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秘藏第2章古蜀遗鼎
众人打定主意,决心会一会这名声偌大的“通天眼”。老道士首先言道:“玄音大师和希言可在此等候,待老夫亲自前往,看看这通天眼是否有真才实学!”
沈希言对那通天眼颇感兴趣,吵着也要去。一旁玄音大师开口道:“想那通天眼能有如此本事,说不得也是江湖上某行当的门人,希言你未涉江湖不谙礼节,去了反而不美,可让魁首携鼎前往,我等在此等候就是,你若是觉着无聊可让你淮山叔给你讲述一些江湖典故。”
希言闻言只得作罢,然后又缠着张淮山给他讲述江湖阅历……
江南最是多雨,清早还是晴日,眨眼间天上就下起了蒙蒙细雨。当下老道士换下便衣,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冒着淅淅沥沥的清雨往镇北仙源当铺而来。
老道士按照张淮山给的地址,携着圆鼎来到仙源当铺,尚未进门,便看到门前楹联云: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心下道:“这通天眼也是个见人观色,八面玲珑的人物!”当下不再犹豫,抬脚踏入当铺。
老道士见那当铺内一中年先生躺卧摇椅小憩,旁边茶几上的瓷杯中飘来浓郁的香气,那中年先生身穿折袖长衫,面上无须,剑眉俊目,面相与张淮山有几分神似。
于是猜到他便是仙源当铺的主人,大名鼎鼎的“通天眼”。随即轻咳一声将其唤醒,开口道:“你是这里的老板?”
那通天眼只是闭目养神,并未熟睡,当下亦起身笑声询问“这位客官是典当还是赎当?”老道士并不答话,只是从腰间系的布袋里掏出那只圆鼎,缓缓递上前去。
通天眼过手打量,观此鼎纹着毒虫猛兽,与常见的三足圆鼎甚为殊异,以为这是今人铸的仿古物件,正要开口下定论。又见老道士虽头戴斗笠看不清面貌,但多年看人观色的经验让他觉着来人不一般。
为保险起见,他又从衣袖里拿出一件青玉如意,轻轻敲打圆鼎,使圆鼎发出一阵清脆的撞击声。他的力度其实不重,但圆鼎发出的余音袅袅,半响才归于寂静。
通天眼见了此状,也是暗自吃了一惊,他手里的那件青玉如意其实是一件世上绝无仅有的宝物。凡用此如意敲击青铜物件,发出的声音越清脆,就说明物件的含铜量极高。而古代铸造的青铜器含铜量越高,则越能看出当时的冶金技术高低。
通天眼暗道幸亏没有以貌取物,妄下结论。他认为此鼎必然有若大的来历,又见这圆鼎纹着蜘蛛蜈蚣等毒虫,或许是出自湘西苗疆一带,于是用了一番言语试探老道士。
老道士见这通天眼看出此鼎出自苗疆,心下已是极其佩服,于是掏出发丘印,点明了自己的身份,但老道士有意隐藏自己的姓名,因而假用了沈希言的名字。
通天眼闻老道士用隐语报出自己是发丘一门的魁首中郎将,又见老道士拿出的这发丘印与那本《堪金观宝术》的下卷记载无异。已经信了八九分,这通天眼其实也是行内人物,对待发丘魁首自然要以礼待之,当下也忙抱拳回礼。
这通天眼明面上是堪金鉴宝出身,实则也有江湖背景,他生平最好收集江湖秘事,又思咐倒斗发丘一门是盗门正统,于是命伙计重新泡茶,饶有兴致的向老道士请教此鼎的来历。
老道士掐头去尾缓缓而谈,把数日之前湘西苗冢的经过讲给了通天眼。
待老道士讲完,通天眼因为阅历丰富倒也没过于吃惊,只是好奇湘西自古不善于冶金练铁,怎的会铸造出这含铜量如此之高的圆鼎。
老道士也说此次慕名前来,是专程请教这圆鼎的来历。还请通天眼能辨别一二,以解开疑惑。
通天眼越想越好奇,又拿起圆鼎仔细观看,用手指抚摸圆鼎的内壁,终于瞧出了端倪。原来这鼎上的蜘蛛蜈蚣等花纹,明显有后天凿刻的痕迹,也就是说,这圆鼎上原本没有虫纹,这些虫纹其实是后天刻上去的。而圆鼎内壁凹凸不平,明显是有铭文的!但那圆鼎开口极小,若不是通天眼用手指抚摸,肉眼根本看不到铭文。
这个发现让老道士也是大吃一惊。而接下来通天眼的一番操作,让老道士更是大跌眼镜。
只见通天眼拿出抛光砂纸,细细的磨擦圆鼎内壁,将一些铜锈除去,然后又拿出一张雪白硬纸,用茶水浸软,糊在圆鼎内壁上,又使红泥轻拓,不一会就从圆鼎内壁上拓下字迹。
两人看那字迹,明显是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铭文。 当下辨别出来,只见上面写着的是:
“蚕丛鱼凫,克明俊德,蜀望帝宇,平章百姓”。
他二人一个是博古通今的盗门前辈,一个是堪金观宝的行内奇人,自然看的懂这几句话的意思。翻译出来就是“蚕丛和鱼凫是蜀国德高望重的先祖,他的后世继承者望帝杜宇,继承了先祖的遗志,去治理万民。”
传说上古时代,今四川地区,有一个十分神秘的族群,后人把他们称作冉族。传说,冉族的女子嫁给黄帝为妃,生下儿子蚕丛,蚕丛的儿子鱼凫开创了古蜀国,直到战国时期为秦国所灭。唐人李白的《蜀道难》里描写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就是古蜀国传说的写照。
老道士和通天眼对视一眼,均露出失色表情,没想到这件圆鼎竟然来自古蜀国!
通天眼喃喃道:“世人只知川渝一带是巴山蜀水凄凉地,但在上古之时古蜀国的冶金练铜技术已经达到了如此精纯的境界。”
老道士语气吭哧道:“老夫也曾听闻过这古蜀国,本以为是偏安一隅的寡民小国,没想到在商周时期竟能有比中原各诸侯国还要高明的冶金能力!可见我中华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任何一片土地都小觑不得!”
通天眼也是道:“我闻古蜀国在川中嘉陵江与岷江相夹的广汉县一带,这古蜀国的圆鼎怎会出现在湘西苗墓中?”
老道士也猜测道:“想来是某一苗王偶然得到了这圆鼎,然后刻上了虫纹也未可知。”