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使臣 - 日常种田 - 墨摘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日常种田 >

第171章使臣

第171章使臣

谢慈就道:“是不能说服诸候列国。”“不能说服诸国?”慕容楮皱眉道:“苏秦为何要游说诸国?”

易筐道:“是谁让他去游说的?苏秦是诸侯国哪个朝廷的大臣?游说列国有什么用?若是不能说服诸侯国,会怎么样?苏秦是使臣吗?”

听了易筐问的,慕容楮在旁点头,然后看向谢慈道:“是啊。”

谢慈听了说:“因为合纵连横,苏秦是自己打算游说列国的,他师从鬼谷子,但是起先不得志,后来才成为燕国的大臣,至于游说列国有什么用,这当然是有用的,合纵连横说的就是游说的目的,苏秦希望六国联合,打秦国,若是不能说服列国,其实也不会怎么样,成为燕国的大臣之后,苏秦就是使臣了。”

“师从鬼谷子?”慕容楮道。

“嗯。”

易筐道:“为什么希望六国联合,打秦国啊?”

谢慈道:“因为秦国为七国最强,打算统一天下,一旦秦国统一天下,那么诸侯国将不复存在。”

“我明白了。”慕容楮说。

易筐也点头道:“我也明白了。”

“明白就行。”谢慈道。

片刻,易筐又问:“苏秦是个什么样的人?家里是做什么的?”

谢慈想了想,道:“苏秦是个很聪明的人,家中是以耕田为生,早年至齐国求学,拜鬼谷为师,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

慕容楮道:“我知道鬼谷子是什么人,听夫子说,鬼谷子和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人。”

谢慈点头道:“不错。”

易筐道:“鬼谷子的学生还有谁?”

谢慈道:“鬼谷子的学生还有公孙鞅。”

言罢,谢慈继续道:“苏秦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但穷困潦倒,最后回到故乡,家人都私下笑他不事生产而逞言语之利,舍本逐末。”

“苏秦的家人也笑话他吗?”慕容楮问。

谢慈点头:“是这么说。”

易筐道:“旁人也便罢了,家人怎么能也笑话他?”

谢慈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只是道:“苏秦甚感惭愧,于是闭门不出,遍观所藏之书,感叹道从师受教,埋头苦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读书能换来荣华富贵?”慕容楮道。

谢慈道:“不一定。”

易筐说:“那十年寒窗还有用吗?”

谢慈点头道:“当然有用。”

易筐道:“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还好,若是没有金榜题名呢?”

谢慈就道:“那就再十年寒窗。”

慕容楮道:“那再没金榜题名呢?”

谢慈说:“就再十年寒窗苦读。”

易筐道:“几十年还不能金榜题名的,是因为什么?”

谢慈道:“这我就不知道了。”

两人点点头,让谢慈继续讲,谢慈道:“苏秦又找到周书符,伏案钻研,一年后,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认为凭此可以游说当世君王了。”

“苏秦首先将目标定在洛阳,求见周显王,但周显王周围的大臣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并不信任他。”

“周显王的大臣为何了解苏秦?”易筐问。

慕容楮道:“是啊。”

谢慈道:“因为苏秦在外游历,而且那时候苏秦应该有些名声了,加之他是鬼谷子的徒弟。”

闻言,慕容楮道:“可是不对啊,若是周显王的大臣知道苏秦是鬼谷子的徒弟,为何瞧不起苏秦?”

易筐在旁也点头。

谢慈就道:“可能有什么误会,也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这么一说,是有道理,两人点头,谢慈接着道:“于是苏秦又西行至秦国,时秦孝公已死,就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王而治,秦惠王认为时机不成,且秦国刚处死公孙鞅,讨厌说客,未采纳他的建议。”

听到这,慕容楮皱眉道:“苏秦不是合纵连横希望六国打秦国吗?怎么还去秦国?”

谢慈就道:“合纵连横不管对六国还是秦国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不管是苏秦说服秦国兼并六国,还是六国成功打败秦国,对苏秦来说都有利,秦国成功兼并六国,那苏秦就是秦国的大功臣,六国若是相信合纵连横打败秦国,那苏秦就是六国的大功臣,明白了吗?”

谢慈这么一说,两人听明白了,然后点头道:“明白了。”

慕容楮说:“所以就看是秦国相信苏秦,还是六国相信苏秦了对不对?”

谢慈道:“对,不过显然秦国不相信苏秦,苏秦离开了秦国,向东去赵国,当时赵国赵肃侯任命其弟赵成为国相,封为奉阳君,而奉阳君不喜欢苏秦。”

易筐道:“所以苏秦又离开了赵国?”

“不错。”谢慈说:“苏秦到了燕国,等待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先从地理位置分析了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接着批评燕国的错误,担忧千里之外的秦国,却不担心百里之内的赵国,最后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

“燕文侯相信苏秦吗?”慕容楮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