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夜长话多
“怎么又是小棠她爹?”三傻子心中念叨着,他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可麻先生一习话,又在证实铁山所说千真万确:“我看也像常疤拉干的,我出高价买了三儿家的地,令常疤拉恼羞成怒了,他这是在给我警告呢。”
三傻子说:“你们等着吧,俺一定要抓住暗算麻叔的人,不管他们是谁派来的,俺都要弄个明白。”
这时,其他几个伙伴已打开米袋,一个个捧起大米,稀罕个没够。
麻老海笑道:“三儿,咱不说烦心的事了,快去看看我给你们带来的大米。”
三傻子也凑到米袋前,看着那雪白晶莹的大米,心情快乐起来。
“哎呀,这么好的大米,哪来的?”三傻子问。
麻老海笑着说:“是我的日本朋友从榊榞农场买来的,送给我一些,让我尝尝。我留下一点,剩下的都拿过来了,大伙儿尝尝鲜。”
奉天原本很少种水稻,清末民初,奉天水利局决定将断断续续的浑河故道挖掘疏浚,开凿一条人工灌渠。这就是后来奉天北郊的新开河,也就是过去人们口中的二道沟。
当时,从山东、直隶等地招募大量农民挖掘新开河。
民国三年,奉天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新开河灌渠竣工。
许多挖河民工看到沿河两岸土地肥沃,便于灌溉,就在此安家落户,河两岸陆续出现了水稻田。
日本农学家榊榞正雄也在新开河附近购买了一大片土地,办起榊榞农场,迁入朝鲜移民试种耐寒品种水稻。
榊榞农场就在今天沈阳的五一商店、辽宁中医药大学那一带。
麻老海带来的大米,正是来自这个农场。
仁兄童年时,遇到烦心事,时常会坐在新开河大堤上,面对那一望无际的水田,听那风吹稻浪的声音,所有的烦恼也就随风飘散了。
如今,水田早就变成了高楼大厦,新开河也变成了北运河,水泥堤坝取代长满杨柳的泥土坝,失去了昔日的神韵,也没有了鱼跃蛙鸣的生机。
一群小子正在稀罕大米,大舌头则凑到麻老海和铁山身边,小声说:“麻叔,铁山叔,三傻子都有大号了,你们也帮俺也取个大名呗。”
铁山和麻老海相视一笑,麻老海说:“孩子大了,又来了城里,总得有个名字。铁山大师,你看……”
铁山说:“麻先生有学问,还是你给他起个名字吧。”
麻老海想了想说:“方家老大,那就是方大。索性就叫方达吧?‘达’是‘大’的变音,而且‘达’字念快了,很容易听成‘大’字。”
铁山立刻竖起拇指赞道:“好名字,方达!好男儿志在四方,四通八达!”
大舌头立刻向二人各鞠一躬,然后跑向那群小子,连喊带叫:“俺有名字啦,俺叫方达!志在四方,四通八达!”
他真想即刻就将这么好的名字告诉张大扎去,可一想到此时此刻人家的丈夫有可能在家,只得作罢了。
铁山和麻老海留下大米,又和小子们闲唠了几句,看看天色将黑,也就走了。
大舌头还想独自去耳房睡觉,三傻子说:“大伙好不容易见面,在一起热热闹闹多好哇,自个儿睡一间屋,小心半夜三更来只大脑斧,咬洗你!”
气得大舌头伸手去抓三傻子:“你个傻玩意儿,学谁呀!”
三傻子便躲着大舌头跑,其他小伙伴见状,就一起拍巴掌喊:“大脑斧,咬洗你!大脑斧,咬洗你!”
见大伙儿都这么喊,大舌头气不过来,也就不生气了。
他也觉得这么多人,好久没见了,如果独自去睡耳房,未免扫大家的兴。就答应留在正房,大伙儿睡一铺炕,好好热闹一夜。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大舌头又是初来奉天,而三傻子也是被日本警察逮捕后刚刚放回来,大家自然不会消停,有得是闲嗑可唠。
黑娃子说:“再有俩月,爹就送我上学了,我也要念书了。”
五鼻涕说:“干爹说俺跟六嘎子,一天到晚闲得五脊六兽,让咱俩也去念书,到时候咱就跟黑娃子一起上学了。”
三傻子说:“你俩都老大不小了,才去念书,比别的同学都大七八岁呢。”
六嘎子说:“咱干爹说了,啥时候念书都不晚,总比一天到晚五脊六兽,闲着没事砸路灯强。”
“五脊六兽”,也是东北特有的方言。就是百无聊赖、闲得难受的意思。
因为中国古时候宫殿式建筑,上脊有五条,四角还各有六个兽头,所以统称五脊六兽。
这五脊六兽,每天每时每刻呆在房顶,无论风吹雨打,一动不动,啥也不干。
东北人就以此来形容人闲得无聊,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为好,就像屋顶上的神兽一样。
四愣子说:“念书好,俺要是跟你们一般大,那俺也去上学。”
五鼻涕一撇嘴:“你不就比俺大一岁吗?”
四愣子说:“大一岁就差不少事呢,念不进去书了。我就是觉得念过书的人厉害,那天黑丫给俺念她写的文章,俺佩服得不行,实在有才。”
三傻子问:“她都写的啥呀?”
四愣子回答:“她说,学堂先生留的作业是让写一件最重要的事,黑丫那天写完了,就念给俺听,她写的是‘我今天吃饱了,一点也不饿’,你们看,写得多好,多有才呀。”
五鼻涕点点头,“嗯,黑丫真行,太有才了!”
六嘎子也说:“念过书就是不一样,这都能写出来。”
黑娃子自豪地说:“我最佩服我姐了。”
大舌头嘟囔一句:“写的啥破玩意儿呀!”
四愣子不满了,他不能容忍别人轻视黑丫,于是他说:“啥叫啥破玩意儿,有本事你写个试试!”
大舌头说:“俺哪会写呀?”
四愣子说:“那不就结了,你有啥不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