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材料工厂 - 更换笔名为艾华的新书 - 更换笔名为艾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章材料工厂

江雨玲和林青把工作室整理出来后,想很快地投入工作。

昨晚他们回去有点晚了,林青把车停进了车库后,对江雨玲说:“我送你上去吧。”

江雨玲:“…不用了,回去自己好好弄点好吃的,再休息好,明天早上早点走。”

林青:“还是今天这个时间,你把车开到老地方接我…。”

江雨玲点了点头…,然后俩人上了直梯…从直梯出来就分手了。

林青始终弄不明白,她为什么有点躲着他,为什么老不告诉她住在哪栋楼,他们明明在一个小区里,他都找不到她的住所。

更令他奇怪的是,他从来没听见过她丈夫给她打过电话,她又为什么从来不提起她丈夫,他只听她说过,她丈夫去了国外,但国外也应该有个电话呀,真是有点神秘兮兮的。

吴书记在他们没到来之前,就来看了看,见工作室已经打理出来,能够绘上一些图案,立上一些塑雕塑,村将会大变样。

他下来了解了剩下的村民,原来这就是一个穷困脊贫的村,虽然面积不小,但生产落后,一年只有2000多元钱的收入,所以村里的人全外出打工了,成了实实在在的“空村”。

自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战以来,村里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路被修通了,生意也做活了,这次示范农业区建设,加上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进行承包,村里成了一派无垠的景象。

但是,现在的困难是,劳动力严重不足,处出打工的不願回来,在外面雇工费用也高,钱从哪来?

当江雨玲和林青的车到达时,见吴书记在这儿,他们很高兴。

林青:“…吴书记,早啊。”

吴书记:“你们还要早些,你们要开2个小时吧。”

林青:“你不也一样,回城里也要2个小时。”

吴书记:“我昨晚没回去,住村委会。”

林青:“辛苦啦!”

江雨玲开了工作室的门:“吴书记,进来坐一会。”

他走了进去:“不错,还需要什么吗?你们尽管说。”

江雨玲:“…我们打算把这个区域搞成传统农耕文明景区,这几幢房子全粉刷出来,绘上图案,…这外面准备立上传统农耕的雕塑。”

林青:“这房子外边修建几个只有柱子的房子,中间的横梁上可挂满农耕的小物件,供游客观看,也可以购买…,现在缺的就是材料,搭建房子的木料等。”

吴书记:“…等会,我们可以到那边去看看,他们搭建了一个大篷,把拆房子木料和其他的材料都放在里面,看有没有可以用的。”

林青:“那好,能用的可以用,把它重新用推板推一下。”

吴书记:“现在最缺的就是劳动力,泥水匠,木工,电焊工…他们在外面做,有活做时,工资很高,不願意回来。”

他们边说边来到堆材料的大篷里,大篷离他们工作室有10多分钟路程,里面堆放的东西很多,有家具,有木材,还有拆房子的材料,诸如瓦之类,还有家具。

林青:“以后,这里找几个木工来,就是材料加工厂了。”

吴书记:“…你们绘画要搭建架子吧?只有到场上去请,给工钱,颜料,派人去买。”

江雨玲:“谢谢吴书记。”

吴书记:“这是我该做的,不用谢,我给村委会商量一下,能自己做的,自己做,不能自己做的,只有雇人,至于费用,我尽量去要,上面拨了点钱下来,但到处都在搞,到我们这儿也是杯水车薪。”

林青:“没什么,能我们自己做的,我们自己做。”

吴书记:“…你们艺术家也辛苦,这不是在纸上作画,要把画搬上墙,作画按平米算吧,向上面申请什么要种子,要修路费什么的,还好办,有单位和学校对口支援。”

江雨玲:“…我们作画,不需要什么工钱,尽我们一份义务。”

吴书记:“太谢谢了,你们也是人才,…我要去村委会一趟,你们忙吧。”

林青:“好的。”

这时,胡娃从那边跑了过来:“江姨,林叔叔,我看见你们车停那儿,知道你们来了,但我没有想到你们在这儿。”

江雨玲:“胡娃,爷爷在家吗?”

胡娃:“在,在家。”

江雨玲:“…以后,我们都可以到这儿来,这是我们的材料加工厂,你们的竹条也可以放这儿,你们的东西可以拿去卖,也可以编成大的,放在地里作摆设,让游人看。”

林青一人在材料堆里翻来翻去,他把有用的堆在一起…。

胡娃走过去,帮他传送:“林叔叔,这搁哪儿啦。”

林青:“…注意你搬不动的别搬,叔叔今天又给你带过来好吃的,…等会回去拿。”

江雨玲觉得她劳动起来有点吃力,所以她没有怎么动,只用笔证录下来…。

江雨玲:“…给居委会说,明天上午叫人来搭架子,我们上去作画。”

林青:“你想过了这几幅画,怎么绘?”

江雨玲:“把农耕文明的元素搬上去,就是牛耕时代,牛是人的伴侣,是劳动力,也是工具…。突出牛。”

林青:“…对呀,还有几副画,反应传统农耕时代的生活特征…是什么呀?”

江雨玲:“…那时人们休闲娱乐做什么?”

林青边翻材料边说:“不是打麻将吧,那时还没有麻将。”

江雨玲:“…你会打麻将吗?”

林青:“我不会,不会打的人很少,…也没兴趣学,打麻将也需要专注,需要算牌,我可专注不了,但绘画就能专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