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姑嫂 - 姝色 - 山间人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姝色 >

第18章 姑嫂

阿姝听得越发头疼不已。

今日尚有许多事务,却忽然听说姑嫂二人午后便要来,她不得不连朝食都无暇慢用,赶紧去挑了两间位置合宜、宽敞明亮的屋子,一面令人赶紧擦洗,一面去库房中挑合适的物件陈设布置。

她不知这姑嫂二人性情喜好如何,身边亦无可打听之人,遂只能依着刘徇素日的俭朴之风做些装饰,再添些别致的香炉、烛台、屏风等物。因想着二人到底是女子,她又拣了精致的玉器簪钗等,封了二个漆盒,欲作赠礼。

一切准备妥当时,已是晌午,终于有人来报,二人将至。

阿姝忙乘马车,自信宫往城门处去迎。她这一路都心中惴惴,捏着裙角发怔。

方才更衣时,雀儿以初见姑嫂,该体面隆重为由,替她挑了数件浓艳瑰丽的衣裙以显尊重。她踌躇片刻,仍是择了另一件略素净的藕荷色曲裾,无甚装饰,只腰间绣带收紧,衬得腰身盈盈一握,纤细堪折。

旁人她不怕,可唯独刘徇的大嫂,故去的刘徜遗孀樊夫人,她实在心有不安,生怕樊夫人见她,便会想起杀害自己丈夫的章太后。

今日去迎,初次相见,该谨慎些。

与此同时,信都城外,远远有一数百人的队伍逶迤行来,正中拱卫着一辆宽敞的三驾马车。车中坐二妇人,一个年约二十六七,梳高髻,披素服,身无钗环,面目端婉,眉目清秀,怀中左右各搂一三五岁的稚儿,正是刘徜妻樊夫人,与她的一双儿女。

樊夫人出身东郡没落大族樊氏,祖上曾为武帝亲封的大将军,可惜子孙仕途不利,无甚功业建树,至樊夫人父亲辈时,只得一小小顿丘令之位,因与刘徜门户相当,又慕其宗室之名,遂将女儿嫁来。二人成婚六年有余,膝下一双儿女,长子五岁,乳名破奴,幼女两岁,唤作阿黛。

她身边倚着另一十三四岁的小妇人,梳垂髻,同披素服,眉眼与刘徇相类,却全无他的温雅,只多了三分活泼张扬,却是刘徇之妹刘昭。

这四人原也住在长安,因去岁刘徇便已闻朝中风向,暗觉不妥,劝刘徜将家眷送回东郡,这才令她们躲过一劫。

他出长安后,又恐有心之人利用,遂早前便暗中命人去东郡,令她们往冀州来。

而这数百人队伍的领队者,乃是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弱冠少年。少年生得清秀俊逸,神采飞扬,面白若敷粉,眸黑若点漆,称得上是个玉面郎君。

此人名樊霄,字子郁,去岁才刚极冠,是樊夫人堂弟,数年前父兄亲族等皆在流民起事中丧命,便投奔刘徜家,与刘徜一门十分亲厚。此番自东郡至信都,便是他一路护送而来。

他素来恣意,放浪有风度,因从未到过信都,回头冲马车中人呼道:“阿姐,待我先前去探路!”说罢,未待樊夫人出言,便先扬鞭,大笑着纵马而前。

樊夫人自车中探出半个脑袋瞧一眼这个弟弟,无奈摇头道:“这孩子,当是一路上闷坏了。”

刘昭也跟着探出头去,望着不远处的信都城门,露出几分欣喜的笑容:“终于到了,就要见到阿兄了。”可刚说完,望见身上的素衣,情绪便即刻低落,喃喃道,“可惜长兄已不在了。”

樊夫人温婉的面容微僵,眼眸中阴霾一闪而过,低下头去,再不接话。

而外头纵马的樊霄,此刻已奔至城门下,一眼便望见一众迎候之人中,那一抹藕荷色倩影。

那是个年轻的小妇人,一身曲裾,亭亭而立,瞧不清面目,却身段出挑,那盈盈一握的腰身与翩跹翻飞的裙裾,衬出不凡仙姿。再靠近些,更见她青丝如云,灵秀娟丽,皎若明月,肌肤胜雪,顾盼间,神采夺目,柔婉娴静,十分堪怜,实在是个难得的美人坯子。

他心神一荡,目光呆了呆,随即便猜出,这便是新嫁刘徇,名扬河北的赵姬。

果不负盛名,只可惜了出身――他回首望一望已渐靠近的马车,心生惋惜。

此时,阿姝已注意到这个单人纵马而来的弱冠少年,见他时不时望着自己,不禁狐疑,一面低头检视自己是否穿戴妥当,一面猜测他身份。

须臾间,车架渐近,那少年也行到近前,微笑下马,冲她拱手作揖道:“想来这便是新嫂子吧?在下不才姓樊,单名一个宵字。”

阿姝未曾听过樊霄的名号,却自樊这个姓氏,猜出他大约是樊夫人亲族,这才渐放松警惕,冲他微笑。只是尚未待她开口,却听斜刺里传来一道脆生生的女声,透着说不出的任性:“哪儿来的新嫂子?樊阿兄,我怎未瞧见?”

说话的正是才自马车中探出的刘昭。只见她扬首挺胸,稍显稚嫩的面上是毫不掩饰的轻慢之色。

饶是阿姝来前心中已有数,仍是未料到刘昭会如此直白。谁能想到,刘徇那样谦和有礼的人物,会有这样一个张扬任性的妹妹?

她面上的笑僵了僵,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愣在原地,片刻才轻唤了声“叔妹”,解释道:“大王初到此处,近日忙于政务,再有一两个时辰便该回了。”

刘昭仍想再出言讥讽,此刻樊夫人也自车中及时出言止住她:“阿昭,勿多言,快些先行吧。”说罢,她冲局促欲行礼的阿姝温和道,“可是赵姬?多谢来迎,大伙儿都乏了,这便先行吧,不必多礼。”

樊宵已将人送到,自往城外军营寻刘徇去了,其余一行人这才又往城中行去。

甫至信宫,阿姝便先下马车,疾步至樊夫人车驾前静候。

刘昭仍是倨傲不已,扬首自旁边经过,自入了门内。

樊夫人冲她笑笑,又与乳母一同,转身将两个孩子抱下,牵着一同入内。

破奴与阿黛二个稚童生得秀气,黄发垂髫,皆是一左一右跟在樊夫人身侧蹒跚行着,望向阿姝时,童真的眼眸露出几份好奇。

阿姝心觉可爱,不由冲两个孩子笑了笑,白白净净,温柔可人的模样落在孩子眼中,格外亲切,破奴与阿黛遂也跟着咯咯笑了两声。

刘昭与樊夫人的二间屋子相邻,就在刘徇所居宫室西侧不远,阿姝将人送入后,一面命人斟浆,一面将备好的两份赠礼取来,欲赠二人,另还特意取了孩童爱食的点心呈上。

樊夫人一如方才的端雅,十分温和的接过道谢,仿佛并不在意眼前的弟妹,乃是杀夫仇人之女,只谦道:“令你费心了,本是一家人,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必这般客气。”

刘昭气性大,十分瞧不下去,当即冷哼一声,冲着樊夫人道:“大嫂太过心软,长兄尸骨未寒,咱们何时要与这女子做一家人了?”

樊夫人听到“尸骨未寒”这四字时,放在身侧的两手终是忍不住紧了紧,微笑的唇角也不自觉淡下。

屋中一时寂静,阿姝原就心有愧疚,此刻不由轻咬下唇,垂下眼眸,不敢看樊夫人。

然樊夫人须臾便又恢复寻常,冲刘昭摆手道:“赵姬既已嫁给仲渊,便是咱们家的妇人了,旁的也勿再多提。”

刘昭心中不满,却见樊夫人面带倦容,眉有忧色,遂住了口。她素与大嫂亲厚,转头趾高气扬冲阿姝道:“大嫂累了,你先去吧,待阿兄归来,再告知我们。”

说罢,竟不再瞧阿姝,俨然如打发寻常婢子一般。

樊夫人也未替她解围,只闭上双眸假寐,模样懒怠,与方才截然不同。

阿姝面色难堪,心中亦有气,却不好发作,只得起身离去。

雀儿再外守着,听得清楚,待行出些距离,便再也忍不住忿道:“女公子身为小姑,理应向嫂子行礼问安,怎可那样对待阿姝?”

阿姝想起过去在邯郸时,自己与阿嫂亲密无间的情形,不由暗叹一声。

那刘昭与樊夫人瞧着倒是亲密,而她自己,只怕此生也没那个福气与小姑和睦共处了。

雀儿见她不语,又面色不佳,只当是心情郁结,遂小心翼翼补充道:“倒是那位樊夫人,果然如传言一般贤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