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真宗出行
却说这边武林大会刚刚结束,另一边汴京城里就热闹了起来,因为这天正是当朝官家祭祀太庙,前往泰山封禅的日子。
当今官家出行,自然气度不是寻常人家能比的。
自古以来,皇帝出巡,必然有所谓“仪卫”,以彰显皇家的威仪。“仪卫”本是两件事,文谓之“仪”,武称之“卫”,各朝制度,虽有因袭,却也不尽相同。
这种仪卫,在左列依次有人举着青龙旗、五面五岳旗、二十五面五方龙旗、十四面红门神旗、朱雀旗、六杆皂纛;而在右列则有白虎旗、五面五星旗、二十五面五凤旗,十四面红门神旗、真武旗、六杆皂纛飘扬——这样庞大壮观的阵容,还仅仅只是构成我们通常所听说的“金吾”。
此外,三衙禁军,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四支中挑选精兵强将八千人随行护卫。加上天子的内侍太监宫女,随行官员以及仆役,鼓吹,乐师,僧道,竟然凑齐了三万多人。
老话说“人过一万,无际无边。”更何况是三万多人。
一顶明黄色的华盖在乌泱泱的人山人海中特别显眼,因为这就是当今圣上赵恒的的位置。
御街上挤满了想要看热闹的汴京市民,此时看到华盖就知道是官家来了。
“万岁!”
“万万岁!”
周围百姓情不自禁的喊出了声,在场的百姓大多都是经过咸平之治的盛世。
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为宰相,勤于政事,分全国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他也能注意节俭,因此社会较为安定,当时的大宋经济文化都迎来了一个相对平和长期发展。
同时,铁制工具制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加,又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所以对于官家,百姓还是爱戴的,虽然近些年对外战事拉胯,对内泰山封禅劳民伤财。但是这些都是那些奸臣干的,和官家有什么关系。
后世记载此次泰山封禅共耗费钱财八百万余贯,这个数字简直是骇人听闻。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用度也不过二十贯。也就是说这一次封禅的用度,够四十万户百万余人用一年还有多的。
朝廷景德年间的岁入也不过六千万贯,就这一次泰山封禅就用去了一成有余。这么说可能不太直观,举个栗子,21世纪大部分国家一年的军费支出大约在2%到5%之间,这搞一个封禅就花去了军费的两倍多。
话说回来,花了这么多钱,排场自然也做足了。
凡是官家车队走过的道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近三万人的庞大队伍却没有溅起多少灰尘。一行无数的车马,如林的旗帜,充分展示了帝王的威严。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大宋官家赵恒,开始了他的泰山之旅。
身为权三司使的丁谓,管着朝廷的钱袋子,又是官家的红人,自然也要随行了。不过在丁谓的仆人之中,多了一个身形瘦小,青衣小帽,低着头的小厮。如果丁谓仔细看的话,应该能发现这就是他的宝贝女儿丁玲儿。可惜的是,现在丁谓正在官家跟前听用,怎么有空去关注一个小厮。
这也难怪,以丁玲儿的活泼性子,泰山封禅这种热闹怎么能不去凑一下呢。而且她还听说了,赵凌云就在泰山,或许还能再见心上人一面呢。
不过在百官和皇帝的队伍之前,已经有了一行人,骑着快马先前开道,并且负责沿途的治安和行在的住宿等安排。
再说说万仙剑宗的一行人,正在返回的路上。远远的就见到一阵烟尘,怕不是有百十骑才能有这么大的阵势。
“宗主,好像是朝廷的人。”见到有人来,已经有目力出众的弟子禀报道。
要说这无巧不成书,万仙剑宗的一行人正好碰到了为皇帝先行开道的兵士。江湖中人对待朝廷的态度一贯都是井水不犯河水,我不找你麻烦,你也莫来烦老子。
“让开道路,其余不必理会。”宗主李重华摆了摆手道。
其余弟子也都一一应诺,变幻成一字长蛇阵,将道路让开。
须臾功夫,这一马队就到了当前,只见百余骑士众星拱月般护着当中一人。这当中一人,衣着华贵,头戴紫金冠,身穿黑底流云纹蟒袍,不过脸上戴了防尘的面罩。从露出的半张脸来看,应该在四十岁上下的男子。
两波人相会,这百十骑不自觉的减缓了马速,和万仙剑宗的一行人,互相打量着。
蟒袍男子本来只是匆匆一瞥,不过当他的目光扫过赵凌云时,顿时愣住了。
“吁!”
蟒袍男子勒住了马,周围的骑士自然也一同停下,整个队伍整齐划一,宛如一人,可见都是精兵强将。
“大将军,有什么事吗?”一名身穿山文甲的偏将发问道。
“官家出行,事关重大,这群江湖人士来历不明,还是盘问一番为好。”蟒袍男子发话道。
虽然不清楚这一行几十人,怎么才能对官家三万人的队伍产生威胁,但是山文甲偏将还是躬身应诺。
“礼貌一点,不要节外生枝。”蟒袍男子再次说道。
“是,大将军。”
山文甲偏将答应了一声,就带着二十几个兵卒拦住了万仙剑宗一行人的路。
“诸位侠士,请问属于何门何派,仙山何处,此行又是为何。”山文甲偏将发问道。
“这位军爷,我等是卫辉府万仙山人士,此行是为了参与一场武林集会。不知拦住我等所为何事。”被人拦住了去路,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不过这偏将还算客气,所以宗主李重华也就不予计较。
“没什么大事,只是例行盘查而已。”
就这样,偏将又和万仙剑宗的人交谈了几句。问明白来人路数之后,偏将赶去给蟒袍男子复命。
“原来是这样。”蟒袍男子听了偏将的回复,陷入了沉思。
一旁的兵士自然不敢打搅,只能恭敬的站在一旁等待。
“没什么事,那我们就先走了。”兵士等得,万仙剑宗的一行人可等不得。
此时太阳已经偏西,再晚一些,就赶不上宿头了,要在荒郊野外度夜了。
“且慢,不如我等和众位一起吧。”蟒袍男子突然发声道。
这下却是出乎万仙剑宗一行人预料,这是什么情况,江湖和朝廷不是井水不犯河水吗。
但是要说这一行人有什么恶意也不太像,毕竟这人态度还算亲切。
“这位贵人,有话不妨直说,我等江湖草莽有冲撞的地方,还请多多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