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师生闲坐谈仙缘
听着清朗的背诵声,赵夫子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这是神童啊!如此天才,怎么让辛县丞给养成了个纨绔?
赵夫子自诩当年也是个神童。读书作文当年也是出类拔萃,不仅在这河志县,就是在川江府,甚至聂国,也都还可以。
但跟这辛文成比起来,似乎还是差了很多。
赵夫子眼睛直直地盯了王舟半晌。
王舟一脸平静,没任何得意。这背书操作太基础,不值当得意,这事如果还得意,被人知道,定会惹来嘲笑。
赵夫子稳了稳心神,收敛了情绪。毕竟,这一生都在教授学生,阅历丰富,天资非凡的学生也是见过一些。所以平复心情后,还是为王舟做了些读书学习的计划。
“唔,文成,以后每日上午来我这读书,下午回去自己习文。”考虑清楚,便开口说道。
先学习一段时间,然后看看这个学生性情再说。毕竟也有那太多有天赋的学生,或因性情浮躁懒惰,或因好高骛远,荒废了学业。
“好的,那学生告辞了。”听完赵夫子规划的学习进度,王舟对着赵夫子行了个学生的礼,便要回家。
……
上午辛县丞一句话,一下浇灭了冷诗慈心中的焦躁与惶惑。
院中管家仆役家丁们,看向冷诗慈的眼神也变得不同。老爷一句话,这抢来的小姑娘便有可能要做家里半个主子。
冷诗慈虽然心中的似乎还存着点不甘,但更多的,却是滋生了一股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辛家,是河志县最顶端的存在。以冷家的门户,给辛家大少爷做个偏房侍妾的,不仅不算丢人,甚至还能说是攀了高枝。
虽然,这来辛家的过程,让人有些羞惭。但只要名分有了,怎么进辛家的门,有能有多少的关系?又有谁敢去说?
再者,那辛少爷也是看中了自己相貌,才把自己抢回家中。以后两人必然也会有些山高水长、蓬户洞开的情意。想到这里,冷诗慈脸上不自禁的也红了起来。
冷诗慈独坐房中,思量着等下辛少爷回来,该如何面对应付。当然,如果以后关系变得亲密,也一定要好言规劝,让辛少爷持身持心都要正经一些。
……
如此半个月,赵夫子看向王舟眼神也和煦了很多,好比看着自己亲自耕种的一片田地,如今长势茂盛,心中自然透着一股自矜与欣喜。
王舟的学习进度远超赵夫子预期,记性好,反应快,精力充沛。连续读书作文一整日也不喊累。如此好学的弟子,让赵夫子心中感慨良多。
纯粹是那辛县丞浪费了一块美玉良材。若早些进学,哪会在县中得个纨绔的名声。
唯一可以心里安慰的,便是这王舟学习时间太短,做起文章来,实在不堪入目,极其浅薄无味。
但这也才正常。若记忆,理解是天生的禀赋,那这作文之道,必然是需要后天学习的。这也正是老师的作用所在。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这做文章的方法技巧,便全在授业一途。
赵夫子有些自矜的捋了捋胡须,看着王舟微微笑了笑。
再过段时间,等辛文成文章上再有些进益,便要推举给县学了。当然,以辛县丞的势力,也不需要自己多做什么。只要自己点头,觉得可以进,那县丞自然会有相应手腕。
得如此良才教之,虽然赵夫子心中有些不舍,但也知道,让学生去更广阔的平台,才能开拓眼界,才能有更多进步。
“老师,这易经为什么只有一本?”王舟一直有些奇怪,这俗世里,易经只存在一本,不像那些宗门的藏书,一般都有三本。
“哦。这事由来以久,千年以降,存世易经,便就是这一本了。”赵夫子温声说道:“故老传言,千年前发生过一次事件,被称为‘绝地天通’。自那以后,存世的易经,便只有这一本了。”
“绝……绝地天通?”王舟惊异了。这……这俗世竟然知道修道界的秘闻。实在是有点让人惊异。
“嗯。传说千年前,有仙人因修仙产生了不同的思想与修真的看法,便就有了绝地天通之事。呵呵,不过是一些野史传闻,当不得真。”赵夫子随口说道。
面对自己心爱的弟子,这会学业已经结束,赵夫子常常会随口讲些史料,传闻,故事以增进学生的见识。
“啊,这是为何?”王舟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虽然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但这也真是件让人十分好奇的事情。
赵夫子微微一笑,反而拿起书本,问道:“那文成,以你之见,这易经究竟为何?”
“乃范围天地之变化。”
“呵呵,这是书中所言。”赵夫子喝了一口茶水,笑着说道:“实际上,易经有四本才对。”说完,便笑眯眯的看向王舟。
四本!?王舟有点懵。渡云宗的藏书阁中有三本,《连山》《归藏》《易经》。哪来的第四本?
难道这俗世中藏着第四本,难道那就是修炼道心的秘籍?
王舟眨了眨眼睛,有些迷惑。
“易,乃范围天地之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的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赵夫子语气和缓地给王舟解释道:“所以,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影响,就分成了四种:天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天地的影响、人对人的影响、天地对天地的影响。”
赵夫子笑了笑:“那么,天地对天地的影响,与我们人并无关系。所以这第四本,便无甚用处,自然也无人研究,事实上也并不存在。”
“哦——”王舟恍然大悟,觉得赵夫子讲得有道理。
“那么,连山,讲述的就是人对天地的影响,法术便在其中。归藏,讲述的就是天地对人的影响,堪舆相术便在其中。易经,讲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文成你说你要学那圣人之道,感悟圣人之心,便需多读《易经》才是。”赵夫子循循善诱,道理却是讲得明白通透。
王舟听到此处,连连点头。心中也明白了许多。
“那……那个老师,为什么绝地天通之后另外两本就失传了呢?”
“绝!地天!通!”赵夫子把字重新读了一遍,加重了语气:“绝是断绝,通是通气。所以,此事,便是断绝了天地通气,实际便是断绝了我们凡人修仙的道路。让人无法再学习那影响天地万物和万物影响人的技术。所以,那另外两本,便愿意的淹没了。”
王舟听得双眼放光,没想到这事还能这样解释,并且老师的估计很多都很接近事实。
《连山》《归藏》两书中,确实有不少法术相关内容。
“当然,这不过是些野史,一些凡人对仙道的揣测。当不得真,当不得真。还是要专心学问才是。”赵夫子见自己学生听到故事,便心有向往,急忙回到原话题上,要把学生的心思拉回到学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