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
1944年4月18日,日军为挽回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确保战略物质供给,减轻在中国战场上的巨大压力,拟打通中国东北到南亚的大陆交通线。在其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下,发起“1号作战”,“河南战役”爆发。
战斗由河南郑州地区,黄河桥头霸王城的日军,率先发动进攻,日军香田师团、铃木旅团步、骑兵2万余人,沿郑洛公路及其两侧地区继续向西进攻,企图直趋洛阳。
河南郑州荥阳虎牢关,中日双方军队正在激战。
日军连续第四天,疯狂地向虎牢关守军发起猛烈进攻。
此刻,月已衔山,枪炮声在沉寂三小之后,阵地上,三分钟左右,先后落下两发炮弹。
蜂子知道,这是日军的两发校正炮,为日军的炮群指示目标,修改射击诸元,大规模的炮击马上就要来临。根据两发校正炮的落点,蜂子判断,这次日军的主攻方向,就是自己所在的阵地。
炮弹炸的不分点,地面的碎石、泥块、木屑、铁丝网、碎尸被炸的漫天飞舞,阵地猛烈震动,不停不歇,白烟滚滚,遮天蔽日。
阵地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硝烟、烤肉与树木、泥土、青草的混合气味。这种气味随着风向,一会儿浓,一会淡。
炮声稍停,日军开始进攻了。
虎牢关主阵地上,枪声哒哒,炮声隆隆,不绝于耳。
蜂子,闭着眼。仔细辨别。在浓密的枪炮声中,日军轻、重机枪和37平射炮的位置。以及日军机枪、炮弹的出口声、弹道声、落地以后的爆炸声。
他伏在专为他个人挖的散兵坑里。离他正前方不到两米的距离便是战壕。战壕里蹲着5个手持38式步枪的士兵,间隔3至5米,带着加重的m35钢盔,侧耳倾听蜂子将要发出的指令。
蜂子已经有5分钟没有说话了。阵地上的枪声更加浓烈了。就像下暴雨一样,哗哗的响个不停。
炮弹爆炸后的火药烟,和激起的沙土灰尘,与阵地上起火树桩发出的浓烟火焰,混成一片,遮天蔽日。
突然。蜂子说道。正前方。12分钟位置,235米。重机枪。
那5个带着m35钢盔的士兵,听到蜂子的指令后,迅速调整步枪的标尺,推弹上膛。待头顶,啾啾啾啾的飞过一排机枪子弹之后,迅速出枪,对着正前方12分钟的位置,瞄准,射击。
稍后,蜂子又说到。正前方,46分钟位置。975米。37炮。
蜂子说完这句话,他伞兵坑右侧。一个斜坑道里伏着的传令兵,听到他的指令后,迅速弯腰,沿着战壕往左侧跑去。边跑边重复蜂子刚才的指令。正前方,46分钟位置,975米,37炮。
一分钟不到,离蜂子60米距离的拍击炮阵地,向这个方位打了一个齐射。
炮弹出膛的一瞬间。蜂子猛然有一阵剧烈的耳鸣。
蜂子,出现了幻觉。
全面抗战已经打了七年,蜂子,一个人的抗日战争也进行了七年。自南京战役负伤以来,每每遇到炮弹在附近爆炸,都会出现短暂的幻觉。迷迷糊糊之中,蜂子的脑子里像是出现风暴一样,保定、娘子关、上海、南京、兰封、太行山、中条山、霸王城、虎牢关,当想起自已身在何处时,又会一下子清醒过来。
蜂子知道,这里是河南郑州地区的虎牢关,日军猛攻这里已经是第四天了,“斥候队”已经有2人阵亡。
战场上出现了暂时宁静,交战双方像是商量过一样,突然停手,战场上一片死寂。
5个步枪兵中有个叫化三的老兵,今年37岁,原来是个专门顶替富家子服兵役的老**,负重伤后,被蜂子救了过来,自此,加入“斥候军”只干两件事,射击和唱戏。
战场静下来,化三就坐在战壕里,抱着枪,低声吟唱道:
玉门古渡汜水河
荥阳虎牢中间据
东广武
西大伾
南连嵩岳北临黄河
一深幽壑通洛阳
一马平川到开封
好一个一夫当关万夫难近之地
引来了
古今争斗
武王伐纣出镐京攻汜水自此渡河击朝歌
刘邦北渡玉门夜收韩信军楚汉争霸项羽自刎汜水畔
李世民虎牢关门显神威智斗窦军取洛阳
岳武穆关前疑兵大败金军声名播
只可怜罗贯中错写三英战吕布
惟知“曹操用尽图王策,万古人心只重刘”
又如今
铁衣曾照古中原
黄河滩前起恶战
小日本要蛤蟆吞天
试看我古今中国人
英雄尽在今朝聚共灭倭寇看我中华好儿男
5个步枪步中年纪最小的刘五,年纪不足16岁,身材小巧,日军在济源共产党八路军敌后根据地扫荡时,杀光了他全家人,他本人,被日本兵用刺刀捅了三刀,昏死过去。被蜂子救活,加入“斥候队”当步枪兵。擅长运动中跪姿射击,枪平人倒,深得“斥候队”兵士爱护,起了个很有意思的外号:平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