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罗雀 - 日常种田 - 墨摘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日常种田 >

第124章罗雀

第124章罗雀

刘庵道:“郑国国君那时候是郑简公,他当然管郑国,公孙侨只是辅佐的大臣。”小童道:“他不是执政吗?”

刘庵笑道:“他是只参与执政。”

小童道:“哦,但是好像公孙侨比国君有才能。”

刘庵道:“大臣有才能,国君才高兴,明君擅用有才能的贤臣。”

小童道:“那昏君呢?”

刘庵乐了,道:“昏君自然不会擅用有才能的贤臣。”

小童就问道:“为什么?”

刘庵道:“哪里为何?”

“明君擅用有才能的贤臣,昏君为何不会擅用有才能的贤臣?他们都是君王,差别在哪里?是贤臣?还是庸臣?还是君王不聪明?不仁德?”小童说:“还是他们在与得民心?明君有民心?昏君无民心?但这民心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吗?国君未登基就得了民心?还是登基后得的民心?”

闻言,刘庵脑后滴汗,你咋这么多为啥,想了想,刘庵道:“因为明君是好人,好人就会用好人,明君用贤臣,昏君不是好人,就不会使用好人,他们的差别不是贤臣也不是庸臣,而是国君,明君自然聪明仁德,昏君自然不会仁德,尽管聪明,但是他不得人心和民心,明君既聪明又仁德,自然得民心,国君得民心,是登基后的事。”

小童听明白了,就道:“原来是这样,贤臣不会辅佐昏君,昏君不会用贤臣,明君不会用庸臣,庸臣不会辅佐明君对不对?”

“也不会,明君治世,朝廷也是不可能只有贤臣的。”刘庵说。

“那昏君治世呢?朝廷也不可能只有庸臣,那昏君会用贤臣吗?不会用贤臣的话,朝廷为何还会有贤臣?”小童说:“可是如果都是庸臣和昏君,那百姓呢?百姓会怎么样?他们不得民心不会有什么事吗?”

刘庵嘴角抽了一下道:“昏君会用贤臣,但是不会重用,就像明君不会重用庸臣,至于百姓,若是全然不得民心,那天下就要乱了。”

听完这话,小童皱了皱眉,道:“昏君不会重用贤臣?那他为何不直接把贤臣赶走?”

刘庵道:“这里头有很多讲究。”

小童问道:“什么讲究?”

刘庵道:“这我也不知道了。”

小童若有所思道:“明君既然是明君,那看到庸臣,为何不把他们打发走?”

刘庵就道:“这个昏君不赶走贤臣是一个道理。”

小童道:“可是是什么道理?我不明白。”

刘庵道:“俺也不明白。”

小童听到刘庵的话,叹了口气,不说话了。

旁边一个小童问刘庵道:“你知道门可罗雀的故事吗?”

闻言,刘庵笑道:“知道知道!”

那孩子就说:“我也知道!”

刘庵道:“那你说说。”

那孩子就高兴的点头道:“好!”

谢慈看看阿宁,阿宁正听得认真,虽然不知道听没听懂,但认真是十分的,谢慈有些无奈,小声道:“阿宁?”

不料阿宁没有听到谢慈的话,反而是道:“我也知道门可罗雀的故事!我哥哥讲过!”

谢慈:我是讲过,但是咱该走了。

阿宁丝毫没听到谢慈的话。

谢慈头疼。

那孩子看向阿宁,道:“你也知道?”

阿宁点头道:“知道!”

那孩子就道:“那你讲吧。”

阿宁高兴道:“好!”

谢慈不高兴了。

阿宁想了想,过了会儿,开始道:“汲黯于景帝时任太子冼马,在武帝时任东海太守,后又召为主爵都尉,而郑当时则先任太子舍人,后迁为大农令,二人其时皆位居高官,受人敬畏,每日府前车如流水马如龙,巴结逢迎者不计其数。”

小童没听明白也没想明白刘庵说的朝廷的讲究是什么,听见阿宁的话,就打断他们问道:“汲黯是谁?”

老者在旁捋须道:“汲黯是古时候的名臣。”

“可是我都没有听说过,和张良一样吗?我知道张良是谁?还有李斯。”小童说:“还有韩信。”

阿宁看看小童,却是没说话,只听老者道:“汲黯乃社稷之臣,虽不及张良等人,但也是贤臣。”

小童道:“他很聪明吗?”

老者点头道:“没错。”

小童就道:“那他是贤臣了。”

老者道:“不错。”

小童道:“那他效忠的君王是谁?”

老者道:“汲黯效忠的是武帝刘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