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往日纠葛
2023年1月21日除夕上午8点室外气温-19c
上城子村的年味还是很浓的,街边的商铺张灯结彩,大街上的人流熙熙攘攘。
外出工作的人也陆陆续续回家团聚,大家都在忙着备年货过大年。
然而,在村卫生站内,冯亦和苏茗茗两家人,却丝毫没有过年的感觉。
苏东海安排的运尸车一大早就到了,大家安置好林青清的遗体就出发了。苏茗茗带妈妈回成都,一家人也算是团聚了。
赵美延则决定留下来照顾徐洋,这个恋爱脑姑娘应该是动了真情吧。
冯亦的爷爷奶奶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去世了,很多挚友亲朋也都遇难了。
在川西地区像他这样的家庭很多,这也是冯亦潜心研发地震监测仪的一个原因。
冯亦的家人决定,就在卫生站举行一个简单的追悼会,然后直接在村子里火化。
由于火葬场初四才接殡葬业务,所以冯亦需要留下来处理。
参加冯远山追悼会的人,除了冯亦一家人,还有赵美延,徐洋,以及今天赶到的徐洋父母。
追悼会很简单,冯远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一切流程结束后,冯亦让妈妈和三姨先回安顺。他妈妈有高血压病,在高海拔地区本来就吃不消,再加上失去亲人的悲痛,身体已经支持不住了。
冯亦望着远去的汽车,失神的站在医院门口。
小亦啊,咱俩抽根烟聊会,徐洋的父亲徐方明递上一根香烟说。
冯亦猛的吸上一口烟,身体总算是放松了些。
徐方明拍了拍冯亦的肩膀说:
我认识你爸爸。
什么?您之前怎么没说过。冯亦疑惑的问。
徐方明叹了一口气说:哎!你爸当年选择离开南华理工,一定是不想让别人再提起他了,所以我就一直没说。
老师,我爸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求求你告诉我吧,冯亦恳求到。
徐方明深深的吸了一口烟说:
你爸让你考到南华理工,又选择了地球物理,现在你还参与了量子地震检测仪的研发。
我想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
你爸走了,我把知道的都跟你讲讲吧。徐方明又点上一根烟说:
你爸可是南华理工的神人,学校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是妥妥的学霸,直接保送的研究生。
那时的我还在努力考研,算是他的小迷弟。
你知道,我们传统的地震预警机制吧。就是利用“电磁波”变化在“地震波”之前这个现象。
通过测量电磁波变化,找出p波和s波之间的传播时间差,提前发出避险警报。
但是这个办法虽成熟,可是上限很低,现在最多提前几十秒,在高烈度地震中这个时间不足以避险。
冯亦说:对啊!所以我们的量子地震监测仪如果能量产了,那真是功在千秋啊。
徐方明继续说:国内外一直在寻找是否存在,利用其他介质来预测地震的可能,可一直没什么进展。
不过,你爸在读研的时候,发现地震产生的地光中,是可以捕捉到光量子的。
可以依据量子纠缠原理,通过捕捉光量子的变化,更早的得到地震信息,能将地震预警提前到小时为单位。
他的理论在当时太超前了,几乎没人觉得这能实现。可放在当下去看,这是多伟大的发现啊。
冯亦张着大嘴惊讶的问:什么?量子地震监测仪是我爸设计的?
徐方明说:设计谈不上,但是最早的理论基础是你爸提出的,这可是从无到有的发现啊。
冯亦听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他的眼中,爸爸只是一个四线城市中普通的中学物理老师。
他每天循规蹈矩郁郁不得志,甚至被生活摧残的有些木讷。
这和老师描绘的完全不是一个人啊。冯亦心里疑惑着。
此时,冯亦更想知道爸爸到底发生了什么,会让他的生活轨迹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冯亦继续问:量子地震监测仪不是苏东海设计的吗?还有,我爸为什么要离开南华理工?
徐方明沉默片刻说到:嗯,怎么说呢?
你先别着急,听我慢慢讲。
我先从你妈妈讲起吧。
你妈和林青清是南华计算机系的同学,而且是很好的朋友。
当年,她们两个也算是计算机系中非常厉害女黑客了。
而林青清更算得上是才貌双全啊,她是南华理工公认的校花,当年那可是被称作南华李英爱。
那时你爸准备读博,林青清和你妈大概是读大二大三的样子。
当时学校里都在传,你妈妈,林青清还有你爸是三角恋,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