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驼城之役
第117章驼城之役
01
这些日子,殿下渐渐有了个习惯,看折子看到夜深的时候,常常会抱着酒壶,背靠着书桌席地坐在地板上,喝着酒,一边望着窗外的夜色,但不会喝很多,因为第二日还要早朝,有的时候,喝着喝着,就背靠着书桌睡着了。每当此时,清溪就做在旁边默默的陪着,支走所以伺候着的宫人。
席地坐着喝酒的殿下已然没了储君的风度,颓废得好像街边的流浪者,不顾平日里那一袭如盔甲一般的明黄色蟒袍变得慵懒褶皱,沾上酒污,而每到太阳升起的时候,殿下就会立刻变得精神饱满,英姿勃勃。
这是别人都未曾见过的殿下,而殿下此时往往都是沉静的,如窗外沉静而深邃的夜空。
因为白日里的赌气,胤礽整整一日都没有跟清溪说过话,此时,清溪却忽然听见殿下开口。
“今日朝中有人奏议,让大阿哥回朝与我共同监国。”
清溪一楞,须臾缓缓道:“这是好事呀。”
“好事?”胤礽咧了咧嘴,冷笑不已。
清溪不解,欲言又止道:“有大阿哥与殿下一起监国,殿下就不必这么劳累了。”
“我就知道连你也是这么想的。”胤礽满脸嘲讽之色,“你以为那些事情都是谁弄出来的?”
清溪先是不解,尔后恍然大悟,为何先前几日还好,之后每日都那么多奏章。
胤礽将酒杯中斟满酒,冷哼一声:“那些折子,他们递,我就看。事无巨细,只要他们写,我就看,我倒要看看,到最后他们还有何可写的。”说完,一口将杯中的酒闷了下去。
“可是殿下又何必跟要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呢?那些折子,看不了,就不要看了。”
胤礽朝他竖起一根食指,固执道:“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提议,让大阿哥与我一同监国,那些折子我偏要一个人看完,一本都不落下!”
清溪知道殿下有一些醉了,今日借着酒,终于说出了心中的苦闷。平日里伪装得太好了,那些心事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
清溪忽然明白了今日殿下为何会发那么大的火,原来是心中憋了那么多不痛快。
“我知道,想要赢得满朝赞誉,获得所有人的认可,是要付出代价的。现在大阿哥那帮人就等着挑我的毛病,我就是要做给他们看看!”
02
大清与噶尔丹的战争进行到白热化,局势忽然间逆转,右路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的清军节节败退,由大王子苏辛哲率领的军队长驱直入,竟一路杀到距京城只有七百多公里外的乌兰布通河。
康熙这才知中了对方的调虎离山之计,对方一路佯败诱他的主力军队深入蒙古,一路竟派遣精锐部队直击京师。直得立即调兵速速返回,以解京城之围。
苏辛哲率领数万骑兵,集中大红山,此地是进京必经之处,后有密林隐蔽,前有河流阻挡,易守难攻,是一绝妙之地,他拉来数万只骆驼,缚住四肢让其躺在地上。又在驼背上放上许多木箱,并用湿毯裹住,竟摆成一个万米之长的骆驼城墙,一排弓箭手伏在驼城内,利用驼城间隙朝外放箭,阻隔折回增援的清兵。在此地,蒙军兵分两路,噶尔丹与弓箭手和少量步兵死守驼城,而苏辛哲则率领精锐骑兵一路继续朝京城进攻。
万米驼城,无坚不摧,前来增援的清兵被牢牢阻隔在外,连康熙也只有“望驼兴叹”。
早在三年前,苏辛哲就发现了大红山这一处绝妙地势,为这一战绸缪了三年之久。竟不惜精心准备科考,他知道,大清的状元一般入职翰林院,而翰林院隶属于军机所,而翰林院中更藏有地图,军书,军机地图无数,还有清朝建朝以来对外所有详细的对战记录,包括每一场战役的主将,副将,人数,地点,当时所采用的战术等等,那些资料院内编修可无限制查阅。在翰林院供职的数月,他白日里编书,晚上就在查看那些资料,早就将大清现任几个将军的性格和常用战术都摸透了,大清的几个险要的关口,以及破绽都尽在掌握之中。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根据他对那些将领的了解,他所带领的军队才能势如破竹,一路杀到京师。
这驼城能拖住康熙多久,就能为他赢得多少时间,待他杀入紫禁城中,便是改朝换代之时。
整整两日,驼城久攻不下,对方伤亡及小,弓箭手过一个时辰又换一批,昼夜交替,反而大清却已死伤无数,骆驼本就皮糙肉厚,这万米驼城如铜墙铁壁一般。若驼城再不破,只恐京师将要失守。
康熙守在驼城外心急如焚,欲破驼城,唯有用火炮将驼城炸出缺口,才可进攻。可火炮笨重,非一日两日可运来,只能派人北上向附近的沙俄求援。
沙俄虽在去年七月与大清签订《尼布楚条约》,与大清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一直以来都与噶尔丹暗通款曲,包括就在噶尔丹与大清此次战争爆发前,噶尔丹就扬言与沙俄借得六万火枪队,要与大清决一死战。
要想得到沙俄的帮助,为今之计只有找沙俄谈判,康熙立刻派使臣前往沙俄,表示愿意重新修订《尼布楚条约》,清朝愿以额尔古纳为界,对条约作出让步。沙俄很快回应,借给清朝十门大炮。
驼城之役的第三日,康熙利用沙俄所借的十门大炮,终于将驼城炸出一道缺口。
清兵如潮水一般迅速朝缺口涌进去。苏辛哲早有准备,驼城内亦备有数门大炮,就是为了防止清军突破驼城,在清兵冲进来一瞬,立刻开火,一时,双方大炮同时向对方轰杀,一时地动山摇,满天血肉横飞,不知是骆驼的,还是人的。
漫天猩红的血雨,还有纷纷扬起的驼毛。两方士兵杀声震天,相互厮杀着,这一战极为惨烈。康熙率领步兵骑兵正面厮杀,一边派大将军福全从绕到山后夹击,由于清军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很快将对方击得溃不成军。
经过一番混战,乌兰布通河的河水染成了红色,而河边的大红山漫山遍野都是断胳膊断腿。
冲破驼城,康熙乘胜追击,噶尔丹带着残兵一路逃回漠北,而康熙则率兵追击苏辛哲带领的一干精锐之师。
短短两日,苏辛哲已连破三座主要城池,与京师已不到三百里地。
康熙素闻噶尔丹这个大王子诡谲难测,奸猾不亚于其父噶尔丹,甚至青出于蓝,早想会一会了,看下想着,这苏辛哲若是狐狸,那他便是那捉他的猎人,想来还有些兴奋,便一路快马加鞭,直追他而去。
03
早有人快马加鞭,将乌兰布通河之战失利的消息传给苏辛哲。他知康熙即将率援兵赶来,只是没想到康熙那么快就攻破了他设计的驼城。
其实,他真正未料到的是,康熙会主动对沙俄妥协让步,若不是沙俄借给康熙的十门大炮,以他的驼城加大炮,定能万无一失,起码能将援军拖住十日。
而十日之后天下已定。
如今,十日之内夺天下的黄粱梦破,现在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继续破城,他绝无可能在康熙率领的援军赶来之前攻破剩下的城池,等康熙援兵赶到,他将腹背受敌,他可以背水一战,但一切胜算不大。
第二条路,逃回蒙古,率领蒙军的精锐之师逃回漠北,可保存实力,养精蓄力后他日可再与康熙一战,但战机已失,这意味着一切功亏一篑,之前所有的筹谋付之流水。
苏辛哲骑在马上,仰头望着天,所有的将士都在等他发号施令。
苏辛哲的头在脖子上放正之后只说了一个字:“战。”
他没有继续攻城,而是在原地等候康熙援军的到来,他苏辛哲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哪怕军中只剩他一人,也要与满族皇帝厮杀到底。
此地正是一处茫茫草野,方圆十几里之外都是平原。所有将士都在原地待命,军队的最前方,是小半块黄铜面具遮脸的苏辛哲。
战旗飘扬,苏辛哲骑在马上,袍角被风吹得掀起,神色肃穆得望着远方。过了一会,一个马背上插着旗子的传令官忽然骑着快马的远远朝这边跑来,下了马之后立刻跌跌撞撞得跑到苏辛哲的马前,跪下来大声喊道:“大王子!大汗让您赶快撤,清兵就要追来了,再不撤就来不急了啊!”
苏辛哲不语,朝副官使了个眼色,副官很快拔出刀,一刀便抹了传令官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