请调入翰林院。

纪沛然已是翰林中品级最高的三品官,但也要直辖于礼部尚书楚怀远,俸禄相较于其他官职又算少的,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岗位。

不出意外,一辈子都会在翰林院,就是一群高级书吏而已。

如若不然,当年纪沛然的这个提案也不会通过。

而且画学生们的考试并不简单,礼部为了避免口舌之争,用的是科举同样难度的试卷。

画学生们只闷头学画,哪能和书院的学生们相比?

各方都做好了可能一个都考不上的准备,若是如此,外界也该放弃那些走捷径的想法,老老实实把孩子送去书院。

何况画学生们不仅要考文章卷,还要考画。

两者都能通过,才能被翰林院取中。

而翰林图画院最早的那种,考核入院的制度也随着这项制度的出现做了改动,仍然会从外界收优秀画师,但不授予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合同工”。

需要待满一定年限,并得到院内举荐,才能够申领官职。

说回到画院的大考,顾秋白其实对这件事并不特别担心,别的班她不知道,但在她看来,漫画班的画学生水准是完全合格的,画部分的考卷由纪沛然操刀,顾秋白觉得难度不大。

问题自然还是出在文章卷。

到最后,整个画院,仅仅取中五人,漫画班独占两名,由徐寅之和白泽取中。

两人都出自名门,家学深厚,加上自己也比较努力,取中并不意外,尤其是徐寅之,文章被在场的阅卷官轮番传阅,惋惜这样的大才走的是画院考试,而不是直接去参加科举。

不管是画考还是文考,徐寅之都独占鳌头,两项第一,十分惹眼。

其余人若还想考,要等两年后,和下一批画学生一起,也可以选择不考,从画院离开,另寻出路。

“笔试”通过后,还有殿试,要去皇帝面前考学,让皇帝掌掌眼。

几百名中能进五人,纪沛然已经觉得是万幸。

画院学堂是第一次办,这样的考试更是第一次,纪沛然心里也没底,只能不断试错。

按照这个情况,下一次的画考应当会降低难度,更完善才对。

现在还不能说尘埃落定,皇帝很快就要召见他们,对于考中的五名画学生也不能松懈。

漫画班对于两人的取中,全然一片恭贺之声。

他们中许多人都没想到卷子会这么难,对自己考中本就不抱希望,徐寅之竟然在这种难度下还能拿下两项第一,合该是他考中。

徐寅之如释重负。

当年好友陆怀书站在他面前的质疑似乎已经很遥远了,这三年,他活得很自在。

画画的时候,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也不会想起母亲觉得伤神。

徐母死前,徐寅之意外听到了她和叔父徐承恭的争吵声。

“你怎么敢这样做!?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妇人之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徐家!”

...

徐寅之记得徐承恭的眼神,那里面藏着满满的杀意。

没过多久,母亲就病故了,他在母亲葬礼上把这件事和盘托出,可没有人觉得一次争吵就能代表什么。

他什么证据都没有,他证明不了徐承恭在葬礼上的眼泪是假的。

徐承恭说他童言无忌,却从此像毒蛇一样盯上了他。

被国子监除名的时候,他的人生走上了绝路。

舞弊的名声传出去,他一辈子都不要再想有人愿意举荐他参加科举了,其他的书院也不会收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