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争粮 - 姝色 - 山间人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姝色 >

第44章 争粮

屋外哭喊之人乃跟在樊夫人身边服侍了多年的郭媪。

她甫一入内,便扑通跪下,满是褶皱的面上淌满泪痕,不住的俯首叩头道:“大王,公子,夫人自司徒故去后,身子大亏,如今,更是日日服丹砂,怕是活不到夏日了……”

“婢自夫人幼时便服侍左右,依夫人的脾性,若非司徒一事令她深受打击,无论如何,也不会做下这样的糊涂事……大王,请看在两位小公子的面上,看在故去的司徒面上,更看在过去,夫人也曾敬心侍奉过老夫人的面上,开恩……至少,能让两位小公子伴在身边……”

她说得涕泪横流,凄切难当,令樊霄也双目含泪,不敢置信的颤声问:“阿姊竟还服丹砂?”

丹砂有静气安神之效,常为修道的方士所推崇。然此物偶尔服用无碍,久服却会令身亏体乏,日渐衰弱,最后病入膏肓,衰朽而亡。

郭媪点头泣声道:“自听闻司徒去后,夫人夜不能寐唯借丹砂与熏香,方能入眠。夫人正是因此,才与那庙巫相识……”

樊霄捶地痛道:“阿姊――糊涂啊,怎可服那样的毒物!”

他想起方才樊夫人悉心教导两个孩子的情景,不由转向坐榻之上的刘徇,恳求道:“大王――仲渊兄,阿姊时日无多,可否稍稍宽待?”

刘徇闭目未语,面色复杂,闪过一丝不忍。

片刻,他稍复平静,方道:“大嫂于我一门上下,的确有恩。”

樊霄与郭媪皆要松一口气。

“然我不能因此,稍有放纵。尤其破奴与阿黛年岁尚幼,绝不能跟在这样品行不端的母亲身边教养。”他说罢,仍是命人去请冯媪,“两个孩子由冯媪暂抚育,日后可寄于我名下。至于大嫂――暂不将她驱出,自留院中,从此便别再出来了吧。”

郭媪闻言,顿时惊惧伤心,还欲扑地再求,却被樊霄伸手制止。只见他身形微晃,已然重重磕头言谢。

他心知刘徇这般处置,已是格外宽容。不将樊夫人驱逐,一来能保大司徒旧名,二来也全了樊夫人的颜面。

至于二稚子,刘徇既愿养在自己名下,可见日后定会善待之。

原以为此事该就此结束,岂止本已不做挣扎的樊夫人,听闻刘徇要将一双儿女寄养在自己名下时,却无论如何也不答应,于屋中日夜哀哭不止,令人悚然。

如此数日,刘徇忍无可忍,终是踏进院中。

此刻的樊夫人日日囚于屋中,早已面色惨白,眼窝深陷,憔悴如枯槁,身侧只郭媪一个服侍着,格外凄惨。

她远远的听见脚步声,混沌的眸光终于动了动,冲刘徇扯出个虚弱的笑,嘶哑着嗓音道:“仲渊,你来了。”

刘徇停在门边,再不愿入内,目色沉沉凝望片刻,方道:“大嫂还有何事需交代?”

他此话,俨然是同一个濒死之人说的。

樊夫人混沌无神的眼中渐渐淌下两行泪,干裂的双唇颤动道:“破奴与阿黛,不能在你名下,我不许――他们认杀父仇人之女作母亲!”

刘徇双手不由攥拳,沉声道:“陷害兄长之人,并非赵姬。”

樊夫人冷冷笑了声,艰难的摇头,双目忽然紧紧锁住他,道:“仲渊,我知你心地纯善,可你难道真的相信,亲生的母女,会一点也不肖像?她无辜,可那作恶之人,与她有斩不断的血缘!”她说罢,扭过脸,恍惚的瞪着头顶的虚空,“伯衍――他还在看着你呢。”

刘徇甫闻“伯衍”二字,心口猛的一跳,薄唇越发紧抿,胸口一股郁郁之气升腾而起,被压抑多日的仇恨重又被挑起,许久才压下。

他忍着心口的剧烈跳动,凝神片刻,深吸一口气道:“此事暂且搁下。”

他说罢,转身欲离去。

樊夫人忽然道:“仲渊,若你未娶赵姬,只怕我也不会如此相逼。你今日的一切,与日后所有的荣耀,都是因伯衍之死,才得来的,莫忘了。”

刘徇脚步僵住,立在院中许久,方恍惚离开。

……

时近三月,多地已陆续种植作物,而去岁秋日隐于黄土之中的虫卵,也开始陆续诞出不少蝗虫,灾相初现。

而刘徇治下的信都,与先前说服的赵郡二地,却并未受太多影响。趁此机会,赵v得刘徇消息,又说服赵地郡守联合相邻数地共行此法。

旁的魏郡等地,虽因未提前预备足够的禽类而效果不如赵地,到底也还能稍减灾情,不至如多年前的蝗灾一般,所过之处,颗粒无收。

一时间,刘徇之名,在冀州境内越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长安来的萧王,不但于一年内便以区区两千人,收服了冀州的大半疆土,就连上天所降的蝗灾,也能轻易化解。

赵郡,百姓们对刘徇的感激尤盛,就连阿姝也因此格外受追捧。

从前,她因出身与容貌,早惯了旁人的窥探,如今却又有不同。她偶尔外出时,路人望过来的目光,不再只是寻常的好奇与艳羡,还有诚挚的感激与祝福。

二月时,邓婉诞下一子,乳名唤做昌儿,如今至五月,正是稻谷成熟的时候,有百姓寻出田间十分难得的几株五穗稻,于昌儿百日时,送予赵氏府中,以表真心祝愿之意。

更有才诞子的农人,抱着未满月的稚子,跪于路边向她道谢。

“若非听了大王的法子,我家今年那一亩三分田定颗粒无收,不但交不起田赋,便是我那妇人,也要饿得熬不过生产这一关。”那农人说得恳切,满目通红,将孩子捧高些,道。“多亏了大王与王后,保我家母子平安,多谢大王与王后。”

阿姝将车马停在路边,于众人簇拥下,轻抱起那正嘟着唇憨笑的小儿,一面忙令那人起来,一面眼中悄悄涌起一阵泪意。

她活了两世,第一回真切的感知到身为赵氏子女,身为王后,承载着何种责任。

而刘徇,她从前只知他心思深沉,外热内冷,一边惧怕他的同时,又盼着他早日杀入长安,好令她与兄长不再忧虑。

如今,她才忽然发现,他不但是她的夫君,更是未来要受万民敬仰的天下之主。

她心中生出许多迷茫。

嫁了这样一个人,也不知是福是祸。他二人间,除了难解的家仇外,日后还有许多需面对,到时她又该如何自处,如何保全赵氏?

想起刘徇,阿姝心中还隐有一丝不确定。

去岁冬日,他分明说过,会来接她回信都。

如今已是五月末,天气自冬入夏,大嫂也已平安生产,连昌儿都已满百日,他却再未有过消息。

起初她还心有侥幸,只想多逗留些时日,并未主动去信,如今拖得久了,她竟生不安,难道信都发生了什么事,令他改变了主意?

想起他离去前那几日的不知节制,她有些不是滋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